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34年排全國第一!未來五年持續推進鄉村振興

2019-04-17 21:14 | 杭州網

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4年排全国第一!未来五年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浙江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新聞發佈會現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4月17日,記者在浙江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浙江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已印發實施,這也是浙江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個五年規劃。

近年來,浙江省的農村居民已在全國率先消除家庭人均純收入4600元以下的貧困現象,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34年穩居全國省區第一位。而浙江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仍在穩步向前。

《規劃》以城鄉融合發展為主線,以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為目標,努力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躋身國際先進水平,打造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規劃》中還確立了分四步走的階段目標和提出七大重點工作:

四步走階段目標

到2020年,鄉村振興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廣大農村與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到2022年,高質量完成鄉村振興示範省建設任務,新時代美麗鄉村基本建成,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遠景展望到2035年,鄉村全面振興,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到2050年,更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達到農業發達國家先進水平。

七大重點工作

“五個一”特色,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 “一個框架”,在浙江省構建以都市區為主體形態、中大小城市和城鎮、鄉村協調發展的城鄉空間格局;分類推進沿海、平原、山區鄉村發展。“一個樞紐”,突出城鎮在聯結城鄉的戰略節點和紐帶作用。“一張藍圖”,加快線域鄉村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等“多規合一”,科學確定村莊佈局和人口規模,避免隨意撤併村莊和大拆大建。“一個標準”,制定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標準,推動浙江省鄉村建設再上新臺階。“一項工程”,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

“三個示範、兩個升級”,高質量發展鄉村經濟。以綠色示範、品牌示範、安全示範為導向,進一步夯實高效生態現代農業基礎;以加快向數字農業和科技農業升級、向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升級為導向提升農村經濟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特色化、高質量發展。

建設花園式美麗鄉村。繼續深化“千萬工程”,打造“美麗城鎮”,把美麗城鎮建設作為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突破口,以城鎮美麗建設帶動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美麗風景線”,串聯萬村景區,推進示範精品村與全省旅遊精品線路銜接,建設鄉村旅遊黃金帶。

全面繁榮鄉村文化。主要是 “兩大抓手”:突出全面傳承“紅船精神”;突出村農村文化禮堂、鄉鎮綜合文化站、縣級新時代文明傳習所(實踐所)三級聯動的文化載體建設。

打造鄉村整治現代化先行區。以黨建引領、三治結合為總綱,提出“實現萬村善治示範,打造鄉村治理現代化先行區”的目標。

全面創造農民美好生活。聚焦民生短板,突出強調“軟硬並重,高質發展”。基礎設施方面,重點關注農村道路、飲用水安全以及清潔能源和數字修昂村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方面,提升農村教育、醫療、社保、養老、公共安全保證水平。農民增收致富方面,確保農民收入新增1萬元,到2022年底收入農戶最低收入水平達到年人均9000元以上。

健全城鄉融合發展證政策體系。堅持“城鄉等值化”理念,重點圍繞“人、地、錢”三大要素激活,不斷增強鄉村振興的動力和活力。

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4年排全国第一!未来五年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劉嬪珺在會上發言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劉嬪珺在會上表示,鄉村振興的前進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希望有更多的青年、鄉賢回鄉,為鄉村帶入更多的科技、資金,讓鄉村產業更加豐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貢獻,共同打造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建成新時代美麗鄉村。

(原標題《浙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34年排全國第一!未來五年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原作者林舒然。編輯周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