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健、足球、偏方

“醫療”和“足球”的關係除了“運動醫學”和隊醫之外,沒有太多共同點,但仔細想來還是有點相似之處的。一來是都是不爭氣,二來是“國外的月亮”比較圓。但這兩者又合力會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一面吐槽著中國醫療的無力,順便顯擺如何的“保健”可以讓醫生無飯可吃;另一方面覺得只要不看“中國足球”,所有的病就已經治好了一半,剩下的另一半交給“保健”就行了。

無形之中,“保健”將“醫療”和“足球”聯繫在了一起,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三者竟然能改變中國足球的歷史。

醫療、保健、足球、偏方

醫療、保健、足球、偏方

轉型

醫療、保健、足球、偏方

也許是抱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想法,權健出手闊綽的程度就像是一家房地產公司。從收購泰達未果到帶著“權健”衝超,這家企業把在“營銷”上的成功經驗,轉型到了足球上,兩個領域的順風順水,誰也沒想到。

醫療、保健、足球、偏方

而丁香園現在的規模,同樣也是誰都沒想到的。我接觸了它近10年,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它從一個讓醫生豐富自身業務知識和交流的資訊和資源型的網站,變成了改革醫療的先行者,這就好像文弱書生非要在街上擺個攤,下海做生意,順便動起了“革命”的腦筋。

醫療、保健、足球、偏方

平心而論,丁香手撕權健的論據並不充分。但作為一個“業內人士”,我慶幸的是在長久以來醫療圈飽受輿論攻擊之後,終於會用“輿論”進行反擊了,至於是“正當防衛”還是“防衛過當”,不做評價。當然要想絆倒權健,丁香園並沒有這樣的“背書”。

但的確,丁香園的“揭竿”,撂倒了權健。

醫療、保健、足球、偏方

醫療、保健、足球、偏方

純粹的商業運作

醫療、保健、足球、偏方

對於恆大和中國足球來說,這一年是“內憂外患”的。

恆大被上港拉下了馬,冠軍旁落的同時,也面臨著隊內球員老化、競爭力不足的現狀;而中國足球在武磊的靈光乍現之後,被伊朗打回原形,國足也同樣面臨著長久以來競爭力不足的問題。

一個是對外,一個是對內,一紙“偏方”孕育而生。

醫療、保健、足球、偏方

另一方面,母體倒下之後,天海勉強接手,算是給了天津足球一個硬著陸,而接下來的事情顯然都是純粹的商業運作。

恆大從天海搜刮了多名國腳或者準國腳。有人說,這是地主霸佔了一個寡婦。但事實上,這更像是現在“採集造血幹細胞”的技術——從天海收集好“造血幹細胞”的恆大,禮貌性地回輸了一些血液,禮尚往來。

而且據悉,目前國家集訓隊有進駐天海的跡象。加上中超首輪“天海Vs恆大”,我們很榮幸能夠看到一場真正的“國家德比”。

醫療、保健、足球、偏方

醫療、保健、足球、偏方

感謝丁香園

醫療、保健、足球、偏方

要是丁香園不出手,“團購國腳”和“國家隊代練”的事情會實施得非常艱難,而且吃相難看。在中國足協躊躇之時,丁香園來了個“大腳解圍”。

阿蘇意味深長地說,“足協這一步棋真大。”

我覺得是他的腦洞大。

一個要革現代醫療制度命的企業,幹倒了一家保健企業,然後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國足球。如果真的是預謀,這樣的劇本比黎明、劉亦菲主演的《夜孔雀》還要駭人。

醫療、保健、足球、偏方

強烈安利大家此片,不能一個人被噁心

而若這一“偏方”成功了,國足也進入了世界盃,那設想的提出者自動晉升為“中國足球復興的偉大設計師”;若是失敗,一切都只是純粹的“商業運作”,可惜的是職業足球倒退更多,(轉會制度還未開放,卻又回到了“以物換物”的遠古時代),而若干年前的一場“思想革命”便是前車之鑑,但總會有人立於不敗之地,那個人並不是恆大。

醫療、保健、足球、偏方

偏方

醫療、保健、足球、偏方

足協對於“國家隊參加聯賽”,“恆大代練國家隊”,從來都沒有任何官方的肯定和否認。回想這些年其他領域的重大決定一樣,非官方的渠道往往都是用來試探的。

從“頭球算兩個”,“一天一個一萬米”,“取消升降級”,“U23”等等,每個階段的中國足球似乎總想用“偏方”去解決一定的問題,但效果就像是打了玻尿酸的網紅臉,光鮮一時,後患無窮。雖然我們有“揠苗助長”的古訓,但似乎從來都指望著“彎道超車”。

醫療、保健、足球、偏方

“集訓隊”,“國家隊代練”,“國家隊參加聯賽”並非是第一次出現,但這一次卻也來了個“硬著陸”。所有的分界線就是“2022”,但似乎我們也很熟悉,比如“2008”。似乎在2022年之後,我們就真要“流浪地球”了?再者,就算進入了2022的世界盃,也並非是我們的進步——擴軍後的“進軍”,只是原地踏步。又或者2022年之後,中國足球宣佈獨立,退出國際足聯,那權當是一種自我救贖。

有人曾拿“拜仁”的例子去反駁:曾經德國國家隊都就是以拜仁作為班底的。但事實上是因為拜仁的出色使得德國球員有機會進入國家隊,而不是把國家隊嫁接在某傢俱樂部上。

這樣的“偏方”,於國足球迷和俱樂部球迷來說,也是不公平的。於國家隊來說,就像02年世界盃,一陣波瀾之後,腐朽了近10年。而對於恆大球迷來說,他們更願意自己的冠軍是真金白銀,而不是政策導向。

前幾天,恆大發布了新賽季自己的“政策”,相較於足協的政策更加嚴格。本來對於“國腳失誤”下放的決定就很不屑,這一次對於自己俱樂部的上場外援政策更加嚴格,似乎是貫徹著“代練”的號召,另一方面也是在傳遞某種“效忠”的信號。

醫療、保健、足球、偏方

上場外援限定2人,實行末尾淘汰制

包括我自己,和絕大多數人一樣,都是“諱疾忌醫”的,想著用無傷大雅的“保健大法”和“偏方”來治療疾病,但結果發現都是耽誤。中國足球也是一樣,各種“偏方”治療了數年,只是在02年和13年迴光返照了一番,始終沒有治得了根本。毫無疑問,中國足球需要結結實實地動上一刀,而不是“代練”、“限薪”一樣的偏方。

無論2022年的世界盃的名單上有無中國隊,我們都不應該忘記“醫療”在中國“足球”歷史上寫下的一紙“偏方”,這一偏方的註腳還寫著“保健”兩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