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不宜太直白,应让人自己去领悟

说话不宜太直白,应让人自己去领悟

说话不宜太直白,应让人自己去领悟

说话不宜太直白,应让人自己去领悟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比较直的,没有城府,从不拐弯抹角。有时候他们的表现很让人喜欢,因为人们觉得他率直,交往起来很轻松;可是有时候他们也会给大家带来不快之感,因为他总是无意中伤害别人,常常令别人颜面皆失,但他自己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你怪他吧,他是无意的;你不怪他吧,他又屡次让你恼火。这样的人很让人伤脑筋。你也许也犯过这样的错吧!

比如,吃喜酒时,每个人都会说新娘子很好看,可居然有人说假发刘海把新娘子的真发给挡住了,有点画蛇添足。在场的人都说,你不懂,这是当下最潮的发型。后来,他才明白自己说错了话说了不该说的话,因为在喜宴上是不该说不好听的话的。

说话不宜太直白,应让人自己去领悟

在办公室,有些女同事在化完妆之后,问他怎么样。一般应该说,不错,很好,可是他总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他曾经直直地指责过同事眉毛不该描,描成的假,比原来的难看多了。这样一来对方的心情立刻就坏了下来,半天不说一句话。

其实,直率是一种很好的交际手段,直率的人往往给人以一种心胸坦荡、胸无城府的感觉,他们比那些什么都藏着掖着的人更为可靠,更容易让对方信任并对你产生好感。但过分的直率却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直率的人也会因此而受罪。

说话不宜太直白,应让人自己去领悟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每个人都有有限的容忍度,当这一限度被突破,触犯到别人的自尊心时,你的直言快语就变成了挑衅和侮辱,总是让对方很难堪,结果使对方忌恨你,使自己陷入孤立状态。但是如果委婉表达的话反而更易于被别人接受,因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对方保留尊严。对方如果识趣,一定会知难而退的。

说话不宜太直白,应让人自己去领悟

在林肯当总统期间,有人向他引荐某人为阁员,可是林肯早就知道这个人人品不端正,所以一直没有同意。一次,朋友生气地质问他,为什么这么久也没什么结果。林肯对他说:我不太满意他的“长相”。朋友惊道:“什么!你这也太苛刻了些,‘长相’是父母给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啊!”林肯说:“不,一个人超过40岁就应该对他脸上那副‘长相’负责了。”朋友立刻就理解了林肯的意思,再也没有多说什么。

很显然,这里林肯所说的“长相”和他朋友所说的“长相”根本就不是一样的概念。林肯巧妙地利用词语的歧义性,道出了“这个人品行不够好,我不同意他做阁员”这句大实话,这样做不但给足了朋友面子,也将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说话不宜太直白,应让人自己去领悟

委婉的修辞手法,也就是说讲话时不要直接表达,而是用委婉之词加以烘托或暗示,让人思而得之。例如,男孩给女孩送衣服时,假若女孩不想接受,可以说:“挺漂亮的,但是恰好我的男朋友也送了我一件一样的,你还是送给你女朋友吧。”

说话不宜太直白,应让人自己去领悟

这么一来,既表明了自己已是名花有主的人,又不使对方颜面扫地,另外一方面以后两位也有可能成为朋友。但是如果女孩直接对男士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一类的伤人话也会让男士压不住怒火,让爱慕变成仇视。

如果,在拜访朋友家时,当主人拿出水果和零食热情地招待你时,而你却直言说:“不吃,不吃,我一向都不会吃这些东西的,再说我刚吃完饭,肚子饱得很,不想再吃了。”这样说不仅让人扫兴,而且还会伤了主人的自尊心。你应该要理解主人的热情款待,委婉地说:“谢谢,谢谢!多新鲜的水必果,多甜的糖,可是我刚刚才吃过饭没有胃口吃了,真是太遗憾了!

说话不宜太直白,应让人自己去领悟

在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可能就因为一件小事情便使你俩关系很好,也可能很坏,重点是要有一个度。他们知道,生活中并非处处都能“直”,该含蓄的时候就要含蓄,这样表达效果才会达到最佳。

因而我们知道委婉有利于说话办事。婉转的语言能使本来也许是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接受信息时能够很舒畅。因此,有人称“委婉”是办事语言中的“软化”艺术。但是,使用委婉语时,一定不要太深奥难懂了,让人听明白才是谈话的真正目的。如果一味追求奇巧,可能会因为不明白意思而引起误会,必然会影响表达效果。

说话不宜太直白,应让人自己去领悟

总之,为了不直言而采用一些暗示的方式,用含蓄、隐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所想表达的真正意思,以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好让自己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可是个好的方法。

说话委婉含蓄是做人有“心计”的一个必要条件,这也可以证明你是一个很体贴的人。作为一个现代人,确实应该具备这样的意识,利用好这一有益于人际交流的语言表达方式。

千万不要说话像刀子一样既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所以,在言谈中,有驾驭语言功力的人,往往会采取委婉的方式来表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