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阿拉善盟”概況

內蒙古“阿拉善盟”概況

阿拉善盟是內蒙古自治區所轄盟,阿拉善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部,地處呼包銀經濟帶、隴海蘭新經濟帶交匯處,東與巴彥淖爾市、烏海市、鄂爾多斯市相連,南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毗鄰,西與甘肅省接壤,北與蒙古國交界,邊境線長734.572公里,地理座標介於東徑97°10′~106°53′,北緯37°24′~42°47′之間,東西長831公里,南北寬598公里,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佔全區總面積的22.8%。[1]

截至2017年,阿拉善盟3旗、4個自治區級開發區,共有30個蘇木鎮、198個嘎查村,4個街道和52個社區。常住人口為24.8萬人,較2016年增加0.2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9.27萬人,鄉村人口5.53萬人,有蒙古族、漢族、回族、藏族等28個民族。

2017年,阿拉善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55.67億元,較2016年增長3.9%。

阿拉善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部,地處呼包銀經濟帶、隴海蘭新經濟帶交匯處,東與巴彥淖爾市、烏海市、鄂爾多斯市相連,南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毗鄰,西與甘肅省接壤,北與蒙古國交界,邊境線長734.572公里,地理座標介於東經97°10′~106°53′,北緯37°24′~42°47′之間,東西長831公里,南北寬598公里,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佔全區總面積的22.8%。

[1]

阿拉善盟府巴彥浩特東距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723公里,東南至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114公里,西南到甘肅省首府蘭州市520公里,至陝西省首府西安市817公里。[1]

氣候特徵

阿拉善盟地處亞洲大陸腹地,為內陸高原,遠離海洋,周圍群山環抱,形成典型的中溫帶大陸性氣候。乾旱少雨,風大沙多,冬寒夏熱,四季氣候特徵明顯,晝夜溫差大。年均氣溫攝氏6~8.5℃,1月平均氣溫-9~14℃。極端最低氣溫-36.4℃;7月平均氣溫22~26.4℃,極端最高氣溫41.7℃。年平均無霜期130~165天。由於受東南季風影響,雨季多集中在七、八、九月。降雨量從東南部的200多毫米,向西北部遞減至40毫米以下;而蒸發量則由東南部的2400毫米向西北部遞增到4200毫米。年日照時數達2600~3500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147~165千卡/千方釐米。多西北風,平均風速每秒2.9~5米,年均風日70天左右。[6]

地形地貌

阿拉善盟地形呈南高北低狀,平均海拔900~1400米,地貌類型有沙漠戈壁、山地、低山丘陵、湖盆、起伏灘地等,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橫貫全境,面積約7.8萬平方公里,佔全盟總面積的29%,居世界第四位,國內第二位。巴丹吉林沙漠以高陡著稱,絕大部分為複合沙山。相對高度從外緣的5~20米,向內逐漸增高到200~400米,最高達500米。騰格裡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多為新月形流動或半流動沙丘鏈,一般高10~200米。沙漠中分佈有500多個鹹、淡水湖泊或鹽鹼草湖,其中較大的有古日乃湖、柺子湖、沙日布日都、頭道湖、查干高勒、敦德高勒、輝圖高勒、巴彥霍勒、烏日圖霍勒、圖蘭太湖、通古勒格淖爾、英格田、特莫圖、通湖音高勒、樹貴湖、浩木肯高勒、伊和吉格德等。北部戈壁分佈較廣,面積約9萬多平方公里,佔全盟總面積的33.7%。陰山餘脈與大片沙漠、起伏灘地、剝蝕殘丘相間分佈,東南部和西南部有賀蘭山、合黎山、龍首山、馬鬃山連綿環繞,雅布賴山自東北向西南延伸,把盟境大體分為兩大塊。賀蘭山呈南北走向,長250公里,寬10~50公里,平均海拔2 700米。主峰達郎浩繞和巴彥筍布日,海拔分別為3556米、3207米。賀蘭山巍峨陡峻,猶如天然屏障,阻擋騰格裡沙漠的東移,削弱來自西北的寒流。是外流域與內流域的分水嶺。

[6][7]

土壤

阿拉善盟土壤受地貌及生物氣候條件影響,具有明顯的地帶性分佈特徵,由東南向西北依次分佈有灰鈣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在湖盆和低窪地區有鹽鹼土和沼澤土。[6][7]

水文

阿拉善盟河流水系主要以內陸河水系為主,東部有黃河過境,西部有黑河流入,洪水沖溝長度在10公里以上的共27條,四大沙漠由於接受降雨後滲流通暢,形成許多湖泊和時令湖盆。[8]

黃河從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進入阿盟,沿阿盟東南邊境在磴口縣二十里柳子出境,全程85公里,流域面積31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315億立方米。[8]

黑河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河,發源於祁連山,終止於居延海。流經青海省、甘肅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幹流全長821公里,流域面積14.29萬平方公里,水資源總量27.75億立方米。正義峽以下為下游,經甘肅省鼎新鎮最後注入阿盟額濟納旗東西居延海,河道長333公里,流域面積為8.04萬平方公里,為戈壁荒漠。

[8]

阿拉善盟的山溝泉溪主要發源於賀蘭山、雅布賴山、龍首山等山區,共70多處,流域面積2676平方公里,由降雨補給而形成。泉溪清水流量287升/秒,年清水總量905萬立方米,年平均洪水總量4800萬立方米。[8]

阿拉善盟的湖泊較多,以四大沙漠中的湖盆為主。沙漠湖盆是接受降水補給而形成,比較穩定。四大沙漠中湖盆共有415處,總面積達6700平方公里,其中:季節性湖泊4546平方公里,永久性湖泊231平方公里。

礦產資源

截至2016年,阿拉善盟已探明的礦藏有86種(佔自治區發現礦種的71.67%),產地共計416處。其中有開發利用價值的54種,現已開採40種。分佈規律為:東煤炭,西螢石,南多磷,北富鐵,中部建材石墨鹽鹼硝。礦產以湖鹽煤炭、石油、芒硝、石膏、螢石、花崗岩、大理石、白雲岩、鐵、冰洲石、石墨、寶玉石為主,形成明顯的礦產優勢,其中無煙煤、湖鹽、花崗岩、冰洲石儲量居內蒙古自治區第一位。阿盟境內有大小鹽湖53個,主要是吉蘭泰、雅布賴等,湖鹽探明儲量達1.62億噸;天然鹼產地10處,總儲量57.76萬噸;硝產地30處,總儲量1億噸。阿盟煤炭資源豐富,煤種齊全,煤質優良,主要分佈在賀蘭山、長山子、西戈壁灘三大含煤區,礦區16處,探明煤炭儲量達13.9億噸,其中無煙煤探明儲量4億噸。古拉本無煙煤(又稱太西煤)以其低灰、低硫、低磷、高發熱量、高比電阻、高塊煤率、高機械化強度、高化學活性、高精煤產率等“三低六高”優勢,走俏國際市場,出口10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20多萬噸,被譽為“煤中之王”、“黑寶石”,可與越南的鴻基煤相媲美。

[9]

生物資源

內蒙古“阿拉善盟”概況

阿拉善雙峰駝

截至2016年,阿拉善盟境內有各類野生動物180餘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37種,如蒙古野驢、野駱駝、馬鹿、盤羊、大頭羊、青羊、黃羊、天鵝、藍馬雞等;阿拉善雙峰駝和白絨山羊是阿拉善兩大優勢畜種,駱駝數量曾居全國旗縣之首,故有“駱駝之鄉”的美稱,駝絨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曾獲美國“阿米卡駝毛獎”。阿拉善白山羊絨的細度、光度、白度三項指標均列世界同類產品之首,被譽為“纖維寶石”,曾榮獲意大利國際“柴格那羊絨獎”。

截至2016年,阿拉善盟境內有野生植物600多種,其中肉蓯蓉、麻黃、甘草、瑣陽、苦豆子、山沉香等屬野生名貴中藥材,其中:阿拉善肉蓯蓉肉質肥厚,芸油性大,面積632萬畝,年貯藏量20萬公斤;作為蒙藥、藏藥主藥之一的山沉香,全國唯阿拉善獨有,貯藏量80萬公斤。[10]

水資源

內蒙古“阿拉善盟”概況

生態資源

阿拉善盟地區水資源貧乏,地表徑流極缺。阿拉善地區水資源總量為18.07×108立方米/年,可利用水資源只有8.83×108立方米/年,為水資源總量的49%。現狀總用水量中,有80%是地表水,而地表水中,僅額濟納旗就佔了87%。水資源分佈不均,再加上不合理的開發利用,不僅影響了生態與環境,而且還制約了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

阿拉善左旗:騰格里通湖草原旅遊景區(國家3A級旅遊景區)、延福寺、營盤山景觀公園、阿拉善博物館、廣宗寺(南寺)(國家4A級旅遊景區)、騰格里達來月亮湖(國家4A級旅遊景區)、敖倫布拉格大峽谷、吉蘭泰鹽池、福因寺(北寺)、哈布茨蓋怪石林、母門洞、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騰格裡沙漠天鵝湖、賀蘭山國家狩獵場

額濟納旗:東風航天城、額濟納胡楊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神樹、黑城遺址、居延海、額濟納河、怪樹林、策克口岸、居延文化遺址

阿拉善右旗:

巴丹吉林沙漠、阿拉善國家沙漠地質公園巴丹吉林園區、曼德拉山岩畫、雅布賴山、海森楚魯怪石城、紅墩子峽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