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温州古村曾聚集上万工人做碗,产品远销东南亚,现仍保留旧时风貌

经济学家钟朋荣曾将“温州人精神”概括为四句话: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凭借着这四大精神,温州人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间创造了无数商业奇迹,温州产品远销海内外,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温州人被人们誉称为“中国的犹太人”。

然而事实上,早在两三百年前的清代,温州玉苍山南就有一个小村子,聚集着上万工人烧制陶瓷,以碗为代表的日用产品远销台湾和东南亚。这个村子当时人口上万,再加之客商云集,常年热闹非凡,一派兴盛景象。这座创造了商品经济萌芽时期的商业奇迹的古村,就是位于温州苍南县的碗窑古村落。

温州古村曾聚集上万工人做碗,产品远销东南亚,现仍保留旧时风貌

在中国,被称为碗窑的村子很多,我知道的至少有三个,分别在福建、浙江和江西。其中,温州苍南的碗窑村是最值得去的碗窑村。碗窑村旧称蕉滩或蕉滩碗窑,位于苍南县桥墩镇境内,玉龙湖河谷中上游,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清代浙南地区烧制民用青花瓷的主要基地。

温州古村曾聚集上万工人做碗,产品远销东南亚,现仍保留旧时风貌

据记载,明末清初,福建连城县的巫氏等先民为避战乱,一路内迁,至浙江苍南玉苍山麓南坡蕉滩时,被当地的资源条件吸引,定居下来,重操原籍旧业———手工烧制陶瓷器皿,尤以青花陶瓷闻名。

就这样,代代相传,到了清代乾隆年间达到极盛。据史料记载,当时小小的碗窑村竟然吸引了40余姓聚居,人口过万。碗窑人秉传祖业,埋头做碗,除了三四家开小客栈的,另有十来个人懂一点“官话”,给不通当地方言的客商们做做“翻译”,其余的近万人口基本从事手工制陶。虽然龙窑(阶级窑)多达18条,但手工出品慢,要货的人又多,商人们为了屯足货,甚至一住半年。

温州古村曾聚集上万工人做碗,产品远销东南亚,现仍保留旧时风貌

于是,这个小小的村落因为做碗成了江南赫赫有名的村子。从前的碗窑村交通十分发达,旅馆饭店林立,戏台上夜夜好戏不断,来买碗的各地客商不绝。在上世纪初,这里仍是江南一个较大的陶瓷基地。碗窑曾经使村民富甲一方,外地姑娘以能嫁到碗窑村为荣,本村的女孩子一般也不愿外嫁。斗转星移,世事变迁,碗窑村如今已不做碗了,只有老戏台、旧客店还在村中静静地矗立。制碗手艺仅存的一家,还保留着古老的制碗作坊,游客可以在这里观看老师傅做碗,也可以尝试手工制陶,其乐无穷!

温州古村曾聚集上万工人做碗,产品远销东南亚,现仍保留旧时风貌

温州古村曾聚集上万工人做碗,产品远销东南亚,现仍保留旧时风貌

温州古村曾聚集上万工人做碗,产品远销东南亚,现仍保留旧时风貌

而今,碗窑许多村民外出经商、开矿,村里仅留70人。不过,碗窑古村的原生态,却让其“墙内开花墙外香”。2005年五一节前夕,知名香港导演关锦鹏将碗窑作为电影《长恨歌》的外景取景地之一,包括影星梁家辉在内的剧组曾到碗窑拍摄。现在,碗窑古村已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温州古村曾聚集上万工人做碗,产品远销东南亚,现仍保留旧时风貌

温州古村曾聚集上万工人做碗,产品远销东南亚,现仍保留旧时风貌

温州古村曾聚集上万工人做碗,产品远销东南亚,现仍保留旧时风貌

温州古村曾聚集上万工人做碗,产品远销东南亚,现仍保留旧时风貌

温州古村曾聚集上万工人做碗,产品远销东南亚,现仍保留旧时风貌

桥墩月饼是碗窑的传统名小吃,以其产地苍南县桥墩镇而得名。其做法也堪称当地一绝,用料选材相当考究,工艺也相对复杂,主要原料有:精面粉,花生,芝麻,桂圆,白糖,植物油,脊膘肉,瓜子仁,冬瓜糖,红瓜,葱,果脯。来到碗窑古村,一定不要忘了尝尝入选浙江省非遗的丁源兴老月饼!

如今的碗窑古村仍保留着300多间清初样式的古建筑,碗窑依坡而筑,每条窑有八九格,故名阶级窑。融民居、古陶瓷生产线、古庙古戏台于一体,碗窑村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商品经济萌芽时期以手工业工场为中心的古老村落形态,是一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堪称人文景观之一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