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乡镇名由来,你知道吗?


三元乡镇名由来,你知道吗?


◢岩前

岩前地名的由来,很明显,这村位于岩石的前面,所以叫岩前。

这块岩石就是著名的万寿岩。

实际岩前不止万寿岩这块大岩石,岩前盆地里,还曾竖立着另两块著名的大岩石:秀才岩和侍郎岩。

很久很久以前岩前是一片海,天地造化,沧海桑田,海底上升为陆地,古海洋生物的骨骼留下来,成为岩前遍地的石灰岩。

石灰岩上的土层很薄,只能生长一种矮而美丽的植物,黄杨木,万寿岩等岩石上曾遍生黄杨木。因此万寿岩以前还叫黄杨岩,杨岩,甚至连岩前也曾叫杨岩。

岩前是一块盆地,还有渔塘溪从中流过,自古以来人们在这里聚集成村庄,上通清流明溪,下达永安沙县,渔塘溪水路通达沙溪,岩前成为交通畅达的通衢大道,有宋一代已成为一个大村庄。

宋熙丰年间岩前建有翠云书院,杨时、陈瓘等学者名士曾在书院游学研讨,授徒传业,宋绍兴年间还建立黄杨寨巡检司。一直到明清民国期间,岩前都是一个大村,解放后岩前成为人民公社和乡镇政府所在地,所管辖的乡镇,即叫岩前。

◢莘口

莘口,原名杉口,位于杉溪(现叫署沙溪)与沙溪的交汇口。杉溪是小溪不能通航,但两岸杉木多,春夏涨水季节砍伐的杉木可从杉溪漂流而下,到莘口编排外运到沙县、南平、福州一带。因此这条溪叫杉溪,杉溪与沙溪交汇口,自然叫杉口。后来改叫莘口,是因“莘”“杉”谐音而引起的。还有另外一个说法,莘口有一座山岭,叫莘岭(也叫新岭),位于莘岭下杉溪和沙溪交汇口,也就自然而然地叫莘口了。

莘口是一块沙溪河畔三元人传说中的穿山甲吐舌形,杉溪和沙溪夹角地带,土地肥沃,可耕可渔可猎,早早地成为居民聚居区。在三元未建县前,莘口位于永安、明溪、沙县三县的交界地带,而且又是位于水陆交通枢纽地带,沙溪、署沙溪以及渔塘溪在这里交汇,在古代以水运为重要运输手段的年代,它的地位突显出来,东下沙县、南平、福州,北上明溪,西到永安都可走水路到达。陆路有沙县到永安的官道也通过莘口,20世纪三十年代开通的延永公路也经过莘口。莘口约从明清起设立墟场,周边村民按时来莘口交易,清代及民国时期更是成为闽西北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福州、南平、沙县的货船到达莘口,然后把货物卸下,分散到周边三元、永安、明溪、大田各县,同时运回山区的笋干、土纸、香菇等土特产到南平、福州,明溪的大米等农产品通过渔塘溪出黄沙口到莘口出粜,又买下日用百货干海产等物资运回。直到解放后陆路货物运输更加便捷,莘口航运失去优势,莘口物资集散地的地位才失去。墟场至今仍然设立,保持逢农历五、十而墟。

◢中村

中村乡大部地方古属沙县二十四都,是沙县出名的偏僻地带。中村乡中村村的位置大约正好在古二十四都中心,在许多个村的环绕包围之中,既是周围最近的村,也在白水、米洋和牛岭三个村的包围之中,这三个村画成等边三角形,中村正好就在这等边三角形的中央,所以叫中村。

巧的是,解放后人民公社和乡级政府就设在中村村,不仅正好大约在地域中心的位置上,也即以乡治所在地中村村而称中村。

中村山高,境内有普禅山、莲花峰、蓬仙岩等诸多高山,都达一千多米,高山之外万山连绵,林茂壑深,行路难险。村小,因山高林深,村民在有水流过的宝贵的山间小谷地依水伴坑建村而居,古《沙县志》里已记录中村乡境内有名的村庄就有五十三个之多,就是现在三元区四个乡镇里,中村乡人口不在最多,但由多个自然村组合起来的行政村,仍然有十八个,还是三元各乡镇里最多的。田少,多是山垄田,且一块块面积都很小。中村古话传下来的故事,说有一个农夫上山耕田,他记住有九丘田要耕,耕完,数了数,只耕了八丘,还有一丘田在哪里?东找西找,上找下找,就是找不到。天快暗了,只好自认倒霉,是老天不让他耕了,把他宝贵的田收回一丘。正要回家时,去田边拿斗笠,一掀起斗笠,原来还有一丘田给斗笠盖住呢。

(民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