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所有亡国皇帝都是昏庸才导致灭亡的吗?

赤霄38


如果此处的"亡国皇帝"是指亡国时在位的那个皇帝,那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否定的。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的亡国与"末代皇帝的昏庸"是不沾边的,举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吧。

隋炀帝在现代虽然被好多人说成是昏君、暴君,但其实看隋炀帝的一生也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早在隋文帝施行科举取士制度的时候,就已经得罪了贵族门阀那些既得利益者,这给隋炀帝时期对外战争的失利甚至亡国都埋下了祸根。隋炀帝大概也有穷奢极欲的一面,甚至也有因为好大喜功导致劳民伤财、民怨四起,但是隋朝的灭亡也有门阀贵族的"功劳"。隋炀帝不算严格意义的昏君,他主要败在没能处理好与门阀贵族的关系。


南宋亡国时,末代皇帝赵昺才只是个七八岁的孩童,所以南宋的亡国肯定跟他没啥关系的。当年在崖山之战中,宋帝被忽必烈的军队逼入绝境,大臣陆秀夫为了避免重蹈"靖康之耻"的覆辙,毅然背起小皇帝投海殉国,南宋就此灭亡。


明朝崇祯皇帝,也不算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昏君。崇祯皇帝还是有一定的魄力和能力,也是一位勤政爱民的皇帝。当然朱由检作为一个皇帝,他没能运用好帝王权术以掌控好朝局,此外他的性格也注定了他成不了一代明君。客观来讲,崇祯算不上明君,也不至于是昏庸之君,明朝的灭亡是明末几代皇帝一路"积劳成疾"逐渐导致的。加上明末处于小冰河时期这种恶劣的气候背景,然后还有文官集团的败事等多方面原因。

清朝的灭亡跟末代皇帝溥仪没啥关系,因为当时他才是几岁的小孩子而已,这点大家应该都了解,不赘述。


神是的念着倒


历史上封建王朝的最后覆灭,大多是末代帝王横征暴敛,昏庸无能导致的,但也不尽然,比如明朝的覆灭却跳出了人们对封建王朝覆灭原因的刻板认知。明朝的覆灭,有崇祯帝前的几位皇帝长期深居宫内,不理朝政,导致宦官专权,防备废弛,社会经济严重衰退的因素。但这些要崇祯帝来背黑锅,真的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崇祯帝即位以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阉党,结束了明朝后期宦官长期专权的弊端。他的勤政是明朝中后期的那些皇帝所远远比不上的。但就在崇祯帝即位不久,天下大旱,陕北等多地甚至颗粒无收。这使得本来就已经十分脆弱的经济遭受重创,弄得民不聊生,于1628年爆发了陕北农民起义,并且一发不可收拾,燃起烧掉明朝这座大厦的熏熏大火。同时,东北的后金(即后来的满清),这时攻城略地,趁火打劫,本来就已经在农民起义军的强大攻势下精疲力尽的大明军队,不得不分兵防守后金的凌厉攻势。存在了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最后在这两股强敌的夹击下走向了一条不归路,勤政廉洁的崇祯帝也自尽于万岁山。真可谓“大厦将倾,非独木难支”啊!


拒绝黑暗


我认为一个国家灭亡不仅仅是一个君主的问题,是制度的腐朽,思想的路后造成的。昏庸之君也仅仅是加速了王朝的灭亡,即使换一个明君如果制度腐朽,他所作的也仅仅是放缓了王朝灭亡的速度,根本挽救不了王朝灭亡的趋势。一切旧的事物之所以会灭亡,是因为他是落后的,不合符历史发展趋势的,所以想要避免灭亡必须不断学习,不断革新,才能让国家注入新鲜血液,才能老枝发芽,冉冉升起。但这需要时间,特别是垂垂老矣的帝国,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亡国之君很大一部分是即位时就失去挽救帝国的最佳时机了,一手烂牌,无力回天了。


董督晋典


在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并非都是因为“昏庸”才导致国家的灭亡。

一个王朝的灭亡,虽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也跟当时的君主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这些亡国之君中,也是有着分类的,大致可分为三种:


其一:昏君、暴君。这样的亡国之君确实是为人所不容的。如昏君的代表人物周幽王,在位期间,也是只知道享乐,沉迷酒色,无法自拔,什么国家政事,都放到了一边;如暴君的代表人物夏桀,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暴虐无道,“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如这样的君主,亡国也是正常的。

其二:无可奈何的“傀儡”君主。在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中,“傀儡”君主可以说比较凄凉,明明是一国之君,结果就只是有个“名头”,其他的如皇权什么的,基本与他无关,根本没有什么话语权。

如东汉汉献帝刘协,东汉末年,局势动荡,群雄并起,中央政府形同虚设,而作为皇帝的刘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因为刘协没有权力,他当上这个皇帝,就是董卓推他上去的,开始时是董卓的傀儡,后来又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了曹操的“牵线木偶”。

汉献帝也曾反抗过,采取了一些措施,就是“衣带诏”事件,汉献帝找了一些大臣,想要通过他们诛杀曹操,然后自己掌权,结果就是,败的一塌糊涂,相关人员大多被杀。由此之后,汉献帝可能也是接受现实了,就听人摆布了。甚至,在之后,禅位于曹丕,汉献帝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汉献帝没办法,局势根本不受他掌控,从汉献帝登基为帝到他最后禅位,就跟走个过场差不多。

其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皇帝。在历史上,还有的亡国之君,是属于兢兢业业的皇帝,而且也不是傀儡,有着权力,但是,最后还是亡国了。

如明朝崇祯帝,崇祯皇帝是比较有抱负的,想要振兴大明,恢复往日荣光,但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崇祯帝勤政、不沉迷酒色,一心想要挽救大明王朝,但是最后依然没有力挽狂澜,毕竟当时的明朝,内忧外患,已经是摇摇欲坠、回天乏术。

由上面所说的,可以得出“亡国之君并非都是昏庸之君”这一结论,而一个王朝的灭亡,也并非都是君主的昏庸导致的,有的亡国之君是昏庸、暴虐之君,有的是局势使得他们成为了亡国之君。


說与山鬼聽


大部分的皇帝都是因为昏庸导致国家灭亡!

一:纣王喜淫乐,好酒色,修建了许多苑囿台榭。纣王宠爱美女妲己,妲己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高筑“鹿台”,命乐师师涓作“兆里之舞”、“靡靡之乐”等淫声怪舞;又“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不分昼地饮酒作乐,不理朝政,不祭鬼神,成为一个罕见的无道昏君。纣王荒淫无道,引起百姓怨恨、诸侯

离异。为重振自己天子威风,纣王作“炮烙之法”:用青铜制成空心铜柱,中间燃烧木炭,将铜柱烧红,但凡有人敢于议论他的是非的,全部绑在铜柱上,活活烙死。纣的凶残暴虐,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这时候,在西部的周部落正在一天天兴盛起来。

二隋炀帝三下江都:

隋炀帝当上了皇帝,就开始追求享乐起来。他生性好玩,享乐游玩的兴趣要经常更换,因此频繁出巡。隋炀帝一生中曾经八次巡游,其中四次北游,一次西巡,三次游江都。他在位时,呆在京城长安的日子加起来还不到年。他每次出行都劳民伤财,挥霍无度天下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隋炀帝一人出游,几乎是全天下的人民都在为他准备行装、供奉食物。他的游幸,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以致百姓没有饭吃,只能剥树皮、挖草根,或者煮土而食,有的地方还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至此,隋朝江山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了。

三:党锢之祸是桓帝、灵帝时期

统治集团的内部权势之争。东汉政权自和帝后长期被宦官外戚轮流把持,到桓、灵时期,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政治腐败黑暗,宦官专权也到达了顶峰。宦官集团把持朝政,

五: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明世宗

在京师内外广选8岁至14岁的女子入宫淫乐。以杨金英等为首的16名宫女不堪虐待,乘明世宗熟睡于乾清宫之际用绳子企图将其勒死。由于宫女们将绳子打成死结,无法勒紧,使明世宗免于一死。事发的第二天,明世宗移至西苑万寿宫,从此

再不临朝听政。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

号介溪,江西分宜人,弘治进士。嘉靖十一年(1542年)任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兼礼部尚书。他对明世宗味谄媚,窃权夺利,诛杀异己。严嵩善于撰写一些焚化祭天的“青词”,从而受到皇帝的宠幸。他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八月唆使言官弹劾翟銮父子在考进士时作弊,使翟銮被削职为民。九月,严嵩升任首辅,独揽国政,被称为“青词宰

相”。他年过花甲,整天在西苑值庐,未归家洗沐,明世宗被其勤奋感动,更为信任于他。严嵩以儿子严世藩和义子赵文华为爪牙,拉拢锦衣卫都指挥陆炳,操纵朝政10多年,权倾朝野,收礼纳贿,为所欲为,弄得明王朝政治极为黑暗,边防松弛不堪


巧婷历史课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不少的开国之君和亡国之君。开国之君大多盛名而贤达,可是亡国之君就一定都是昏庸无能的吗?

当然不是。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灭亡是有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并非全部都昏庸无能,而昏庸无能的君主并非都会亡国。

下面举例来分析说明一下。

明朝亡国之君崇祯:并非昏庸无能之辈

  • 崇祯是个很努力的皇帝

明朝虽然灭亡,不全是崇祯的责任。

平心而论,崇祯虽然谈不上明君,却也不是昏君。其实,他非常勤政节俭,是一个想办事儿的皇帝。

据说,他可以为看奏折一天一宿不睡,可以为面见大臣加班加点,也据说,他是第一个和嫔妃聊天都可以睡着的皇帝。

  • 崇祯是个有些能力的皇帝

从崇祯铲除魏忠贤一党来看,他还是有些能力的,但是,铲除魏忠贤后,政治平衡也被打破,崇祯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铁血手腕,压不住人,在当时那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亡国是早晚的事儿。

若说崇祯最大的弱点,则在于领导力不太行,因为他有一个致命的性格缺陷:多疑、不信任人,当然这和他小时候的生长环境有关系,在此不做过多延伸。

  • 明朝灭亡有诸多因素,不能全归罪于皇帝一人

可是,如此勤政的皇帝,还是成为了亡国之君。

真说起来,不能全怪他,只因他生在了明朝末年。那时,全国瘟疫横行,水灾旱灾,导致庄家颗粒无收,再加之朝廷弊政多年,腐败根深蒂固,朝廷大员都拼命往自己口袋里捞钱,积重难返。

大明江山早就已经千疮百孔,摇摇欲坠了。他在位期间,虽然进行了很多改革措施,但是还是收效甚微。

总结:明朝灭亡,虽然说责任不全在崇祯,可他毕竟是亡国之君,多少还是有部分责任的,不过这和昏庸无关了。

因昏庸亡国的皇帝

历史上因昏庸而亡国的皇帝也不少,第一个要提的就是有名的昏君周幽王。

他在位期间,只知享乐,沉迷酒色。

有一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周幽王的宠褒姒很少笑,他为了博美人一笑,曾多次点燃烽火台,后来真到了危急时刻,竟然没有诸侯相信他。

这样一位国君,因昏庸亡国,名副其实。

昏庸却并非亡国之君:北齐武成帝高湛

高湛这个人,可以说是非常的荒淫无度,他在位期间,宠信奸佞宵小,淫乱于朝廷之上,并肆意诛杀宗室以及大臣。一时间,朝政混乱,社会处于动荡之中,北齐国势因此转衰。

这么一个看到美女就走不动路的小人,却并不是亡国之君哦,却在河清四年(565年),将皇位传位给了太子高纬,自称太上皇帝,继续过着他声色犬马的“安逸”生活。

既是开国之君也是亡国之君的皇帝:王莽

公元8年,王莽篡汉称帝,建立了新朝。

王莽这个人太有理想了,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太潮了,甚至被现代人调侃为穿越者。

他的很多思想太超前,得不到世人的理解,再加之期间出现黄河改道、出现瘟疫等自然灾害,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在混乱中,王莽被商人杜吴杀害,成为了历史上集开国和亡国于一体的君主。

可见,皇帝昏庸,国家必然走下坡路,但是亡国与否与昏庸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aTalks


其实也不完全都是 这里我觉得分为两种情况。

1、第一是情况皇帝昏庸无道,导致灭国。

这类例子特别特别多,我首推的就是商纣王,商纣王在位期间沉迷酒色、残忍暴虐、腐化奢靡,导致天下民怨沸腾,据说还有食人肉的怪癖,相传把姬昌囚禁之后吃了姬昌的大儿子。



其次应该就是隋炀帝杨广了,杨广在位期间,虽然也做了几件大事,但是他所做的也只是劳民伤财的事,更典型的是不听劝阻,三次发兵高丽,导致百姓怨声载道。如果说这些不代表他昏庸的话,那么他一路坐船去扬州该是他的昏庸了,沉迷酒色,完全不理朝政,甚至在他死之前,都不知道他的政权已经被宇文家族所夺走。

最后就是明


朝嘉靖皇帝了,在位期间崇尚修仙重道,宠幸宦官,基本上亲近宦官说话他连标点符号都不带一丝质疑的,据说还到处求仙问道寻找长生不老药,最后国家覆灭。



第二种情况就是皇帝想作为,但朝臣早已腐败不堪。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朝的崇祯皇帝,只有个实实在在被朝中大臣耽误的皇帝,他在继位之后先想着好好收拾先帝留下的烂摊子,却早已有心无力,刚开始的时候面对满目疮痍的大明江山,意气风发,无奈朝中大臣腐败不堪,每次想要做事经常与大臣意见不符,谁知道大臣们早已没有为国效力的干劲,只想安稳度日,最后眼看李自成攻破一座座城池,金兵的入侵,在他的一次次坚持中,明朝还是灭亡了。



最后我觉得,只要是有一种不同的情况,就不能说的绝对,所以,历史上所有的亡国皇帝并不是都因为昏庸。

个人观点,遗漏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补充。


听小宝说历史


其实在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表明了你已经知道了问题的答案。纵观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帝王,由于昏庸无能导致灭国的可以说占一大部分,基本上每个朝代都存在这样的皇帝,所以才导致国力日益下降,最终走向灭亡。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下历朝历代都有哪些昏庸的帝王导致国家灭亡。

【秦朝】胡亥;

【汉朝】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灵帝刘宏;

【三国】蜀后主刘禅;吴国孙皓;

【隋朝】隋炀帝杨广;

【唐朝】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

【宋朝】宋朝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开国皇帝以及前三代帝王比较不错,其他帝王都挺无能的,最窝囊的一个朝代了;

【元朝】元明宗和世瓎;

【明朝】明熹宗朱由校;

但是历史上还有很多皇帝并非是昏庸无能导致灭国,原因也有很多,例如:

【太后专政】同治和光绪也想好好治国,但是受慈禧专政的影响 ,最终也避免不了被灭国。

【余毒深厚,无力回天】崇祯皇帝可以说是一名好皇帝 ,但无奈前几代留下的问题太多,政府以前千疮百孔,根本无力回天。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就是判臣作乱了,就好比汉献帝,被曹操挟持以令诸侯,就是傀儡皇帝

所以总的来说,昏庸误国是一个主要问题,基本上一个朝代在经历三代帝王以后就开始慢慢腐败起来,最终走向灭国。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如您有不同观点,请在留言去留言评论,互相探讨。








大咖秀历史


亡国的原因有很多,昏君只是其一。

按照唯物史观的说法,国家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因此,经济崩溃,决定了国家的灭亡。以明代为例,朱元璋一手创制的小农经济,极大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且在财政供养体制上,举全国之力养着数量庞大而不用从事生产的朱姓皇族,到了后期,天灾人祸不断,朝廷入不敷出,加征各类饷银全部由穷苦的农民负担,而繁华富裕的东南地区因为与朝廷大臣勾结,竟促使朝廷无法加征商税。以至于有“吴桥兵变”,孔有德部因一只鸡叛变;有“松锦大战”,洪承畴被迫进攻导致惨败。

经济基础是朝廷用兵的保证,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后勤保障难以为继,王朝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因此,崇祯虽然急躁、多变,但其勤政、殚精竭虑,并非昏君,但还是被排山倒海的农民军吞没,不可谓唏嘘。

亡国之君中,昏君所占的比例不大。

自汉唐以来,中华封建制度日臻完善,但王朝的覆灭从来都在中后期便埋下了伏笔。比如汉代外戚专权,基本自光武帝后就逐渐形成;唐玄宗的“安史之乱”将如日中天的唐王朝直接带到沟了,即便后代君王再有作为,也难以力挽狂澜;清道光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怎么能让当时小小的乳臭未干溥仪来承担亡国的责任?

之所以会有亡国皆昏君的假象,是因为平民百姓习惯于认为若是明君,大家日子就会好,而大家日子活不下去了,当然反了它娘的。在风风火火闯九州的宋代,便有宋徽宗面对金军兵临城下感到时日无多,又不想当亡国之君,竟把锅扔给儿子,结果徽、钦宗二帝均被虏至北方。

昏君只是在大厦将倾之际推了一把

典型的亡国昏君,夏桀、商纣、周幽三位老哥可谓名列前茅。而秦二世、隋炀帝也是典型的暴君,将好好的江山闹腾得二世而亡。于是便有了不作不死,若是无为而治,兴许王朝还能苟延残喘几年。

但是有“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刘裕怎么可能坐视司马家千秋万代?面对柴荣留下的孤儿寡母,赵匡胤早就等不及黄袍加身了!再有坑死岳飞的赵构和秦桧,崖山惨剧也就不难想象了。明嘉靖、万历几十年不上朝,熹宗热衷木工,崇祯一上来急于破除积弊,反而让大明的朽木加速破败。清乾隆、嘉庆守成闭关,自以为天朝上国,结果光绪维新、清末新政,十几年就亡了。

历朝历代的都城均墙高城厚,长安的瓮城、北京的紫禁城最强例证,也集聚天下精兵良将,坐拥天下粮草淄重,可又如何?是城不坚、兵不多、粮不足吗?不是,帝国的崩塌,早在数十年以前、数代以前便有隐忧,在帝国的一隅蔓延开来,病在表里,根却在脊髓!

可以说,亡国非昏君,则慢性自杀;昏君致亡国,系往鬼门关狂奔。亡国的原因有很多,昏君只是其一。

按照唯物史观的说法,国家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因此,经济崩溃,决定了国家的灭亡。以明代为例,朱元璋一手创制的小农经济,极大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且在财政供养体制上,举全国之力养着数量庞大而不用从事生产的朱姓皇族,到了后期,天灾人祸不断,朝廷入不敷出,加征各类饷银全部由穷苦的农民负担,而繁华富裕的东南地区因为与朝廷大臣勾结,竟促使朝廷无法加征商税。以至于有“吴桥兵变”,孔有德部因一只鸡叛变;有“松锦大战”,洪承畴被迫进攻导致惨败。

经济基础是朝廷用兵的保证,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后勤保障难以为继,王朝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因此,崇祯虽然急躁、多变,但其勤政、殚精竭虑,并非昏君,但还是被排山倒海的农民军吞没,不可谓唏嘘。

亡国之君中,昏君所占的比例不大。

自汉唐以来,中华封建制度日臻完善,但王朝的覆灭从来都在中后期便埋下了伏笔。比如汉代外戚专权,基本自光武帝后就逐渐形成;唐玄宗的“安史之乱”将如日中天的唐王朝直接带到沟了,即便后代君王再有作为,也难以力挽狂澜;清道光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怎么能让当时小小的乳臭未干溥仪来承担亡国的责任?

之所以会有亡国皆昏君的假象,是因为平民百姓习惯于认为若是明君,大家日子就会好,而大家日子活不下去了,当然反了它娘的。在风风火火闯九州的宋代,便有宋徽宗面对金军兵临城下感到时日无多,又不想当亡国之君,竟把锅扔给儿子,结果徽、钦宗二帝均被虏至北方。

昏君只是在大厦将倾之际推了一把

典型的亡国昏君,夏桀、商纣、周幽三位老哥可谓名列前茅。而秦二世、隋炀帝也是典型的暴君,将好好的江山闹腾得二世而亡。于是便有了不作不死,若是无为而治,兴许王朝还能苟延残喘几年。

但是有“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刘裕怎么可能坐视司马家千秋万代?面对柴荣留下的孤儿寡母,赵匡胤早就等不及黄袍加身了!再有坑死岳飞的赵构和秦桧,崖山惨剧也就不难想象了。明嘉靖、万历几十年不上朝,熹宗热衷木工,崇祯一上来急于破除积弊,反而让大明的朽木加速破败。清乾隆、嘉庆守成闭关,自以为天朝上国,结果光绪维新、清末新政,十几年就亡了。

历朝历代的都城均墙高城厚,长安的瓮城、北京的紫禁城最强例证,也集聚天下精兵良将,坐拥天下粮草淄重,可又如何?是城不坚、兵不多、粮不足吗?不是,帝国的崩塌,早在数十年以前、数代以前便有隐忧,在帝国的一隅蔓延开来,病在表里,根却在脊髓!

可以说,亡国非昏君,则慢性自杀;昏君致亡国,系往鬼门关狂奔。





破天之局


历史上很多皇帝都不是因为昏庸而导致的灭亡,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种:就是因为昏庸导致的,比如说周幽王,商纣王等皇帝。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误而直接导致的王朝覆灭。但是我觉得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最少的。

第二种:历史上最多的情况就是即为时王朝就濒临覆灭了,比如东汉末年的几个小皇帝,清朝的溥仪等等。

第三种:亡国皇帝确是励精图治,一心想要力挽狂澜。例如明朝崇祯皇帝,在江山岌岌可危,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即位,但是大胆任用人才,变革创新,但是本身猜忌心较强,加上敌人和叛乱无力应对而丧失了江山。

所以历史上只有很少的亡国皇帝是因为自身的昏庸导致的王朝灭亡,而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俗话说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便是这个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