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正确的中医养生方法?

gaomaolinabc


最早的养生一词,来源于《黄帝内经》,养就是颐养,生。就是生命。养生就是保养、调养、颐养生命。

要说正确的养生方法,最早的应该是出自《黄帝内经》中,当时,就可以说对人们的膳食平衡做了一个精辟的论述。强调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原则。这个饮食指南可以说是中国中医养生中最早的膳食指南。



所以说,中医发展到现在,又很多值得学习的养生智慧,因为中医实践和经验性的东西比较多,一直到后来的分析化学出现。很多食物可以经过化验出所含成分,来确定科学的论证。这样,就可能出现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我们就将摒弃,但无论怎样,我们可以传承很多有科学依据和好的养生方法。比如: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就是说养生要做到:适应周围环境,即依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顺四是以适寒暑,避免外邪侵袭,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节制饮食,注意起居,保养精神,保持精气充足。



不拘一格,因人施养

什么意思,因人施养包含两个方面,即按照年龄不同采用不同的保健方法,第二个就是体质不同,采用不同的保健方法。也就是体质养生法。

体质养生法,其实就是《黄帝内经》的养生原则,讲究的是人体的平衡——阴阳平衡。也是从古至今,非常智慧的养生法。



运动可以升阳,静坐就可以生阴

这也是一个阴阳平衡之原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升阳,增强精力,精则生阴,降低人体消耗,静动适中,动静相兼,刚柔相济。

动养,包括:跑、跳、走、爬、打球、游泳、骑车等

静养,包括: 静坐、睡眠、闭目养神、打太极拳等

其实,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适量运动。不可过量。

当然了,还有一些,比如节气养生等都是有一定的道理。在这就不一一说了。


李爱琴营养师


《黄帝内经》是我们中国的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第一部养生经典理论;第一部关于生命健康的百科全书。它认为从养性情、养睡眠、养居处、养房事四个方面养生。它说现代造成生病有三大原因:一是情志不遂也就是性格特征、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大;二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暴饮暴食;三是缺乏运动造成的病。它同时强调,现代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话说养生吧:1、养性情:首先你得心情愉快,放松自己的心情对五藏都有好处;2、养睡眠:子时(23点到1点)阳气生发的时候;午时(12点到13点)阴阳交替变化之时,必须处于休息状态;丑时(夜里的1点到3点)养肝的时候;寅时(夜里的3点到5点)是肺对全身输布之时,它们是靠高度的睡眠来完成的。因此,这几个时段必须熟睡。况且凡十一藏取决于胆――胆的生发;3、养居处:是人们最重要的,同时又是最忽视的东西。当今的人,天天喊:“天时、地利、人和”。却不知道天是什么时候,利那个方向。也就是《山海经》里的天医、生气、延年、绝命、祸害、六杀、五鬼及伏位八个方位。你不生活在吉位,怎么不生病?这个不良习惯,人们总是认为:我的都是对的,哪怕错的都是对的。习惯养成了就难以改变。习惯是不起眼,不可忽视的东西。人们成功与否?不是能力,也不是运气,而是习惯的力量;4、养房事:只有阴阳的和谐,才有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另外,古代人认为养生有五难:一是“名利不灭”:名利的欲望老调元气,对身体会造成极大的伤害。老想别人说他好,不可能的,众口难调。去掉名,没烦恼。名利不消除,想养生没门;二是“喜怒不除”:喜怒哀乐没有合理地控制好它。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三是“声色不去”:声色犬马这些享乐,过度享乐。要靠读书,不靠众情深色;四是“濨味不绝”:表面上指人好吃,好逸恶劳;实际上过分满足自己的欲望――暴饮暴食;五是“神虑转发”:成天到晚乱想,瞎想。因此,中国上古三奇:《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它们不仅仅只是告诉我们用中医养生,而且还告诉我们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富裕走向富强。


李神奇123


中医养生很简单的,生活起居有规律,饮食三分饥七分饱,少熬夜,远离垃圾食品,注意控制情绪,寒凉食物少吃,远离冰箱空调。中医里每一种食物都是一味中医,多食肯定中毒,只是早期不会发现而已!放松心情,怎么开心怎么过,没心没肺过好每一天。

万一有什么伤风咳嗽的,利用很多土方法自己调理就可以好,人体每一个穴位利用好了都是中药,不要动不动就去吃药输液,这对身体伤害是不可想象的!中医养生讲的是调理,不是医治。

中医养生口诀:肉生湿、鱼生痰!万病由寒起!,管住嘴,迈开腿!





喷1314


粗茶淡饭,少食多餐,少肉多菜,劳逸结合,心情愉悦,冷暖适度,早睡早起。这就是最无敌的养生方法



巜养生诀》

诵读经典,

文以养心。

禅悟道德,

静以养阴。

勤修内功,

武以强身。

劳动运动,

动以养阳。

动静相生,

互调互休。

劳逸适度,

作息适时。

光温水气,

吸朝纳晦。

戒除恶习,

饮食有节。

动静适宜,

阴阳平衡。

敬君远小,

大度容天。

悟道积德,

知行合一。

制情节欲,

淡泊名利。

子午流注,

节律有恒。

因时因地,

因人而异。

日程笃行,

日记省思。











神龙在天金海潮


不用打针吃药远离各种重大疾病的好方法!!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863b7912c2e0f8fbb8f659114100e5b2\

淄博崔德昌


其实养生的关键不是方法而是观念要正确!许多人都想着吃一种什么药或一种锻练方法就可以长命百岁,这无异于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养生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养生是持久的而不是一蹴而就。所以说还是醒醒吧!不要再追求什么方法而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坚持!


西北龙386


遵守自然规则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指顺应自然规律休息与工作)应吃什么吃什么 (指身体缺少了什么身体会自动反应出来 渴了就自然要渴水。今天想点儿甜食是脾虚了等 这有自然的反应 七分饱三分饿即可)心情舒畅比吃山珍海味还要重要 病从口入只是生病的原因之一。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欲望适可而止、拼命想钱加夜班晚上工作的人是在拿命换钱 这不是正常的工作 家庭和谐共处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包容比刻意的养什么生强万倍


健康希望使者


中医重视人与自然的共同协调,四时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人们在长期积累的经验中发现春温夏暑秋燥冬寒直接影响自身的变化,给以相应药效和人为锻炼以提高免疫力。


华厦子孙888


睡眠充足特别特别重要,我只要睡不好,身体就很容易出问题。古人对于养生是很有讲究的,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对外界的事物有一定的兴趣,多学习中医养生知识,推荐听会儿中医app里的讲解。中午午睡一会儿,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也有一定好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