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新區,金融新城崛起有新意

江北新区,金融新城崛起有新意

本報記者 龍昊

南京江北新區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新金融?

這不僅關係到第13個國家級新區的發展,也影響著在全球新一輪區域競爭中南京甚至於江蘇的未來。

歷經近4年的探索,江北新區將目光逐步聚焦在“全國科創金融中心”。

“這是一個有基礎有未來的決策。”新區相關領導如是評價。

重塑

對於江北新區而言,發展金融的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堅定地根植於實體經濟,服務於江北新區的高質量發展。

作為中國第13個、江蘇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南京江北新區自2015年6月獲國務院批覆以來,圍繞“自主創新先導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長三角地區現代產業集聚區、長江經濟帶對外開放合作重要平臺”的發展定位,確立了以“4+2”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即智能製造、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裝備和現代物流、科技服務。

隨後,江北新區進一步聚焦思路,明確提出建設“兩城一中心”,即建設“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

金融,現代經濟的“血液”,創新驅動的重要條件。通過加快金融高效流轉提升金融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可以有效騰挪、盤活資源。

更需要強調的是:在新一輪全球競爭的格局下,抓住創新機遇的國內地區或機構,贏得的將不僅是國內市場,很可能是來自全球性的收益。

建設一個什麼樣的新金融中心?不僅僅關係江北新區的發展,還將影響到南京乃至江蘇的未來。

彼時,南京除了東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南接杭州互聯網金融中心外,各地都在紛紛加速推進、強化自身金融中心的建設。

具體到長三角地區而言,長三角區域各城市均依託自身優勢和稟賦,打造特色化金融產業,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金融業定位和產業體系——上海是國際金融中心,杭州確立了以支付為特色的全國互聯網金融創新中心,蘇州打造以“金融+科技”為特色的金融科技中心,寧波建設以航運保險、船舶融資等為特色的航運金融中心,合肥則積極發展金融中後臺服務中心……

甚至南京各主城區也開展了各自的金融佈局:河西金融集聚區被稱為國家東部地區的金融服務中心,承載著建設“長三角北翼金融中心”重任;新街口金融商務區則重點集聚零售金融、消費金融、互聯網金融等金融服務業態,拓展金融集聚空間,延伸金融服務鏈條……從機構數量和規模來看,南京金融業主要集中在城四區,建鄴區集聚程度最高,而秦淮區金融業增加值領先。

江北新區怎麼辦?

江北新區將打造的金融中心應該緊緊圍繞兩城一中心以及“4+2”產業規劃發展產業金融;科技是新金融模式的重要支柱……業界人士紛紛支招。

為了更好地進行定位,江北新區聘請了全球知名機構以及金融機構進行分析研究,他們建議,江北新區在佈局傳統金融的同時,應該重點發展新金融業態,形成完善的產業生態。

實際上,對於江北新區新金融中心的方向與路徑,省市兩級政府均已明確。

2017年,江蘇省委、省政府明確,要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的政策和體制優勢,集中全省力量,在江北新區建設與上海金融中心錯位發展的揚子江新金融集聚區,努力打造具有強大資本吸納能力、產融結合能力和創新轉化能力的全國一流新金融中心。

作為區域新金融產業的承載區,江北新區中央商務區肩負起引領金融創新的使命。為了更好地落實省市兩級的期待,基於實踐與探索,逐步明確了中央商務區新金融產業定位:全國科創金融中心。根據規劃中心將圍繞新科技(金融科技策源地)、新場景(產融結合示範區)、新開放(對外開放實驗區)、新增量(增量機構集聚區)、新機制(沙盒監管、政策創新)五個方向來建設,最終形成以科技賦能金融助推實業,構築“科技+金融+產業”融合發展的“五新”金融產業體系。

對此,江北新區中央商務區建設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表示,全國科創金融中心這一定位讓江北新區新金融中心的建設有了抓手。江北新區通過全國科創金融中心建設,必將進一步激活南京發展新動能,為江蘇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支撐,也體現東部率先發展的領頭羊使命和擔當。

紮根

“工業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面對諾貝爾獎經濟學家約翰·希克斯的提醒,工業基礎雄厚的江北新區期待通過金融革命來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甚至是示範引領。

江北新區“兩城一中心”戰略獲得了豐碩成果。“芯片之城”方面,目前,江北新區已集聚展訊通訊、安謀電子、新思科技、晶門科技等集成電路上下游企業超過200家,國內排名前10的IC設計企業有一半落戶新區。產業生態涵蓋芯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產業鏈上下游全部環節,形成以芯片設計為核心,集產、學、研、應用為一體的集成電路閉環產業鏈。逐漸成為全國集成電路設計、製造產業的新高地。“基因之城”方面,江北新區集聚大健康產業鏈企業400餘家,落戶產業項目近200個;產業生態涵蓋生物醫藥產業研發、原料生產、生物醫藥製造等全產業鏈環節。建成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年測序能力超50萬人次,已成為全亞洲最大的基因測序基地。2018年,江北新區集成電路、生命健康等新興產業均實現30%以上快速增長。

矛盾也隨之凸顯。一方面,產業的集聚效益快速形成,另一方面,儘管江北新區金融業發展迅速,但目前增加值仍較低機、構數量少、以傳統金融機構為主,新興業態發展不足,創能力亟待提升。2017年的數字顯示,當年江北新區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04.5億元,同比增長12.8%,佔GDP比重達8.6%。但相較於南京市主城四區,新金融業規模仍很小。

金融體系結構如何與轉型升級中的經濟結構相匹配,成為擺在江北新區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比如,結合產業鏈佈局,江北新區瞭解到,該區普遍存在中游大型製造企業“不差錢”,科創研發類型企業“融資難”的現象。因此,知識產權融資、VC/ PE的需求就顯得比較迫切。於是,在南京市獲批建設知識產權運營城市的基礎上,江北新區承擔了建設知識產權金融創新中心功能服務區的任務,並啟動了建設全國首個知識產權金融中心工作。江北新區希望通過知識產權金融創新體系的打造,申請成為全國首個新試驗區。

於是,江北新區積極推進綠色金融,通過打造江北新區綠色金融“三庫一平臺”,實現政府、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需求對接、信息共享,引導金融資源投向綠色領域。

與此同時,江北新區當前正處於以城市交通、海綿綠色建築為主的大體量基礎設施建設中,智慧綠色的基礎設施建設為發展綠色金融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為了對接“一帶一路”以及更好地服務於科技企業,江北新區開展了離岸金融的嘗試。

3月1日,交通銀行離岸金融業務中心(江蘇)在江北新區成立。江北新區希望以此次中心設立為契機,深化區域內離在岸聯動效應,增強金融支持開放型經濟發展力度,打造離岸金融創新名片,加快融入國際金融市場,全方位推進新金融中心建設。

凡此種種,江北新區新金融中心的建設緊緊圍繞實體經濟,藉助創新,不斷優化向實體經濟集聚發力的要素配置。把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作為深化金融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迴歸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本源,特別是發揮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支持。

為了更好地建設新金融中心,江北新區出臺了《加快建設揚子江新金融集聚區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金融十條”),從金融企業落戶獎勵、辦公用房支持、經濟貢獻獎勵,到金融高端人才引進、金融項目創新支持、投資風險補償,江北新區明確支持政策,形成全鏈條扶持政策體系。

根據“金融十條”政策,江北新區將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新金融發展基金,形成全鏈條的扶持政策體系,和南京市最新相關政策同頻互動,在全國同類支持金融產業發展的政策中,新區扶持力度國內領先,以最大優惠支持新金融發展。

通過“金融十條”助力新區政策體系化發展壯大,和新區支持創新創業、支持服貿產業發展、支持頂尖人才引進等政策形成聯動機制,打好政策組合拳。

把被動服務變為主動引領,實現金融對資源的優化配置,進而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南京市金融中心的變遷軌跡對此有明晰的體現。

曾經,南京的商業和金融中心僅在新街口。只要你在新街口,就能領略到整個南京甚至江蘇最繁華的商業景象,這是毋庸置疑的城市中心。

銀行、證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雲集,洪武路就是南京的金融街。

隨後,南京的金融中心定位於河西,即奧體-河西南板塊,一大批銀行、證券和保險公司等又匯聚河西。

沿著江東路和廬山路,從奧體到河西南魚嘴,見證了南京金融中心逐步夯實的腳步。

新街口依然繁華,不失熱鬧,但分散了金融中心的核心定位。

如今,江北新區新金融中心的張力已經凸顯。通過產融結合的發展路線,全面推動揚子江新金融集聚區建設。截至目前,已落戶各類新金融機構超過100家,集聚各類金融資本達2000億元規模。

融合

金融作為高端資源要素,如血液一樣,不僅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原動力,也是城市經濟繁榮發達的重要基礎,更是一個城市實力和競爭力的象徵。

長江三角經濟圈是中國第一大經濟區,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中國率先躋身世界級城市群的地區。

如何藉助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推進南京、杭州、合肥、蘇錫常等都市圈實現同城、跨城發展,延伸沿海發展帶、沿江發展帶,提升城市聚合和空間效率,是江蘇省、南京市面對的重要問題。

歷史發展的進程賦予了江北新區新金融新的重託。

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不斷加快,作為經濟第二大省的省會,南京對周邊的中心引領作用日益突出。

然而,作為江蘇省省會,南京的地位相對尷尬,一方面,蘇錫常三市受上海輻射帶動經濟強勢,另一方面,南京偏居於江蘇省西部,對蘇北經濟輻射有限,反而對安徽的馬鞍山、蕪湖等鄰近城市輻射作用明顯。有數字顯示,南京流動人口的第一來源地為馬鞍山,佔到15.87%。

相比杭州,南京的首位度的確低。2018年,南京在江蘇省的經濟總量佔比僅為13.8%,位列全國倒數第二。同年,杭州的首位度為24.3%,GDP總量是省內計劃單列市寧波的1.26倍。

因此,從南京而言,提振首位度,需要江北新區做支撐。

從江蘇來看,由於江蘇缺少真正意義上的明星城市,無法聚集像北上廣深那樣的資源規模。做大做強南京,是帶動江蘇發展關鍵所在。

“作為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世界級城市群,長三角地區不僅需要發揮上海作為全球城市的龍頭帶動作用,還需要切實強化南京作為特大城市、中心城市的協同支撐作用。”有分析認為。

從全國著眼,作為國家級新區的江北新區,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在國家創新發展戰略中,扮演著國家創新戰略承接者、區域創新活力激發者和經濟轉型發展引領者等多重角色。

南京的比較優勢一是科教二是金融,它們是提升首位度的重要抓手。

在南京市首位度的提升過程中,金融不僅僅是支撐,更是槓桿。

根據“中國金融心指數”(CDI·CFCI),在全國“萬億俱樂部城市”中,南京經濟總量是第11位,財政收入第10位,而金融競爭力位列江蘇第一、全國第八。其中,南京在金融產業績效上躋身全國第四,僅次於北京、上海和深圳,首次超過廣州和成都。由此可見,金融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可以為南京提升省會城市功能和中心首位度提供重要支撐。

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區工作委員會專職副書記羅群表示,在江北新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先導區、打造“兩城一中心”主導產業集群的戰略指導下,新區正全力建設揚子江新金融中心,積極探索金融與產業、科技的有效融合,充分發揮金融對產業發展支持作用和對科技進步的促進作用,為江北新區打造全省創新策源地、引領區和重要增長極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

有分析認為,江北新區新金融中心的準確定位,決定了揚子江城市群的真正聯結意義。

從上海溯江而上,揚子江兩岸分佈著南通、泰州、揚州、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京等8個世人矚目的城市,國土面積約5.1萬平方公里,人口近5000萬,是中國產業體系中最完整、創新能力最強、城鎮分佈最密集、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藉助長江流域的疊加和眾多交通設施,沿江八市聯繫得更緊密;藉助金融、現代服務業,南京的“首位度”得以拓展。江北新區新金融中心的張力頓時靈動起來。

長三角協同優勢產業基金就是明證。該基金是由上海國際集團聯合江浙滬皖四地資本,發起設立的千億級基金,首輪封閉規模近80億元,可撬動資本規模超過500億元,通過不斷滾動運作,將在超過5000個創新實體項目、1000個前沿技術領域進行資本投入,加速具有關鍵自主核心技術與國際競爭力的長三角優勢產業集聚。

最終的目的是融入未來。

當前,新一代科技革命已經到來,金融業呈現與之深度融合的發展趨勢,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科技將徹底改變金融業的發展格局。

金融業一直都是最喜歡擁抱新興技術的行之一,如今,伴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普及,金融業再次迎來了科技變革浪潮。

江北新區希望在新一輪浪潮中抓住機遇,甚至拔得頭籌。

國際知名諮詢公司安永預測中國有望成為全球範圍內首個發行數字貨幣的國家。目前,央行數字貨幣創新中心落戶江北新區,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是國家法定數字貨幣的核心技術機構,目前除了總部外,全國僅在江北新區與深圳佈局兩家數字貨幣創新中心。江北新區依託本地數字貨幣創新資源優勢,積極爭創全國首個法定數字貨幣應用試點。

效仿波士頓健康大數據中心吸引保險機構落位,江北新區藉助自身大健康產業優勢以及國家健康大數據中心落戶江北的條件,成立脫敏共享平臺,開展跨界應用試點業務,希望吸引大量險資企業集聚,打造全國首個健康保險大數據創新試驗區。

諸如此類,江北新區新金融中心正積極佈局未來。

南京市市長藍紹敏表示,近年來,江北新區圍繞“三區一平臺”的戰略定位,積極構建“4+2”產業體系,全力聚焦“兩城一中心”的建設規劃,一方面突出低消耗、高智能、綠色化的產業特點,一方面提升新金融中心在推進創新集成、產業集群,加快產城融合,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現代金融服務“兩城”建設的核心作用。

南京江北,長江左岸。

金融中心在哪裡,城市的巔峰就在哪裡。

紐約、倫敦、香港、悉尼證明了這一點,北京、上海和深圳也印證了這一點。

羅群表示,南京的發展看江北,伴隨生命健康、醫療及金融科技產業三駕馬車的共同驅動,這裡,將是城市建設的主戰場,更是展現形象的大舞臺。

以新金融中心為核心的江北新區,正一步一步構築高質量發展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