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发公开信,顺风车回归在即!五项整改能让它变得更安全吗?

4月15日,在滴滴宣布顺风车业务下线后的第231天,滴滴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张瑞在官方微信发布公开信,文中提到,顺风车整改内容主要包括5个方面:

1、回归顺风车本质,尽全力抵制非法营运;

2、去掉个性化头像、性别等个人隐私相关信息的显示;

3、用户准入信息筛查持续加强,尽最大努力杜绝人车不符;

4、加大客服资源投入,提高客服处置能力;

5、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优化调证流程。

此前有消息称,滴滴内部一直在积极筹备顺风车业务的回归,虽然随后滴滴官方回应称目前顺风车仍然在全力投入安全整改,暂无具体上线时间表。不过笔者相信,这封公开信试探舆论的意味明显,滴滴顺风车重新上线的时间应该不用等太久了。

滴滴发公开信,顺风车回归在即!五项整改能让它变得更安全吗?

滴滴去年因两起恶性事件被迫下线顺风车业务,口碑崩盘,原定的上市计划也被迫搁浅。无论是主观意愿还是客观因素上来看,滴滴可以说是目前互联网出行行业对"安全"的责任感受最为深刻的企业了。那么,这次滴滴提出的五项整改内容,是否真的能有效提高顺风车的安全性呢?

安全、便捷、经济,无解的不可能三角

当我们去分析用户的出行需求,无外乎为安全(平安到达目的地)、便捷(需要用车时随叫随有)和经济(费用越低越好)。然而,这三个需求正如经济学中的"不可能三角",一款产品最多只能满足其中两项,而不可能三项兼得。

滴滴发公开信,顺风车回归在即!五项整改能让它变得更安全吗?

▲出行行业的"不可能三角"

当我们去仔细看滴滴的产品线,所谓的专车、快车、顺风车实际上就是对这三项需求的取舍。

专车:对司机和车辆最严格的审核与培训,最高安全性,中等便捷性,最差的经济性;

快车:对司机和车辆有一定的准入门槛,较为严格的培训,中等安全性,高便捷性,中等经济性。

滴滴发公开信,顺风车回归在即!五项整改能让它变得更安全吗?

而顺风车,在过去除了驾龄外对司机没有特别严格的准入门槛,基于顺风车的产品特性,也不可能对司机进行所谓的安全培训,拥有最低的安全性、中等便捷性和最高的经济性。

顺风车作为一个共享经济产品,市场定位低于快车产品,如果在价格上不具备优势,乘客必然会选择服务更为规范的快车或专车产品,因此整改只能通过牺牲便捷性来提高安全性。再看回滴滴公布的整改内容,正是如此。在本应做好的客服和调证流程外,滴滴在闭关的两百多天里找到了三个整改方向。

回归顺风车本质,尽全力抵制非法营运;

去掉个性化头像、性别等个人隐私相关信息的显示;

用户准入信息筛查持续加强,尽最大努力杜绝人车不符;

滴滴顺风车整改方向背后的逻辑,是滴滴将非法营运、人车不符、个人信息视为恶性事件发生的三大主要根源。

滴滴发公开信,顺风车回归在即!五项整改能让它变得更安全吗?

▲在去年5月"郑州事件"后,滴滴上线了人脸识别功能,车主在接单和出发前需通过人脸识别验证才可开始订

可以预见。未来新车主注册可能需要提交更多的材料,审核时间也可能会延长,每天所能发布的路线和次数可能也会受到限制。如何预防顺风车平台成为非法营运车辆的接单平台将是滴滴规则制订能力的严峻考验。而杜绝人车不符,仅能筛选掉没有车辆或者没有驾驶证的人员。滴滴目前推出的整改内容中,最有效的或许是"去掉个人头像、性别等乘客信息",去掉潜在的社交元素,让顺风车在匹配供需资源的时候回归本质。但若有人想蓄意复刻过去的两起恶性事件,只要多接两天订单,依然有匹配到防卫能力相对较低的女性乘客的可能。

安全无绝对 但互联网出行破案率高于传统行业

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交通方式可以做到100%安全,即使是公交车和地铁也发生过恶性事件。客观而言,要求顺风车平台保证所有行程的100%安全是不切实际的。得益于互联网出行全程联网留痕的特点,互联网出行的案件破案率远高于传统出行,根据滴滴官方公布的数据,目前在滴滴平台上发生的案件破案率为100%——虽说不可能100%预防,但若真的发生意外,联网的互联网出行能帮助警方更快的找到凶手。

滴滴发公开信,顺风车回归在即!五项整改能让它变得更安全吗?

▲滴滴安全中心的实时位置保护功能

基于顺风车产品的特性,任何平台都难以对司机进行强有力的管控,建议女性朋友在夜间和长途行程中尽量选择拼座或改乘专车,切莫线下交易。根据公开资料和 Tech100 与网约车相关从业人员的了解。目前各地对网约车的管理已经趋于完善,网约车司机需考取从业资格证持证上岗,而平台也开始进一步加强对司机的培训和管理。

你希望滴滴顺风车重新上线吗?对互联网出行安全是否有什么建议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