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并非金庸虚构 苍南一块石碑引出一个“明教遗址”

2019-04-17 09:24 | 温州晚报

金庸曾给自己14部中、长篇小说写过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其中,这“倚”,便是指《倚天屠龙记》。

近期,新版《倚天屠龙记》热映,再次掀起“金庸武侠”热。但您知道吗?在苍南钱库与金乡交界的偏僻田野上,竟然有一处明教遗址。并且,在此处遗址上发现的一块石碑,如今被陈列在苍南博物馆内,被评为国家二级文物。小编带您来认识下这件“宝贝”——选真寺记碑。

前世传说

稻田中发现选真禅寺和选真寺记碑

摩尼教起源于古代波斯,在中国以“明教”方式为人熟知。

选真寺俗称“彭家山堂”,位于苍南钱库镇括山社区下汤村,为浙南仅存的三个摩尼教遗址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为数不多的摩尼教寺庙之一(另有苍南炎亭潜光院、瑞安曹村明教寺)。

温州博物馆研究员伍显军介绍,1982年,浙江省第一次文物普查时,人们发现民国《平阳县志》有记载,元至正八年(1348年)进士孔克表撰写了《选真寺记》,其中写道“平阳郭南行百十里,有山曰鹏山,彭氏世居之,从彭氏之居西北有宫曰选真寺,为苏邻国之教者宅焉。”苏邻国即古波斯,苏邻国教即摩尼教,宋代以后华化的摩尼教就是明教。“平阳郭南”当时已划入苍南,应在金乡、炎亭、括山一带。

1988年春节,《平阳县志》主编林顺道去舅父张正光家拜年,谈及此事。而后,张正光便决定寻找选真寺,最终在括山下汤村发现一座孤立在稻田中的黄色外墙的平房,房门上写着“选真禅寺”,同时还在此处发现了这件选真寺记碑。

“明教”并非金庸虚构 苍南一块石碑引出一个“明教遗址”

选真寺远景

“明教”并非金庸虚构 苍南一块石碑引出一个“明教遗址”

选真寺远景

碑文记录扩建过程及其结构规模

这件选真寺记碑,高1.55米,宽0.76米,厚0.10米。碑首半圆形,额篆书题“选真寺记”4字,直书二行。碑文楷书15行,满行24字,共561字。其碑文落款时间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内容记载了当地彭氏族人彭仁翁(字如山)扩建选真寺的过程及其规模等情况。而此碑文的撰写者就是孔克表。

“明教”并非金庸虚构 苍南一块石碑引出一个“明教遗址”

选真寺记碑

“明教”并非金庸虚构 苍南一块石碑引出一个“明教遗址”

选真寺记碑

苍南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根据碑文内容分析可知,选真寺是彭氏祖先所建,但是因为太简陋、太狭小,所以需要扩建;而此次扩建主要是彭仁翁与侄儿彭德玉出资。另外,从碑文还可知当时扩建后的选真寺的结构规模,与《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介绍的摩尼寺院的建筑结构基本相符。

今生故事

创建年代最晚应在北宋宣和之前

伍显军介绍,1997年1月,林顺道在距选真寺4公里外的彭家堡村发现了1919年重修的《彭氏宗谱》,该谱全文收录了《选真寺记》,还记载了彭仁翁的家世渊源。

彭氏先祖彭信,于后晋天福五年(940年)从今福建霞浦迁到苍南金乡鹏山。彭氏祖居地福建霞浦一带,是当时摩尼教的流行地。与彭氏同时代迁来的苍南林、温、蔡、陈、徐等族,在其族谱中也都能找到先人信仰摩尼教的记载。可见,摩尼教的传播史与苍南金乡的人口迁移史密切相关。

彭氏八世祖彭仲刚(1143年-1194年)为乾道二年(1166年)进士,曾任国子监丞等职。彭氏家族由此兴盛,此后出仕为官者不乏其人。从家族发迹史、彭仁翁近祖生活年代、北宋宣和二年禁教等三个方面推断,选真寺的创建年代最晚应在北宋宣和之前。

宋元时期温州摩尼教曾经很兴盛

伍显军介绍,据史料记载,温州摩尼教鼎盛时期约在北宋末年。南宋黄震《黄氏日抄》卷八十六《崇寿宫记》中记载,“政和七年及宣和二年,两尝自礼部牒温州,皆宣取《摩尼经》颁入《道藏》》。”《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中记载,“宣和二年十一月四日,臣僚言:一温州等处狂悖之人,自称明教,号为行者。今来明教行者,各于所居乡村建立屋宇,号为斋堂。如温州共有四十馀处,并是私建无名额堂。”可见,北宋末年温州摩尼教信仰活动很突出,有系统的教理和规范的崇拜仪式,当时温州12万户人家中,正规明教寺院以外的“斋堂”就达40余处。所谓“斋堂”,是设在居民家中的信徒聚会点。

另外,不管孔克表,还是在自己的撰写《竹西楼记》中曾提及明教的元末进士陈高(1314年~1367年),他们都是元代的官员,可见元代摩尼教传播是公开合法的。

伍显军介绍,十三世纪以后,除我国淮南、两浙、江苏、江西、福建等地仍在继续传播摩尼教外,世界各地如中亚、西亚都接近绝迹。因此,我国摩尼教的研究倍受世界学者的重视。然而,摩尼教在我国流传的史料极其贫乏,保存下来的遗址、遗物更为罕见。选真寺及选真寺记碑为研究元代摩尼教在我国东南沿海活动情况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重要资料。

(原标题《温州宝藏|“明教”并非金庸的小说虚构,苍南稻田里的一块石碑引出一个“明教遗址”》。编辑周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