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門匾“耕讀傳家”有什麼寓意?

笠翁話農村


“耕讀傳家”的寓意就是以勤勞耕種土地和勤奮讀書為傳家之本。在農村裡面諸如此類的門匾有很多,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耕讀第”耕:種地種田的意思;讀:讀書;第:中第,考取秀才與中狀元,在古代興盛科舉制,是農家子弟平步青雲的最好途徑,基本也是唯一的途徑。

“耕讀傳家”是很受農民的推崇,也是農民家風的最基本標準,它凝結了我國古老的農業耕種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精華,折射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哲理,反映出唯物主義的一種很樸素務實的觀點。反映出耕地是人類生活的根基所在,可以解決溫飽問題和衣食只需,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人們才可以讀書,修身養性,以德傳家。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就是這樣的道理。

在中國古代是朝廷是推崇“重農抑商”的政策,這就折射出了耕種是第一位的思想,再次中國古代到現在依舊是一個農業大國,是靠著農業來發家致富的,所以耕字所佔的厚重感也就不言而喻。

在古代階層是這樣劃分的“士農工商”可見士與農在人們心中和社會地位的重要性。一到現在農村裡面依舊奉行“耕讀傳家”、“耕讀第”的家風標準,一邊辛勤勞動種地,一邊培育子女好好讀書,這樣農民辛苦的既有了收成的回報,又有了子女中第考取大學的回報,這也是耕讀傳家最直接的展現方式。

門匾是鄉村的符號,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其中“耕讀傳家”和“耕讀第”是最多的,也是最適合農民生產生活的願望達成標準的。除此之外還有向“惠風和暢”、“詩禮傳家”、“勤和家興”、“天道酬勤”等等,不過“耕讀傳家”是最切合實際,適應廣大農民的,其他的是因人而異,因家不同。

這是我的回答!我是萬寧寧,喜歡和大家一起說說三農的那些事兒!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寧寧說的話


中國有一句俗語“富不過三代”。它來源於孟子的“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其內容為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而耕讀世家就在其中,可以看出它蘊含的歷史源遠流長,已經影響了中國的上千年曆史。或許我們不知道它的出處,但是父母耳提面命的教誨時常影響著我們。要努力,要讀書,只有讀書有出息。當然,耕讀傳家的本意不是這樣,但也暗含了其中的意思在裡面。一方面是為了耕田謀生,一方面是為了修身養性,立志做人。



從我們的歷史文化中可以看出,耕讀傳家的思想極具傳承性,是數千年農民文化的根基。

家族的傳承性,最為有代表性的就是我們的家譜。它訴說了我們整個一個家族的歷史過程,出現了哪些人?他們都幹了什麼?對後世有什麼樣的影響?等等,無一例外的表達了農村人對讀書的重視。不管以讀書效果如何?有沒有做官?有沒有以讀書謀生,但是它可以明智、明志、明世!


家規的傳承性,最為有代表性的《孔子家訓》、《朱子家訓》、《誡子書》、《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非常多。也無不證明了傳承性對一個家庭的或家族的重要性。就算在偏遠的、貧窮的、落後的農村,也知道讀書的重要性。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久不衰靠的就是民族的傳承性,對一個家庭而言更不用說。
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民族能綿延數幾千年,靠的是什麼?民族的文化特徵,性格特點。一個家庭靠的是什麼?家族家規的傳承性。而耕讀傳世正好也暗含了這種儒家文化思想。不論以前、現在或以後的農村怎樣,或發生多大的變化都離不開這種傳承性,即儒家思想文化的繼承。


李果夫


農村的門匾“耕讀傳家”有什麼寓意?

以前的農村,很多古宅老院都有掛門匾的習慣,並且門匾上常常寫上一些警示後人的話語,讓晚輩每天進進出出都能看到祖先的訓導,一輩輩傳承下去。最常見的就是在門匾上提上“耕讀傳家”四個字。耕讀傳家代表著一種傳統觀念,代表著要傳承的家風。

我國古代把人分為士農工商,這裡的士代表著古代一些有學問的人,一些做官的人,而把農民排在後面。所以在古代,雖然是農耕社會,農民的地位是低於有學問的人。所以古代也在倡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孔子也認為君子謀道不謀食,意思就是說如果做一個有出息的人是應該追求學問而不用考慮耕種的問題。孟子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至於人,不管如何解釋,都有看不起農民,認為農民勞動是低下的人才乾的事情。

直到後來才有一些文人提出了一些反對這些理論的說法,認為人應該耕與讀同時進行,一方面要做學問,提升自己,另一方面要下地勞動,以勞動為榮。所以這樣的轉變是我國社會的價值觀念的轉變。倡導後人要做學問與勞動同時進行保持優良的家風,養成腳踏實地的生活作風。

這句話的意思,即使是在當今社會也同樣適用,不管是做平民還是做官,如果只讀書,不瞭解農業,不參加農業勞動,那麼這樣的人是當不了家,做不好官的。千百年來,我國就是農業社會,所以應該從保障農民的利益來出發,只有解決了8億農民的困難和提升了農民生活水平,增加農民幸福感,才能做到社會安定繁榮。所以“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說法是有道理的,是值得傳承的價值觀念。

農村的門匾“耕讀傳家”有什麼寓意?大家看過這樣的牌匾麼?歡迎留言,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農村中留存下來的一些古老深宅大院,常常能看到這樣勵志的匾額,其中“耕讀傳家”比較普遍。那這樣的內容有著怎樣深層的意義呢?』

「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可以獲取頭條號原生態鄉村的更多優質內容!



以前聽父輩經常講起一個事情,就是那些在建國和文革時期被打倒的地主一族,但在後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後,他們的後代仍然大多數又成了社會的中堅力量和成功人士;反之,之前那些又專又紅的貧下中農似乎仍然擺脫不了窮苦的命運!

其實這個現象的本質就是在於“耕讀傳家”!在自古以來,能夠在當代社會形成影響,佔據社會主導地位的必然就是這些開明、上進的家族!像能夠在歷史上留下豐功偉績的仁人志士、偉大成就的人士基本上都是出自這樣的家族!曾國藩是近代有影響力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軍事家,他最有成就的是留下了很多家書,這些都是訓導家人和後人怎樣為人處世和怎樣才能功成名就!而他的言傳身教無不體現著“耕讀傳家”的精髓!這也是曾氏一族能人才輩出的訣竅!



“耕讀傳家”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個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耕”的作用就是能夠讓人沉下心來,對自然和社會有所敬畏,能夠“窮則獨善其身”,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讀”的核心就是“知識就是力量”,老人常告誡的就是隻有讀書才有出路!而實際上,人們只有掌握更多知識,才有創新和改造世界的力量!能夠起到比僅依靠蠻力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讀書是人們通往社會上層和成功的不二法門!



由此可見,在農耕文明佔據主流的我國,“耕讀傳家”作為精神要義代代相傳是有深刻道理的!


原生態鄉村


聽說初解放50年代有一個耕讀班,專為老中青學習文化。你這個門匾不知什麼時代的。


樸哥魚0105


就是說想種好地必須有學問知識才有更多的收穫 兩者要同時進行或具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