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印象(2):走进开元寺

泉州印象(2):走进开元寺

无论你是否是佛教徒,到泉州,一定要到开元寺。

开元寺,特别是寺内的东西双塔,已经成了泉州的标志性建筑,就像外地人到北京,一定要看看天安门,外地人到青岛,一定要到栈桥走走一样。

开元寺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初名"莲花寺",后改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为现名。

全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

走过了不少寺庙,不管庙内是何方神圣,庙门都极尽奢华、极尽大气,但开元寺的大门则像一家破落大户的家门,没有一点佛教寺庙的迹象。

走进"庙门",首先吸引我的是寺庙内的西塔(仁寿塔),此塔系五代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王审知由福州泛海运木来泉州建此塔,初名"无量寿塔"。北宋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至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公元1228-- 1237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

绕仁寿塔一圈,才发现200米外的地方,还有一座东塔(镇国塔),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至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本洪法师才易砖为石,后由法权法师,天锡法师继造,前后经十年才完工。

西塔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东塔通高48.24米,两塔规模几乎完全相同,塔均为为框架式结构。

东西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大的仿木结构楼阁式石塔,两塔相距约200米,庄严古朴,巍然屹立,已成为古城泉州的标记。

东西两塔共用石材6293立方米,重约19510吨,塔基厚实稳固,从石塔的建筑规模、形制和技艺等方面来看,都可以说得上精妙绝伦,它不但在中国石塔中堪称佼佼者,就是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它既是中世纪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时期社会空前繁荣的象征,也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标志。东塔已于1997年入选我国四大古塔邮票,被称为"石塔之王"。

据《泉州史稿》记载: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的长乐--诏安断裂带中段,属多震地区,历史上多次发生地震,明万历年间曾出现过三年内两次强震的纪录。一次是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12月29日,震级为8级,震中在泉州东北海里。当天夜里自东北向西南,边震十余次,山石海水皆动,地裂数处,城内外虽然房屋倒塌很多,但重要的大建筑物除了开元寺东塔的顶盖尖石坠下,打破了以下部分石栏杆外,其它均未发现损坏纪录。

另一次强地震是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10月18日,泉州几乎所有主要建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或倒塌或下沉,或倾斜。其中洛阳桥大石梁断好几根,桥墩倾斜,桥基下沉一米多;东岳庙全部倒塌;泉州知府衙门的大门也倒塌;清净寺和开元寺紫去大殿轻微受损;东西两塔未见受损------

现代的财力与技术,已非700多年之前所能想象,可当5.12大地震发生时,整个汶川却变成了一片废墟,面对古人,我们现代人还有何骄傲的资本?!

在东西两塔之间,就是开元寺的大雄宝殿,因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但大殿上方的那块巨匾上写着的却是"桑莲法界"。

据说,开元寺所占的这片地原是大财主黄守恭的桑树园,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了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园捐献给了匡护大师建寺,最终成就了开元寺"桑莲法界"的美称。

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由郑芝龙所建。

开元寺历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禅宗等宗派,但各大住持却保持了统一的规制,可见开元寺的包容性,以至于南宋大理学家朱熹称此:此地方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历代开元寺僧人,或以佛学著作称胜,或以诗词文章闻名,或弘道扬名,或入世献身,代有高僧:唐代开山祖匡护大师,五代唯识大师,律宗释弘则,净土宗释楚勤,南禅释文展,桥成造化的释义波,禅宗第一住持释妙恩,温陵禅师释戒环,蕅益大师释智旭,"为文似柳、为诗似陶"的释大圭,还有"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集佛学、书法、金石、音乐、绘画、诗文于一身的现代律宗高僧弘一法师。

大雄宝殿前是号称"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动。据寺里的香客言,每逢农历二十六日,这里人山人海,梵呗声声,一派泉南佛国景象。而且还免费对游人开放,可惜我错过了这个缘,昨天是农历二十八日。

拜庭两边分列着八棵200至800岁的大榕树,阴翳蔽日,盘根错节,一方面

增添了开元寺静寂、庄严的气氛,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佛国的平和。

大雄宝殿后面是甘露戒坛,戒坛前面有两棵菩提树,正好可以让游人来此觉悟。

无论是在甘露戒坛、还是在大雄宝殿,都有免费发放的佛教书籍:《走进佛教》、《金刚经》、《净土法门》------

我成不了佛教徒,因为我无法忍受在菩提树下7天7夜不吃不喝的那种静坐,但我还是想了解佛教,于是虔诚地"请"了十几本,怀着一种莫名的兴奋离开了戒坛------

因为怀抱了十几本书,行动就没有了进来时的那种自如,拍照也变得麻烦起来,因为我舍不得放下那十几本书!

一位在寺中修行的沙弥看出了我的窘迫,笑着对我说:轻履者才能远行,"舍不得"会成为一种负担!

不方便拍照了,但我依旧前行,既然来了,我总要拜会一下弘一大师吧,毕竟是因为弘一大师,我才走进开元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