二战德国的mg42机枪真有德粉说的那么强吗,它的缺点是什么?

濡水孤竹


MG42是一把优秀的机枪无疑,可靠性以及枪械的其他性能都是经历过战争考验的,不过“人无完人”的道理一样,任何东西都是不可能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的,MG42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轻便,单兵就能扛着炮以及高射速上面,而缺点也很明,同样也是跟它的高射速有关,但是枪械的射速并不是越高越好的,射速太高,同样能带来其他的弊端,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德国陆军手册》部分截图

从1939~1945年的《德国陆军手册》来看,MG42机枪是只有连续射击能力,而不具备单发点射功能,即使经验丰富的老兵也很难做到控制射速,该枪的理论射速高达1200~1400发/每分钟,实际射速也达到了250~500发/每分钟,如上图所示,这样的射速在当时的机枪中是比较少见的,所以,虽然MG42相比于其他的枪械着有着自己的优势,但是过高的射速也导致它对弹药的消耗能力也要远大于其他的枪械,与此同时带来后勤压力非常大,需要班组的其他步兵帮忙运输弹药,且平均每名步枪兵需要携带1个300发的弹箱,如下图所示,使得班组机枪弹药达到了3000+!

▲帮忙携带弹药的步兵

除此之外,战时MG42的循环射速为每秒25发,所以,相对于每秒10~15发循环射速的MG34机枪,MG42的具有更明显的枪口“偏移”现象,导致的后果就是MG42的一次性火力压制时间要更短,每次爆射之后都需要重新瞄准,所以,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并不是射速越快,火力压制效果就更好,同时要考虑到火力持续的问题,而说到机枪的火力持续性,那么MG42由于高射速带来的枪管磨损问题也是一个很明显的短板,《德国陆军手册》里同样提到了是禁止MG42一次性射击250发子弹的,也就是持续射击大概13秒,因为这样会使枪管明显过热以及磨损增加!

因此,MG42的缺点总结一下就是弹药供应的后勤压力大,自己火力持续性问题,这两个是最明显的缺点了,至于远距离散布以及行型枪口焰这些不算什么,而这些缺点归根结底又是由过高的射速带来的,所以,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的就是MG42过犹不及的射速!


哨兵ZH


大家好啊,表情包狂魔利刃-阿伦又来了

我们今天来讲下,德国引领一个时代的无心之作:MG-42

很多电影里都会出现这样一个场景:

美军士兵各种喊叫“TIGER!”"MEDIC!!!!""MG42!"

那为啥MG-42这么厉害呢?

第一个,射速快。MG-42的枪机设计很有意思,精度不那么高,但是射速快啊。因为枪机的设计不同,不同时期的MG-42射速从900-1500发/分不等。设计射速为1200发/分钟。相比同等级的美国M1919和苏联的DP-28简直一个摁着三个打。

第二个,产量高。虽然德国资源少,就是累死他也没法与美利坚工业和苏维埃工业相比,但是MG-42作为二战时期德国本土生产数量第二高的机枪,一共生产了40万支(数据来自维基百科),虽然不敌MG-34的50多万支。但是考虑到MG-34作为一款通用载具武器,德国陆军的各种装甲车辆基本都以MG-34为车载机枪,且还有数量不少的航空机枪,因此在1943年之后,MG42基本成为了陆军(国防军、党卫军等地面作战部队)的主力机枪。

然而缺点嘛,也有,而且不小

首先是弹药的配置。MG-42标配50发可散弹链弹鼓,或者250发的弹箱。前者为轻机枪模式,后者为重机枪模式。而且在快慢机的配置上,MG-34拥有单发、连射的功能选择,MG-42压根没有。这意味着需要有经验的老兵操作机枪才能保证火力的同时保持弹药消耗量。然而这个对于1943年大规模装备的武器来说,简直就是tan90°不存在的。兵员的下降,后勤的匮乏,MG-42虽然枪本身是个快速工艺的产物,但是成也射速,败也射速。

不过不管怎么说,MG42再厉害也没能挽回德国的失败,德国的失败是注定了的


利刃军事


相较MG34,虽然MG42工艺简化,射速更快,但是它没有单发功能。局限于连射,而且射速过高。


射速过高带来几个问题

一秒钟20发,枪管过热快(比MG34枪管更薄),磨损快,250发之后要换枪管,虽然单位时间内压制能力是其他机枪的两倍。但250发这个空挡,让你的压制时间比其他机枪要少一半。

过快的射速,类似霰弹枪那种精度不够数量来凑理论,导致轻机枪(两脚架)状态下的MG42抖动很大,容易偏离目标。

过大的弹药消耗,让整个步兵班都得帮MG扛弹药,后勤问题。

不过MG42并不是让你无脑泼水用的,德军步兵班战术在用MG42的时候都很强调突然性。毕竟和他重量差不多的轻机枪没他火力猛,火力持续性比他好的重机枪没他轻。

所以MG的正确食用方法是,几个高速短点射压制对面火力点。然后收枪转移隐蔽点,同时边上98K帮忙压制。进入下一个火力点之后继续实施压制,几次下来对面会陷入MG在哪,有几挺,谁在打我的哲学懵逼状态。


疯狗的轻武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MG42确实非常的强。

它的强主要在这几个地方。

第一,射速高。

mg42射速极高,导致杀伤力极强。

mg42作为轻机枪使用,主要使用二三连发。

由于机枪射速高,机枪手精确瞄准敌人某个士兵,射出一个二三连发,敌人就极难幸存。

因为射速高,这二三发子弹偏差很小,绝对保证能够击毙敌人。

所以,盟军士兵不怕德军的飞机、坦克、大炮,就怕mg42机枪。

因为机枪只要一开枪,盟军士兵基本就死翘翘了。

这是慢速机枪,无法胜任的。

第二,通用性强。

mg42实现了轻重机枪的统一,这具有极大的意义。

因为基层部队,不需要装备多种机枪了,只需要mg42一种挑大梁。

这对于后勤供应和维护来说,简直就是天堂,不需要准备多种子弹,也不需要准备各种复杂的零件。

第三,制造简单,生产高速

mg42机枪都是冲压出来的,生产难度很低,速度极快,价格也便宜。

这种机枪性能优秀,但又特别容易生产,自然是超级合适的武器了。

自然,mg42也有一定的缺点。

最大的缺点,就是对于训练要求较高,以及无法持续做面扫射。

因为mg42的射速太快,远远超过其他机枪,对于机枪手的要求很高。

如果射手训练不够,就会出现无法有效操纵机枪的情况。因为机枪射速高,耗费弹药量很大,如果射击命中率低,很快会导致弹药消耗殆尽。

另外,mg42较大的缺点在于,由于射速太高,难以向慢速机枪一样,做持续的大面积弹幕封锁。不要小瞧这一点,对于大规模阵地战时,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因为机枪火力不能持续封锁,会让战术上非常不利。


萨沙


被称为希特勒的电锯MG42通用机枪

优点:射速快

缺点:射速太快了

德国由于是一战的战败国,受限于《凡尔赛条约》的约束,不可以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重机枪赫然在列。于是德国人玩了一个擦边球,造出了MG34后又升级成MG42。装上弹鼓和双脚架就是轻机枪,而装上弹药箱和三角架就是恐怖的重机枪杀人利器。MG42由于在射击时的声音像撕布或者电锯的声音,被称为希特勒的电锯或者撕布机。射速每分钟1000发以上,有效射程1000米。在整个二战这一款机枪给予了盟军巨大的伤亡。



MG42可以说成也射速败也射速,优点是射速快,缺点是射速太快了。恐怖的射速给盟军带来大量伤亡的同时,导致的结果就是弹药和不要钱的似的如泼水般泼向盟军,往往一扣扳机12~15发子弹就出去,不得不频繁更换枪管。甚至德军不得不全步兵班都给它背弹药,并且由于射速太快,难以形成杀伤扇形面积进行火力压制。但是不管怎么说MG42都是一款优秀的机枪。


军武小咖


MG42的优点就是火力很强,而且重量较轻,毕竟是早期通用机枪,面对当时各国的水冷重机枪和气冷式轻机枪占据着巨大的优势。但是缺陷也很明显,那就是耗弹量过大,没有强大的后勤补给根本用不起。

二战中德军步兵战术的核心就是机枪,德国才发展出了MG34/42这样的通用机枪,重量相对于当时的水冷机枪而言轻便了很多,火力又非常猛,因此非常适合步兵部队装备使用。

但是MG42的缺陷同样也是其射速。由于射速过高,因此往往需要有经验的射手才能有效使用这款武器。还有就是弹药消耗的问题,过快的射速导致弹药消耗很大,而德军的机械化水平又并不高,大多数部队连卡车都比较缺乏,因此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步兵都需要携带额外的机枪弹药,帮助机枪手分担负重。

同时,德军的战术思想也导致了其非常依赖机枪,一旦机枪火力点遭到摧毁,德军步兵就会很快由于缺乏火力陷入困境,要知道德军的自动武器数量一直不足(MP40总产量才100万枝,MP44突击步枪更是只有几十万枝),MG42机枪可以说是仅有的依靠了。


战壕


MG42通用机枪的优点是极为突出的,大量的采用冲压件使其制造成本相对低廉,制造工艺相对简单,这是以精致复杂见长得德国装备中少见的,其射速快,火力猛也不是其他国家的同类装备所能比的,并且通用机枪的技术定位也远超当时人们的认知,提现了未来机枪的发展方向,可更换枪管的设计也有利于提高火力持续性,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过高的射速也使得机械化程度比英美低的德国后勤压力过大,这种机枪其实更适合于作为一种车载或机载武器,有了一个可靠的平台,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它的优势,而步兵显然做不到这样,只能说这种武器生不逢时吧。


军迷阿翔


射速太快。

毕竟是希特勒的电锯啊,1200发/分的理论射速真的很恐怖。

射速过快缺点第一就是子弹供应不上,新手很难搞定,毕竟一扣死扳机就突突出去了,浪费子弹不说,杀伤敌方有效目标还低,无法做到大规模弹幕压制。

其次,射速过快枪管过热也快啊,虽然mg42也和mg34一样都可以更换枪管,但是mg34只要向上扳开卡榫把枪身朝右上九十度,倒出过热枪管即可,而mg42则是右后抽出,34可以在本身所需空间内完成,42则需要更大空间。

所以,优点也是缺点。。。。


cover执念


MG42机枪,在北非突尼斯战役中一战成名,让不可一世的美国大兵吃尽了苦头,许多大兵听到此枪声,就精神高度紧张,由此患上了战争综合症,“希特勒的电锯”之绰号,就经美国大兵之口,风靡了整个北非和欧洲战场。

作为7.92 毫米轻重两用型机枪,MG42以及其前身MG43,被下放到步兵班组,成了德国国防军陆军步兵班最主要的火力输出单元,班、排、连级作战时,都以MG34/42通用机枪为中心展开。

德军步兵的主要战术,就是围绕MG34/42机枪为核心,机枪小组负责吸引和压制敌火力点,步枪小组利用侧翼迅速接敌,在近战中用MP38/40冲锋枪或手榴弹歼敌。

由于MG42通用机枪射速非常高,每分钟1200-1500发,所以在阵地战中,往往能压制住对手的轻重机枪火力,对手的机枪无法在对抗中占据上风,从而给已方步兵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在实战中,MG42通用机枪火力猛、精度高、动作可靠,即使在非常严寒的气候条件下,照样能正常使用,且更换枪管仅需几秒时间,尽可能地延续了MG42通用机枪强大的火力。

当然,MG42通用机枪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射速过高,每分钟高达1200-1500发,既是此枪的优点,火力密度大,杀伤威力大,但却造成了弹药消耗过快的问题。

一般无经验的射手,几秒内就能打光150发弹链内的子弹,不利战时弹药的补给,所以有时候其优点,却成了其缺点,反倒符合辩证法。

由于MG42通用机枪射速过高,所以对射手的要求非常高,通常要经过非常严格的培养和特殊训练,机枪手要达到每分钟射速能自如地控制在500-650发区间内,才算一名合格的MG42通用机枪射手。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图片均下载网络。


国平军史


MG42作为历史上最成功的通用机枪,名气很大,美国的轻武器专家曾经评价道,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研制出来的最出色的机枪。

对于42来说,它的最有名的地方是超高的射速,每分钟1200发的射速为它赢得了很多的外号比如撕布机,希特勒的电锯等等,而且42机枪极易上手,不用太多的培训,一名士兵就可以操作。而且无论是东线西线还是巴尔干的群山,MG42都可以放心使用,可靠性极高。对得起美国人对它的那几个最的评价。

不过正如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一样,MG42也有一些缺点,一个是由于更换枪管方式的原因,MG42不能够作为坦克的并列机枪使用,42机枪更换枪管时,是把枪管向一侧打开,对于机枪侧向的空间要求比较高,而MG34由于是更换枪管方式是直接从后边抽出,对于侧面的空间没有要求,所以德军的各种坦克都只能使用MG34,而不能使用MG42。

42机枪的射速快,是优点也是缺点。在对付小群目标时,42机枪的一个点射就是打出去10到20发,这样就有点像霰弹枪,这样对于MG42的射手来说,不用特别精确的瞄准,一般来说对于一个目标发射一次发射越多的子弹命中的概率就越大,而霰弹枪的精度都不高,这样就是对于远距离的目标射击精度就差了,不过对于机枪来说这个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毕竟机枪的主要作用是压制,不用没事装一个瞄准镜打精度射击。

但是,射速快在压制射击的时候就是问题了,同样一箱250发的弹箱,射速600发的机枪可以打大约半分钟,而42机枪只有十几秒,压制时间太短了,而换弹链又需要中断火力,这就是不足之处,同时消耗弹药太多,也对于战场的弹药补给造成了压力,毕竟在防御中,尤其是野战防御中,向前沿送弹药不那么容易,而且不可能像每个机枪发射阵地都事先存上6000到10000发子弹,谁也没有那么多的子弹供应。

MG42的高射速给了德军的敌人一个十分深刻的印象,但是这是它的优点同时也是缺点,二战后MG42在进行了一些改进以后,以MG3的型号继续服役到现在,MG3的一个重要改进就是减低了射速,还有就是改用7.62北约弹,并且一直服役到现在。

对于MG42的高射速,一直为军迷津津乐道,但是战后各国研制的各种通用机枪都没有再用这么高的射速,说明各国的军队对于这种高射速并不认可,否则各种通用机枪肯定都会采用这样的高射速的。对于武器来说,只要被战争证明这种武器的理念或者某种结构很出色,那么其他各国肯定是会照着做的,不会有人提什么知识产权的。通用机枪的概念,毛瑟步枪的枪机都是这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