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宋教仁和陈炯明是民国最不受欢迎的异类?

鹭辶


这种说法是非常偏颇的。作为中国中国“宪政之父”的宋教仁,是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是辛亥革命元勋,是将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首倡者,因为他激进的民主宪政精神,和国民党内部的极高威望,招人妒恨,惨遭杀害,但他不但不是异类,反而是救国救民的英雄,故他遇害后,孙中山致悼词为:“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在中国政治史上,陈炯明则是个枭雄,也确实是个异类。陈炯明,字竞存,广东海丰人,21岁考上秀才,30岁毕业于广东法政学堂,后加入同盟会,参加广州起义,攻下惠州,使惠州成为国民革命军的根据地,就这一点来说,他也是建立民国的功臣之一。

广东军政府成立,陈炯明代理都督,后讨伐袁世凯,参加护法运动。后任援闽粤军总司令,占领闽西南多地,回军广东,打败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1921年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华民国政府陆军部总长兼内务部总长。

之所以有人说他异类,大约是他在国民党中与众不同的言行招致非议吧。他最大的特点是,野心和能力极不对称,却又偏偏喜欢猎新炫奇。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陈炯明自称为列宁第二。1922年6月,他因反对孙中山的北伐主张而发动兵变,炮轰孙中山的总统府。

而这一点,是最招人厌恶的。因为陈炯明本是同盟会员,孙中山的旧部,孙中山又对他极力提携和扶持,可谓恩重如山,但陈炯明却因为主张不同,转眼反目,兵戎相见,炮轰恩人,这是恩将仇报,故国民党内部对陈炯明唾弃和不齿。

1923年,滇、桂、粤组成联军,共同讨伐陈炯明所部,他被迫率部退守珠江支流东江一带,但依然号称十万之众,称霸一方。为了彻底打垮陈炯明,1925年1月和9月,孙中山和蒋介石领导黄埔军校的学生军,先后发动了两次东征陈炯明的战争,攻克陈炯明经营多年的根据地惠州,将陈炯民所部几乎全部消灭,陈炯明只得逃往香港。

1933年,陈炯明在香港贫病交加,终于因病去世。曾与陈炯明多有交集的彭湃曾这样评价他:“炯明是最骄傲最喜自作聪明的,而其野心与知识又不相称,当然把握不住时局动向。民国十六年冬炯明撰《中国统一刍议》,翌年五月章炳麟为序其端刊行。其中主张南北妥协,当以遵五色旗、北方取消军治、南方取消党治,以统一国军建立联治为统一全国基础。但这时国民革命军早已自广东发展至长江黄河流域,炯明‘刍议’刊行后不一月,革命军就克复北京了,炯明的见识落伍,被时代潮流所淘汰,由此可见一斑。”


帝国的脸谱


宋教仁和陈炯明不能混为一谈,这两人有本质上的区别。

遭到很多人反对,有可能是谬论,但也有可能是真理。



宋教仁是一位政治家。他有非常明确的政治主张,即『民主宪政』。同时,他又有非常强大的行动能力,不仅改组国民党,还在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带领国民党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如果宋教仁没有遇刺,按照他的设想逐步推进下去,今日中国可能会完全不同。从这个角度来说,宋教仁是有能力且有可能改变国运走向的关键性人物。

宋教仁主张的『民主宪政』路线,在当时的确遭到很多人反对。而且反对的声音不仅来自敌对阵营,也来自国民党内。



打黑枪的未必是敌人,也可能是同志。

咱们从一个饭局说起……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应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之请,再度北上。这个时候,宋教仁赢得竞选入主内阁已是板上钉钉。

临行之前,陈其美和应夔丞等党内同志为宋教仁设宴饯行。酒过三巡,

陈其美问宋教仁:倘若竞选成功,钝初你将如何组织内阁?

宋教仁回答:我只有大公无党一个办法。

应夔丞闻言大怒,骂道:宋教仁,你要是当了总理,居然要搞无党!你这是叛党!老子现在就杀了你这个叛徒!

言罢,应夔丞掏出手枪,当即对准宋教仁就要开枪。宴会中人忙不迭地扑过来,将应夔丞拉到一边,连连劝说。

宋教仁回应道:死无惧,志不可夺!


以上情节并非杜撰,由宋的秘书和宋的朋友北一辉提供。此二人均参加了这次不欢而散的践行宴。践行宴后,宋教仁在沪宁火车站遇刺身亡……

陈其美问宋教仁的问题是当时国民党人最关心的问题,因为事关路线。而路线问题从来都是政治生态中的首要问题。

陈其美的潜台词其实是在问,你宋教仁当的究竟是我们国民党的内阁总理,还是中华民国的内阁总理?从国民党的角度考虑,当然希望是前者,而宋教仁的想法显然是后者。

这种分歧其实早有端倪。孙中山给国民党打的底子是『五权宪法+三民主义』。



五权制度,或者说五权分立,它其实是一种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即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这五种治权分别由独立的机构行使。详细的架构,咱们就不展开,可以参考下图所示。直到今天,台湾地区的政府组织架构依然在沿用这套体系。



宋教仁并不支持这套五权制度,他更倾向于欧美的三权分立模式。1913年2月,宋教仁在国民党内发表演讲,明确摒弃五权宪法,而大谈三权分立的宪政设想:

讨论宪法,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应如何分配,中央与地方之关系及权限应如何规定,是皆当依法理,据事实,以极细密心思研究者。

这等于变相宣示了宋教仁组阁以后的政治纲领和路线。

我们无法判断宋教仁的路线是否会更加行之有效,因为历史无法重来。但路线冲突是根本性冲突,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国民党内很多人反对宋教仁也就不足为奇。

很有意思的是,国民党内反对宋教仁的呼声甚至比北洋系还要高。关于这一点,很多人难以理解。

其实道理很简单。国民党虽然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政党,但它毕竟是一个政党。一个政党就必然有其政治纲领,且会竭尽全力维护自己的政治纲领,因为这是立党之根本。宋教仁的主张影响到了立党根本,自然有人会要跟他死磕到底。

北洋系则是武装集团,他们既没有没有什么统一的政治纲领,也没有信仰追求。你是搞五权也好,还是三权也罢,没区别!反正枪握在手里就行。



收到宋教仁遇刺的消息,袁世凯第一反应就认为黑枪十有八九来自国民党内。而且老袁进一步分析:黄兴杀宋教仁,标志着国民党内部两种路线彻底决裂,很快国民党就会发生激烈内乱。颇有点坐山观虎斗的意思。

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陈炯明基本就是一个旧式军阀而已,没有高屋建瓴的觉悟,也没有济世救民的纲领,其反复无常也大多都是出于利益考量。跟宋教仁压根不是一个量级的存在。


月下没有花




1905年,宋教仁进入日本法政大学读书,从这时起宋教仁就开始研究宪法政治和西方国家的各种制度,因此他被称为国民党的宪政专家。

中华民国建立后,宋教仁成为了国民党的实际领袖。在这时他和孙中山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宋教仁反对孙中山提出的五权宪法,他更赞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宋教仁和黄兴两个湖南人始终都主张在宪法的框架下组织和发动国民党的政治活动。



而孙中山和陈其美则更强调采用各种形式展开对袁世凯的斗争,包括辛亥革命之前采取的革命暴力破坏手段。孙中山和黄兴退出国民党的日常领导后,宋教仁和陈其美则站到了前台,在党内展开了激烈斗争。

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实际上也是革命投机分子,孙中山在担任临时大总统时,主张采取美国的总统制,也就是说国家大事总统说了算;然而在确定由袁世凯来接替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又修改了临时约法,改成了总理制,也就是国家大事总理说了算。如果说袁世凯是在玩弄政治的话,孙中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国家宪法大事如此草率,短短几个月内就修改两次。



在宋教仁被刺杀后,孙中山就跳出来,要求南方革命党发起二次革命,武装讨伐袁世凯。这时宋教仁的生前好友黄兴认为中华民国已经建立,应该在宪法框架下解决问题,而不应该采取暴力破坏手段。民主体制建设不易,国民党应该成为维护宪法的重要力量。

但孙中山坚决主张武力革命,最终在失败后仓皇逃窜日本,和日本人达成了出卖东北权益,由日本人支持他革命的协议。由此可见,孙中山根本就没有意愿以建设性的方式,参与中国革命,更愿意发起破坏式的暴力革命。



也就是说,宋教仁的理想在孙中山和袁世凯的眼里,都不过是空想。在当时的民国,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北洋军阀,都不喜欢他。国民党和北洋军阀都主张以暴力统一全国,袁世凯和孙中山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不约而同。

宋教仁的理想就是在中国实现民主政治,通过国会和内阁选举来实现国民党的主张。这个理念是和西方各国非常一致的,但在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中国就显得非常幼稚。因此他就成了国民党中的另类,一个理想主义者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牺牲品。不管是袁世凯还是孙中山,都不希望他活着,刺杀宋教仁的人很有可能就是陈其美,凶手最后也死在了陈其美的军营中,极有可能是杀人灭口。



陈炯明在国民党中也是元老,辛亥革命时的孙中山曾这样高度评价他:陈炯明不好女色,不要舒服,吃苦俭朴,我不如他。早期的陈炯明是孙中山的忠诚铁杆粉丝,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广东都督。

在二次革命期间,陈炯明依然拥护孙中山。但他发现广东的军民都不愿意发起战争,反对孙中山的暴力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炯明被迫逃往新加坡,他开始反省中国的革命问题。



1917年孙中山发起了护法运动,陈炯明带兵重新杀回广东。经过多年的思考,他反对暴力革命,战争给广东的商人和老百姓造成了非常大的痛苦和损失,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这时的陈炯明认为中国最好实现联省自治,像美国那样各州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有自己的宪法和政治体系,中央政府仅负责外交和军事,不得干预各州事务。



不久北洋政府重新宣布认可临时约法,陈炯明希望孙中山辞去非常大总统职务,放弃武力统一中国的计划,和北洋政府展开和谈。从这时起,两个人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孙中山拒绝辞去非常大总统职务。

广东的军民都反对孙中山的北伐,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孙中山为了控制军队,刺杀了粤军的参谋长邓铿,企图削弱陈炯明对粤军的控制。陈炯明忍无可忍驱逐了孙中山,他坚定了先在广东搞好民主宪政,在全国推行联省自治,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理想和信念。


孤立无援的孙中山又重新把目光投向了外国人,在苏俄的支持下,被苏联武装起来的孙中山重新组织了强大的军队,准备对陈炯明发起进攻。但遭到了广州商会的反对,他们拒绝交纳孙中山提出来的苛捐杂税,最终被血腥镇压。第二次东征结束后,陈炯明退到了香港,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

到这时联省自治的试验在中国也基本宣告失败了,在湖南等省的试验也被南北军阀战争给打断了。从这时起,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政治理念又被后来的政治实体接受,直到1949年最终在战争中结束了中国的分裂。

直到现在,陈炯明还被很多广东的老人称为是好人,他在广东的自治试验给当地带来了很多好处。如果当时的联省自治能够在多个省份开始实施,现在的中国可能会非常发达。但陈炯明的这个政治理想最终却被现实打得粉碎,他自己也被称为落后的军阀,载入史册。



不管是湖南的宋教仁,还是广东的陈炯明,他们都是理想主义者,都想采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实现不流血的革命,把中国带入民主政治,希望以建设性的方式来推动中国的政治革命,而不是以暴力流血的方式来实现。

可惜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他们所主张的这些东西。宋教仁的内阁政党制度,不管是孙中山还是袁世凯,他们都理解不了,也都不会真心拥护。在这样的情况下,宋教仁就显得特别的另类,不讨他们喜欢。


陈炯明的联省自治在福建试验的特别成功,后来在广东也基本上全面展开,为广东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赢得了广东人民的一致好评。如果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此后几十年的流血战争就完全避免了,中国就可以早早的进入全面建设时期。

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就是认为北洋政府破坏了临时约法。但当徐世昌出面认可了临时约法后,孙中山又拒绝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结合此前的玩弄临时约法,说明他也是一个玩弄政治的高手。有这些人在,联省自治在中国就没有实现的可能,理想主义者陈炯明也只能成为一个牺牲品被摆上了祭坛。


新知传习阁


先说宋教仁,他是为中国宪法流血的第一人,实际上也是唯一一人。因为在整个民国时代,虽然民国法律写着自由民主,实际上从袁大头到孙大炮,再到蒋光头,直到1949年为止,都没有实施过真正的民主政治,也就是说,中华民国宪法,在袁、孙、蒋三人手里,都没有实现过。

关于这一点,毛泽东的认识是清醒的,他认为中华民国的失败,就在于没有民主。他的原话是:“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答黄炎培)

而在民国时期,提前有毛泽东这般认识的两人,就是宋和陈。

民国初期,宋教仁是内阁总理制的实践者,而这种制度倘若和平实现,就会出现袁世凯成为一个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就好似英国女王与日本天皇一般,而国内各派政治势力,通过议会选举的良性竞争,产生一个总理来实施他的政治主张,就好似英国首相与美国总统一般。

体现这种思想的法律,就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毛泽东曾说过:“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但事实是,宋教仁的领先意识,并没有获得党内如孙中山、党外如袁世凯的真正认可,最终遭致杀身之祸,而中国亦陷入武力争夺江山的历史旧模式。

至于陈炯明,他与孙大炮的分裂,在于护法运动爆发之后,北洋总统徐世昌在巨大压力之下,宣布辞职。而孙中山此前曾一再宣言,说只要徐下台,他亦将同时下野。所以在徐下野之后,蔡元培、胡适等各界名流联名致电孙中山,呼吁其实践下野,但孙一口拒绝。由此造成朝野哗然——陈炯明由此怀疑孙的用意。

陈炯明的主张是什么呢?他认为当时各个政治派别都说自己的主张是最佳选择,但是实际真的是这样吗?与其空口白话,还不如像他这样,先在广东实行民主宪政的实验,如果广东做得好做得成功,那么其他省份可以学习,最终实现一种叫做“联省自治”的管理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中国的省,就好像美国的州一样。

(正因为宋教仁、陈炯明的政治主张不符合袁大头和孙大炮的集权模式,袁和孙其实是一样的,差别仅在于谁当头而已,如此一来,宋、陈最终被打击消灭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当时陈炯明与孙分手之后,很多政治势力都希望他能加入自己的团队。其中便有陈独秀,他奉着共产国际的命令,劝陈炯明加入共产党,领导华南革命。

呵呵!差一点哟。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首先,这两个人都是著名的政治家!评价政治家的历史功绩要符合现实社会的需求!不能只为了研究而研究。不然研究历史有什么意义?如果只为了考古,我觉得没必要在这里讨论!

其次,孙中山是坚定的革命派。这一点没有谁能够否定!中国的现代历史,是晚清民国由于内外原因,综合条件下破灭而产生的新的产物!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国力孱弱,需要的是革命,不需要的是改革!

如果需要的是改革,那么晚清的灭亡,北洋的覆亡,早已证明,改革是行不通的!

所以说,革命是近代中国的唯一出路!

其三,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对于反抗清王朝,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意义!而且他也是革命思想坚决的执行者。以“天下为公”为基础去追求民主共和,这一点,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将是当时主流看法,谁否定谁就是没良心!孙中山在目睹军阀不可靠的情况下,创建革命政党,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其重要的。无论是北方伐还是解放战争,抗日战争都表明符合中国时代潮流!

至于说,孙中山出卖中国主权,稍微明智的人都会知道,这是权宜之计!如果中国实现民主共和,政治统一,中央集权,那么未来会是怎么样?历史没有给出准确答案,所以我们也不得而知!

其四,陈炯明首先是军阀!在中国,军阀就是混战!走向政治、军事统一,中国才能安定!只有走向自由民主和革命,中国才能自由!

孙中山的思想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她最后走出的路,也是正确的!陈永明的思想也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其下野之后,也开始组织政党!

至于说宋教仁,黄兴历史没有给他们更多机会!然而,北伐是成功了!拿着历史短暂的片段来反对历史的规律,纯粹是胡说八道!宋教仁的牺牲,不一定是孙中山所为,袁世凯的反复,也不能说孙中山就看着让他表演,放弃自己的理想!

最后,拿陈炯明与孙中山相比,纯粹是侮辱孙中山,一个地方军阀和他的政治思想,对中国当时也很难是有什么影响的!不然袁世凯为什么要大费周折延续晚清的改革呢?

话说回来,现在的广东省就是很好的解释呀!经济富裕,话语权就大嘛!

宋教仁与陈炯明说他们是异类,就是说明他们行为不切实际!宋教仁企图通过议会政治来控制全国,约束军政府!不管是实力强横的北洋军阀还是各督抚都将是他顽固的敌人!所以说,宋教仁首先的敌人不是那些政治家,而是军人!

至于说陈炯明占据富庶的广东省!首先是个军人,然后才是政治家!他的敌人,首先是各路军阀,其次是政治家!没有武力统一中国,哪里来的和平建国!

总而言之,孙中山最后是看透了的!袁世凯也是最终无奈!

宋教仁,黄兴,陈炯明这类人这是历史演变过程中一个片段!

所以历史没有选择他们!

有空了可以看一看我的文章!再次谢谢!


TIME007FM


宋教仁,字钝初,号渔父,湖南省常德市桃源人,中国“宪政之父”。1902年考入武昌普通中款学堂,常议论时政,萌生了“实行革命,推翻帝制”的思想,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中华民国成立,宋教仁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1912年8月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在民国,是很受尊敬与欢迎的。说到陈炯明,还得多看历史评价,自己判断。

章太炎在《民国报》、《神州日报》评点孙中山只是“元老之才”,“至于建制内阁,仆则首推宋君教仁,堪为宰辅”,“谓总理莫宜于宋教仁”。

蔡元培在《我之历史》序言说:“(同盟会)其抱有建设之计划者居少数。抱此计划而毅然以之自任者尤居少数,宋渔父先生其最著也。”

宋教仁死后,举国恸悼,孙中山先生为宋教仁撰写挽联:“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有人说孙中山暗杀宋教仁,这个说法不真实,先说陶骏保之死,跟宋教仁很大关系,宋教仁把陶骏保招去上海同商大事,然后让陈其美杀死,陶骏保死后宋教仁什么也不提,也不为陶说句公道话,后来袁世凯为陶骏保翻案,宋立马以政府名义给了一大批钱陶的家属,安慰其家人,后来宋教仁被暗杀,现在的人就推给孙中山,孙的地位,宋能主导的吗?之前没有孙暗杀宋的一说,全是现在人为袁世凯翻案说的,包括袁伟时。

黄兴支持孙,谁也撼动不了的,陶成章贪污,造谣孙贪污,以此推翻孙中山在同盟会的地位,结果去查孙全家,一分也没查到,然后被黄兴怼回去,宋教仁想代替孙,黄兴支持孙,谁也撼不动孙,就连宋也不能,除非黄兴不支持孙。

宋教仁之死,有人说是孙中山指使陈其美杀的,假若宋案是陈其美指使应桂馨或联合应桂馨所为,那么孙陈后来将他抓住等于是出卖了应,那么对孙陈最有利的做法是什么呢?应该是尽快将他灭口,否则如应供述他是奉陈令所为,那么陈将何以为人?如果应关在上海时陈能控制局面,为了不给人以灭口印象而留应,那么当二次革命起时,陈为什么不趁机将应灭口?如应死于乱军之中,那么孙陈连灭口的嫌疑都不明显,又何必纵容他跑掉?

光复南京之役,徐绍桢起义,并自任“江浙联军总司令”。没想到百密一疏,驻守镇江的林述庆等人不满徐绍桢迟迟不响应起义,怀疑他是“墙头草”,竟截留了从上海运来的子弹,而沉不住气、又不知子弹没运到的苏良斌却提前在11月7日放起火来;等第九镇匆忙开拔,赶到雨花台附近时,城里的革命党人已经死的死、逃的逃,江防、巡防营呐喊着杀出城来。弹药缺乏的第九镇无法用刺刀和枪弹对抗,只得一路退到镇江。林述庆余怒未消,紧闭大门,宣称“徐绍桢没脸和我见面”,这下惊动了宋教仁、陈其美等革命党首脑,他们在上海召开紧急会议,一致认为,此刻武汉三镇已经告急,南京成了革命成败之关键,徐绍桢既已起义,就必须信任、拥护。

南京光复之役,是宋教仁、陈其美发动的,是革命战友,如果说孙叫陈其美暗杀宋教仁,陈其会帮孙吗?孙又何必暗杀他,当年陈其美杀死陶骏保,其中宋教仁也可能有份,如果宋要威胁孙的地位,孙可直接抬出陶骏保之死,来压宋,因为陶骏保之死,他也有份,宋根本就不能威胁孙的地位


粤神通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懂就不要乱说历史,惹人笑话。

宋教仁和陈炯明是有根本性不同的。

而且,宋教仁是异类,但是宋很伟大,至少他出发点是好的。

陈炯明则算什么异类,普通一个自私自利的军阀而已,不是什么好东西。

宋教仁的异类,在于太过于理想主义,比孙中山还夸张。

在一个武夫当道的时代,袁世凯坐拥北洋大军,实力远远强于南方革命军。

这种情况下,宋教仁竟然认为能够通过《临时约法》的实权内阁制度,把袁世凯这个总统架空,从而合法的夺取全国大权,实现中国真正的民主和法制,走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

相比起来,毛泽东就要理性的多。毛泽东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才是至理名言。

最后宋教仁认为和平可以实现的内阁、国会民主制度,成什么样?

先是宋教仁吃了一颗子弹,自己送了命。

然后袁世凯直接出兵扫荡了南方革命军,打赢了以后临时约法被废除,国会被取消,连内阁都成为袁世凯内阁,最后干脆称帝了。

和平民主手段实现改革,在军阀面前简直就是笑话。

不过,宋教仁虽天真,但毕竟没有私心。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民族,而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虽然他失败了,还失去了生命,仍然是万众敬仰的革命英雄。

至于陈炯明是什么东西?

陈炯明之所以能够成为粤军的领袖,完全是孙中山的栽培和任命。他也是利用孙中山的大名,成为“援闽”粤军总司令,建立了自己的军阀力量。

1920年陈也是利用孙中山的威望,占领广东,成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

既然是孙中山一手扶持的,就算是走江湖的小混混,也得将一些义气吧?

但陈炯明成为广东王,也就是兼有军政实权的土皇帝以后,立即不买孙中山的账,成为一个地道的军阀。

从抵制、反对、公开逼宫,最终发展到炮轰总统府的武力驱赶。

如果当时陈炯明愿意和孙中山合作,也就没有后来什么联俄联共这回事了。

可以说,陈炯明是各种事件的始作俑者,对于中国历史有着重大影响。

自然,如果把陈炯明定位为段祺瑞、冯国璋、吴佩孚甚至冯玉祥这类军阀,那么他的举动没什么稀奇的,实属正常。

但陈炯明自己标榜为革命家,这就是扯淡了。

远的不说,大家知道李国辉在金三角建立的孤军吗?

当时李国辉带着两个团国军残部,在金三角经过两次激战,击溃缅甸政府军,建立有3万多人的强大部队,还割据了比台湾还大的地盘。

这样一个身为缅北王的土皇帝李国辉,却因为自认为是黄埔生,是蒋介石的学生,一心为了革命。光杆司令李弥带着蒋介石手令去了金三角,李国辉完全可以不理他。李国辉立即交出兵权,回到台湾,开了一个小饭馆为生。

这就是真正革命军人同军阀的区别。

至于陈炯明鼓吹的什么联省自治,什么和平统一,都是北方军阀玩剩下的,都是掩饰割据一方做土皇帝的无稽之谈。

现在有人捧陈炯明,不是他们对陈有什么好感,根本目的在于黑孙中山。


萨沙


\\宋教仁和陈炯明都是同盟会会员是孙中山先生发动辛亥革命的重要成员和组织者。宋教仁毕业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学习政治。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8月宋教仁把中国同盟会改组成中国国民党。宋教仁是中国宪政之父他希望建立西方议会制民主制,希望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取得决定胜利。他在各省发表演说宣传国民党的主张并在国会选举中国民党取得重大胜利。袁世凯指使洪述祖派刺客在上海车站把宋教仁刺杀。孙中山先生提挽联: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宋教仁先生是一个革命理想主义者,在军阀专权的时代,通过议会选举实现国家统一走上依法制国的道路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陈炯明曾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追隨者和重要伙伴只不过是后来彼此政治主张和建国主张不同而分道扬biao了。1920年孙中山先生任命陈炯明为广东省长和粤军总司令,后来又任命其为中华民国政府陆军总长兼內务部总长,可以说陈炯明的政治地位是非常高的,但他们俩个人政治分歧加重,此时孙中山先生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主张用武力统一中国。陈炯明则主张在广东搞民主政治,效仿美国实行民主然后逐步推广全国搞联省政治。孙中山当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以后曾通电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为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双方应同时辞去总统职务。1922年6月徐世昌通电辞去北洋政府总统职务。蔡元培和胡适等社会名流致电孙中山和非常国会要求孙中山尊守诺言解散和辞职遭到孙中山先生的严辞拒绝。陈炯明认为《临时约法》已恢复,重新选举政府已成为可能,武力北伐已经没有道理了于是和孙先生的矛盾加剧。孙中山宣布解除陈炯明广东省长和粤军总司令职务。粤军将领叶举则炮轰总统府将孙中山先生逐出广州。后来孙中山先生在苏俄和共产党帮助下笫一次国共和作创建黄埔军校,在1925年两次东征打跨了陈炯明主力攻占了惠州城。一个人的政治主张和立场是一回事,一个人的操守和私德是另一码事。宋教仁和陈炯明有共同特点不爱女色,公私分明不爱财。陈炯明和当时国內军阀完全不同。当时人评价说:"陈氏为人刚毅果敢,沉默寡言其私人道德可为南北权要之恺模。在其主政广州其间严禁毒品,发展工业和民生事业深得民心。1933年陈炯明贫困潦倒用他母亲的棺材下葬,一代枭雄贫困如此令人稀嘘。陈炯明和孙中山先生反目后,蒋介石上了永丰舰不离孙先生左右,以后才有了政治资本在国民党內地位迅速上升成了后起之秀。如果孙先生与陈炯明消除分歧通力合作后面根本没蒋介石什么事了。






关东侠客


著名的历史学家唐德刚对宋教仁的评价是 年青有为 气焰万丈。宋在国民党里基本上谁都瞧不起。如果制定宪法,他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民国初年,大家对宪政体制对民主政治都有些糊里糊涂。主要是袁世凯。跟着潮流混了几年,才感到很不对劲。让国民党给耍了。几十个人的参议会一投票,孙中山就当上了大总统而且握有实权。而到了老袁费了半天劲才当上了总统。你又搞了个临时约法。而且还要实行总理制,总统没有用了。你当我是傻子!为了实权,干脆称帝。结果是遗臭万年。总的看来,宋教仁的观点太过激进,而且耍小聪明。但确实是一位革命先驱。


二老虎8


有股黑恶势力,专门对中华民族的功臣,英雄,优秀文化,传统美德------总之,只要是有益于中华民族的就千方百计进行颠覆,乏低,抹黑,污蔑,造谣,捏造,中伤。只要是中华民族的判逆,汗奸,奸贼,地痞,黑社会头子,卖国贼,民族败类等,千方百计予以颂扬洗白。其用心极其险恶,每一位中国人都有责任给予坚决回击,揭露其丑恶嘴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