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和周苛一直以来忠善正直,最后的结局却让人叹息

沛县曾出现了两名忠厚之人,便是周苛和他的表弟周昌。在秦朝的时候,两人担任在监狱做卒史的职务。但是后来刘邦率领队伍打到泗水的时候,泗水失守便败了,两人又以卒史的身份继续追随了刘邦,他又重新给两人分配了任务,由周昌来管理旗帜,而周苛暂时先以宾客的身份继续待在营帐里面。之后两人又跟随着刘邦的队伍进入了关中,将秦朝的统治推翻了。鸿门宴过后,项羽封了刘邦为汉王,于是这两人又被汉王重新封了职位,封了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但是这样的好景不长,由于刘邦和楚霸王的兵力悬殊,被楚军攻入,当时的情况危急,汉王就先逃走了,但是他命令周苛来坚守这座城池。这个烫手山芋不拿也不行了,楚军最后还是攻破了城池进去了,项羽觉得周苛是个可用之才,想要为己任用,但却被他拒绝了,他还告诉楚霸王,让他快快投降于刘邦,这句话彻底的激怒了项羽,命令士兵将周苛杀了。

周昌和周苛一直以来忠善正直,最后的结局却让人叹息

周苛为国捐躯而死,也让很多人见识到了他的赤胆忠心,于是帝下为了纪念他,在多地都建立了城隍。他的儿子还因为他的英勇献身,被封为了高景侯。表哥虽然不在了但是还有他的表弟周昌,于是刘邦又封了他为御史大夫。他又经常跟随着汉王去和项羽作战,并多次将他击败,所以之后他和其他两人一起受了封,他又被封为了汾阴侯。周昌这个人也是个烈性子,他刚强不屈,不畏强权而且还敢于直言。有一次,他在高帝安歇的时候进了宫,想要禀奏事务,但他却不小心看到了帝下和妃子亲昵的抱在了一起,他赶紧扭头就跑了,帝下看到了之后,追上他,还问他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呢,他并没有忌讳什么,直接说皇帝是和夏桀、纣一样。帝下听了之后,不但没有不高兴,还从心底里更加敬畏他了。

在这之后,高帝觉得现在的太子和自己一点都不像,觉得他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想要立另一个宠妃的儿子名叫如意为太子,但是有很多的臣子都不满意这个决定,向帝下说明,但都遭到了拒绝。还是因为张良向吕后贡献了一计,帝下也就无心管理此事了,才得以让重新成立太子的这件事被推后了。周苛也和众大臣一样反对此事,还在朝堂上和帝下据理力争,他和高帝说,我是坚决不会同意您的决定的,但是由于他从小就有口疾,说话结巴,再加上难以平定的情绪,说话也就更加不通畅了。但是这个样子却把帝下给逗笑了,之后也就没有再提起重立太子。事情过去了之后,原本准备被废除太子的母亲吕后知道了他和皇上得对话,在碰到他的时候,向他跪下并感谢道,非常感谢您去和帝下极力辩争,如果没有这样的话,太子应该就会被废掉了。最后那个宠妃的儿子如意被立为了赵王。

周昌和周苛一直以来忠善正直,最后的结局却让人叹息

周昌之后被降职到赵国去辅佐赵王,去当了臣相。这样一个正直、直言不讳的人,一直以来也没有犯过大的错误,为何会被降职呢。这是因为一个人,那个人叫赵尧,年纪也不大,他的职务只是掌管符玺而已。曾有个人和周昌说过,这个人是个奇才,以后定会被受到重用的,你得注意一下,没准以后还会代替你的职位呢。但是他觉得赵尧只是一个普通人不会有什么大作为的,也就没有放在心上。但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一天高帝在朝堂上闷闷不乐,还唱起了悲壮的歌曲,但众大臣也不知道高帝到底怎么了,这时赵尧便上前问道,帝下是不是对赵王还放心不下,帝下的心思被猜中了,也就道出了自己的无奈,说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办。他便借机向帝下推荐了周昌,,说这个人品性为良,也受众人的尊敬,是可以去服侍赵王最合适的人选了,帝下也就不必担心了。周昌在知道后,还去向帝下哭诉自己的不愿,但最后还是被高帝调任到了赵国,去服侍了赵王。

周昌和周苛一直以来忠善正直,最后的结局却让人叹息

周昌不知道的是,这件事的主谋是他曾没有放在心上的人。他走了之后,御史大夫的位子也就空了出来,高帝没有合适的人选,也不知道到底该把这个官印交给谁,这时注意到了身边的赵尧,觉得他是个合适的人选,就这样赵尧从一个掌管官印的人,摇身一变成为了御史大夫,之后还跟随着陈豨去作战立了不小的功绩,又被高帝封为了江邑侯,这可是一步登高啊。在高帝去世之后,吕后还是对赵王放心不下,于是便要召赵王进宫来,但都被周昌拦住了,叫他以装病为借口,拒绝吕后的召见。三番五次这样,吕后知道是周昌捣的鬼,就召他进了宫,相当生气的质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之后赵王又再次被召见,这次他没有再阻拦,可是还没出一个月,赵王的死讯就传来了。

周昌和周苛一直以来忠善正直,最后的结局却让人叹息

当时刘邦将赵王托付给了他,但是他却没有完成这个任务,他假借自己生病的原因,从此退出了朝堂,过去了三年,他也去世了。就这样,兄弟两人,一个为了国家,为国捐躯,忠肝义胆。另外一个为了遵守当初和帝下的约定,耿直为善,却都纷纷追随死神而离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