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下)》学习之十一

《孟子·梁惠王(下)》学习之十一

第十二章:

邹与鲁1哄2。穆公3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4,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5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曾子6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译:邹国与鲁国争斗。邹穆公请教孟子:“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人,百姓不肯为官吏而死。杀吧,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则恨之目送长官被杀而不营救,怎么办才行?”

孟子说:“灾荒年岁,君的百姓老弱者弃尸于沟谷,年壮者四处逃荒,有几千人呢;而君粮仓满粮,货库满财,官吏从来不报告,是官吏轻慢上司残害百姓。

曾子说:‘戒啊,戒啊!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结果。’现在是百姓给他们的结果。君不要责怪百姓。君行仁政,百姓就会亲近上司,为长官而死了。”

注:1.鲁:鲁国。《史记·鲁周公世家》:“封周公旦於少昊之虚曲阜(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而使其子(姬姓)伯禽代就封於鲁。”2.哄:(hòng音讧)斗也。

3.邹穆公。即邾穆公,曹姓。孟子是邾(邹)国人。

4.沟壑(hè音贺):坑谷,深沟。5.仓廪(lǐn音林):米仓。

6.曾子:名参,字子舆,孔子弟子,是宗圣,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二十四孝》之一。

《孟子•梁惠王(下)》学习之十一

《陕西岐山——周公庙元圣殿》照片有头条提供,敬谢!

议:民怨其上,视其死而不救。君不仁而求富,是以有司知重敛财而不知恤民。君行仁政,有司皆爱其民,而民也爱之。

根据西汉贾宜《新书·春秋》所载:“邹穆公有令,食凫(fú音伏)雁者必以粃(bǐ音比),毋敢以粟。于是,仓无粃而求易于民,二石粟而易一石粃。

吏以请曰:“粟食雁,为无费也。今求粃于民,二石粟而易一石粃,以粃食雁,则费甚矣。请以粟食之。”

公曰:“去!非而所知也。夫百姓煦(xù音旭)牛而耕,曝(pù音铺)背而耘,苦勤而不敢惰者,岂为鸟兽也哉?粟米,人之上食也,奈何其以养鸟也,且汝知小计而不知大会。周谚曰:‘囊漏贮中’,而独勿闻欤(yú音于)?夫君者,民之父母也。取仓之粟移之与民,此非吾粟?鸟苟食邹之粃,不害邹之粟而已。粟之在仓与其在民,于吾何择?”

邹民闻之,皆知其私积之与公家为一体也。”

这个道理邹穆公大概是后来才懂得的,因两者的反差确是大相径庭啊。

本章上述与孟子所言全都是官话,是一个平常人。

《新书·春秋》是本性至善之人,方可有此言、此行,是平常人是说不出此言、做不出此行的。如果是转化,非十年寒窗努力之功是不可至也。

把二者皆录入此处,以明敛财与藏富于民的分辩。

《孟子•梁惠王(下)》学习之十一

《孟子像》照片有头条提供,敬谢!

第十三章:

滕文公1问曰:“滕2,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译:滕文公请教:“滕国,一小国,夹在齐国、楚国两大国之间。是事奉齐国?还是事奉楚国?”

孟子回答:“此谋划非我所能虑及。无它法,则有另一个办法:挖深护城河,修筑坚固城墙,与百姓共坚守。宁拼死百姓也不要退却,这样就可以有所作为了。”

注:1.滕文公:春秋滕文公(姬姓名寿);战国滕文公实际是滕元公(姬姓名宏),与孟子同一时代。

2.滕国:姬姓,侯爵,周武王(姬姓名发)武胜商纣之后分封自己的十四弟滕错叔(姬姓名绣,)于滕国(今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是为滕叔绣。

议:夹两国之强,既是战事之缓冲地带,更是两强必争之战略要地。孟子教之:不俯不仰,自强之,但实在也是没有用的。

《孟子•梁惠王(下)》学习之十一

《山东邹城——顺河街风光》照片有头条提供,敬谢!

第十四章:

滕文公问曰:“齐人将筑薛1,吾甚恐,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2,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译:滕文公请教:“齐国要修筑薛城,我很害怕,怎么办才好?”

孟子回答:“从前太王(古公亶父)居住在邠地,狄人侵犯,他便迁到岐山下居住。不是选择岐山居住,是迫不得已。如果施行善政,后代子孙必有君王。君子创立功业传于后世,是为了可以继承。至于能否成功,天命也。君如何对齐国呢?唯有推行善政而已。”

注:1.薛:原薛国。今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齐国侵而为城,滕文公以其逼已而恐。后薛地成为齐国权臣田婴、田文的封邑。

2.邠:(bīn音兵)古同“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

议:滕文公没法固收,孟子教之施仁政于百姓,土地可以失去,但人心不能再失了,只要这些人还在,还是有可能得到土地。简单一点说,便是自寻未开垦的土地,带领人员去开辟,土地的开垦这种状况也是比较多的。

说句实在话,大国志在必得,小国是没有办法固守的,只能恭手相让,保民命为重。就算国际警察来了,也成了战场区,成了一块无人的白地,这与重新开垦没有什么区别,逃离重新开垦至少民命还在,恭手相让,仁义常在。

《孟子•梁惠王(下)》学习之十一

《山东——泰山》照片有头条提供,敬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