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不造车,却所图甚大

对华为来说,造车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造车。既没有技术积累也没有业务优势,只能靠着自己的ICT优势在汽车价值链中混混日子这样。

华为不造车,却所图甚大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华为来说,不造车,既是其创始人任正非一直以来所坚持的,也是一家科技企业在尝试染指汽车行业时所应该做的。造车壳子,做系统集成商,是主机厂该干的事儿,科技企业应该做的,是努力在价值产业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众所周知,目前不管是科技企业还是车企都在极力攻关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能生活场景等几个课题,为的就是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未来,前端的汽车制造和销售环节所能带来的利润将远远低于“增量”业务。

与BAT三家专注于提供软件不同,华为的思路可能更侧重于硬件(车载设备)。

华为不造车,却所图甚大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上海车展的媒体沟通会上谦逊地称,“如果厂家都说(车载设备)要自己做了,那就没我们的份儿了。”其实,他比谁都清楚,主机厂不可能自己做所有设备,出于成本控制和技术积累的考量,主机厂势必会引入外部供应商。这不仅是苹果、谷歌、BAT的机会,也是华为的机会。

华为目前涉足汽车产业最核心的优势在哪儿?是5G技术。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在未来产生大量的通信互联需求,拥有5G技术的华为,将在这一领域大展拳脚。

华为不造车,却所图甚大

而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自动驾驶,对华为来说,其机会首先是来自于计算平台。徐直军举例说,目前部署在实车上的自动驾驶和泊车模块,大部分车厂的共同做法就是买英伟达的板卡。“那板卡还挺贵的”,徐直军戏称道。

华为不造车,却所图甚大


而这也恰恰是目前自动驾驶汽车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将算力部署在本地,基于单一车辆的算力平台,需要考虑车规要求和能耗,随便一辆自动驾驶测试车辆,其成本都在50万以上。那如果将算力部署在云上呢?

于是就可以顺理成章的介绍自家产品了。华为在自动驾驶服务方面的试水之作,叫做“八爪鱼”。

华为不造车,却所图甚大

我们知道,在云计算层面,华为的技术经验积累或许不如谷歌、BAT等科技企业,但华为的核心优势和最大优势就在于,它拥有全球领先的5G通信技术。因为如果将自动驾驶算力部署在云上,尽管计算速度非常快,但在接下来所面临的数据传输问题上,华为的通讯设备优势就能凸显出来。

不得不说华为眼光之毒辣,用通讯和算力这一自己的固有优势,让那些做梦都在想如何降低自动驾驶成本的主机厂选择自己。

华为不造车,却所图甚大


但吊诡的一幕是,尽管华为拥有先进的5G通讯技术,但却只是一个设备供应商,而真正让5G成为现实的,是各大电信运营商所铺设的5G通讯基础设施。尽管算力在云上,华为也有实实在在的通讯优势,但他们目前在做的,还处于本地智能阶段。

而业内对于自动驾驶未来的发展方向早就吵得不可开交,本地智能和车路协同两大阵营谁也说服不了谁。前者资源浪费过高,后者又太过依赖互联网,当网络不能随时保证实时性,自动驾驶也就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一手打算两手准备,华为目前也是在做两手准备。当下做好本地智能的同时,将目光放在云算力上。目前谷歌和特斯拉在做的基于单车的自动驾驶系统,就是出于基础设施存在缺陷的现实考量。

华为不造车,却所图甚大


而一旦当5G商用大规模实现之后,没有了通讯基础设施缺乏的困扰,华为才能在汽车产业为自己开辟新的纪元。

华为目前已与国内几乎所有的大型主机厂签订了不同层面、不同侧重、不同方向的合作协议,如果这些协议最终都能得到有效执行,华为也就将成为事实上的主流汽车供应商。

徐直军一面表示未来汽车有70%的价值属于增量业务,也就是属于华为的菜;另一面还摆出一种“我们都行,做不做都没事”的姿态。但其实,就华为的这些动作而言,其对汽车产业的图谋,早已是司马昭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