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名来源大全-豫西篇

豫西包括三门峡、洛阳两个地市。


01 洛阳篇

河南县名来源大全-豫西篇

洛阳牡丹

洛阳,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悠久历史及文化在此不做赘述。

涧西区:涧西区因在涧河之西而得名。

西工区:“西工”之意源于西工兵营。由袁世凯组织于1914年兴建,1956年3月,正式成立西工区。

老城区:老城区是洛阳古都现存风格最老的城区。因以宋河南府城为主体,故称“老城区”

瀍河区:瀍河区之名源于穿越该区的瀍河

吉利区:吉利区之名来源于“吉利村”。据说吉利当时贫穷,济源、焦作都不想要,后来中石化投资建厂,变成了一个富饶之地,现为洛阳市区的一块飞地。

洛龙区:洛龙区北界洛河,南括龙门山,故区名取名于洛水、龙门山。洛龙区的前身是洛阳市郊区、洛阳县等。

河南县名来源大全-豫西篇

洛阳龙门石窟

河南县名来源大全-豫西篇

洛阳新区夜景

河南县名来源大全-豫西篇

龙门石窟夜景

偃师:偃师县名的由来,通常的说法也是源于“武王伐纣”的故事。称偃师之地为当时武王息偃戎师筑城的地方

孟津县:它源于一个历史故事。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该县东北、孟县西南一个黄河边上的地方与八百诸侯会盟,召开过誓师大会并从此渡河。于是这个会盟处就叫了个会盟台,此渡口便叫盟津了。后来,盟津又讹传为孟津了。津为古黄河渡口,新乡延津。

伊川县:因伊河而得名。

宜阳县:因其故城位于韩城的宜水之北而得名

汝阳县:该县地处

汝河北岸,故复名汝阳县

栾川县:栾川之名来自伊水。伊水古称鸾水。相传因此地多鸾鸟而得名。古时“栾”与“鸾”相通,故作栾川

嵩县:是因在嵩山之西而得名。

洛宁县:取贯穿全境的“洛河”和长期称谓的“永宁”各一字得名。

新安县:据史书记载:新安置县于秦时,取新治安宁之意。多少有点长安-“长治久安”的味道。

河南县名来源大全-豫西篇


02 三门峡篇

河南县名来源大全-豫西篇

三门峡:相传大禹治水时,凿龙门,开砥柱,在黄河中游这一段形成了“人门”、“鬼门”、“神门”三道峡谷,三门峡即由此得名。

湖滨区:1986年设湖滨区。以其西、北、南三面为

黄河与青龙涧河环抱,状若半岛,故名湖滨。

陕州区:秦惠公十年(前390年)置陕县,以陕原得名。据《郡县释名》:“昔周召分伯,以此城为东西之别,陕以东周公主之,陕以西召公主之。”北魏置陕州,明省州治陕县入陕州。1913年复改陕县,2015年改设陕州区。

义马市:1970年析渑池县设义马矿区,1981年改义马市,以驻地义马村得名

灵宝市:隋置桃林县,唐天宝初(742年)改灵宝县。

渑池县:西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置渑池县,以古渑池而得名。据《郡县释名》:“渑池在渑池县治北。黾似蛙而腹大,池有此,因名。”唐改天池县,元复为渑池县。

卢氏县

:因卢氏山得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