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关羽占据荆州始终对曹魏保持进攻压力,东吴占了就没声了

小说:关羽占据荆州始终对曹魏保持进攻压力,东吴占了就没声了

刘备占据荆州的时候,主动进攻了襄樊,为什么东吴占据荆州之后,没有从荆州主动进攻曹魏呢?这个问题我们分为几层来看:首先是,保有江东为什么一定要保有荆州?第二,保有荆州是不是必须要占领襄樊?第三,保据江东和攻占襄樊之间有无关系?

先来说第一个问题:保有江东为什么一定要保有荆州?

荆州地区在长江中游,而东吴的核心区在江东,也就是今天的长江下游地带。

一般而言,如果两个势力共享同一条大江大河,那么上游总是在军事上更有优势。为什么呢?

因为在古代还没有燃气轮机的条件下,船总是依靠水流和风帆以及划桨来运行的,那么上游的一方只需要顺流而下就可以,无论是兵源运送还是粮秣补给,都更为方便。尤其是在古代交通条件不发达的条件下,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粮草大规模、长距离的运输,主要都依靠水路。否则纯粹依赖人力和畜力运输,消耗回非常大,成本太高。所以,在上游的一方显然要比在下游的一方更有主动权,也就更有优势。

而在下游的一方如果要主动进攻上游,就意味着在运输上要比上游的一方消耗更多的人力和物资,而且速度是比较慢的,也就更不容易了。所以,下游的一方往往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如果上游的一方对下游的一方发动突然袭击,下游的一方往往是来不及组织有效抵抗的。

比如说春秋时期吴国对楚国,东汉末期东吴对刘表和刘备、关羽,东晋对上游的桓氏势力,都是抱着这种非常警惕的态度,就是觉得自己处在对方的威胁之下,上游就是一把悬在自己头顶上的利剑,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尤其是吴楚争霸的时候,虽然吴国一度攻占了楚国都城,但结果仍然是楚国灭了吴国,这对后来者是很好的前车之鉴。

再来说第二个问题,保有荆州是不是必须要占领襄樊?

襄樊在汉朝的时候属于荆州监察区,也就是襄阳郡,一直由刘表占领。赤壁之战前,刘表病死,曹操南征,刘琮投降,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北撤,荆州大部都被刘备和孙权攻占,但襄樊却一直留在曹操一方。

襄樊对荆州的意义在于,如果荆州一方想要进攻北方,那么必须要通过襄樊才能进入南阳盆地。也就是说,从荆州出发,一路都是在朝着方城垭口,都是山河交错的丘陵地带,但是过了襄阳之后,就豁然开朗了,进入了南阳盆地,是地势比较平坦的地带了。从南阳到宛城的大道非常平坦,没有什么阻隔。

另外一个有利条件是,因为襄阳和樊城夹着汉水,隔江相望,所以如果能够攻占襄樊,以襄樊作为北伐的前进基地,就不仅是打开了南阳盆地的大门,而且还可以沿汉水逆水上溯,运送粮草,保证大军后勤供应。这就是为什么从公安、江陵往北,还有今天的荆门,但关羽却不去占领,非要去占领更远的襄樊的原因。

所以说,对荆州而言,占领襄樊是在和北方争夺战争主动权的问题,因为占领襄樊才能主动发动大规模的北伐,直接威胁中原。如果荆州一方只是想割据一方,无意于进攻中原,就不必劳师动众去占领襄樊了。

然后是第三个问题,保据江东是不是必须要占领襄樊?

有了前面两个问题的铺垫,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言自明了,如果只是想在荆州割据一方,满足于当一个军阀割据势力,没必要去占领襄樊,就更不用说以江东为根据地的东吴了。除非东吴像刘备的蜀汉一样,矢志北伐,恢复中原,统一全国,否则完全不用在襄樊方向采取过多的主动军事行动。

所以,东吴一直对荆州垂涎三尺,志在必得,但目的和刘备是完全不同的。东吴占领荆州,只是为了保证江东地区的安全,并不是要以荆州为根据地,主动北伐。虽然东吴也进行过几次大举北伐的行动,但都是以淮南为主要突破方向,荆州方向只是牵制和策应,并不是主要战场。相反,曹魏一方反而多次以襄樊为基地,主动出兵进攻东吴占据的荆州。

刘备无论是抢占荆州,还是进攻汉中,还是关羽北伐襄阳,始终都是以北伐为目的的,这些占领了的地方都是他北伐的根据地。所以刘备在站稳脚跟之后,马上就开始对曹魏一方变为进攻姿态,无论是在汉中,还是在襄阳,刘备都是急于抢占主动权,为北伐做准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