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赫章“永遠不走的援黔醫療隊”融媒體報道之一 番禺來的白衣天使“阿西里西”

“我還以為自己這輩子都站不起來了”,就在最近的一個月內,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木營村的高彩香經歷了憂喜兩重天。是廣州番禺區的援黔醫療專家,讓她迎來了人生的希望。

高彩香的雙膝受類風溼性關節炎困擾30餘年,兩隻本該筆直的雙腿被折成了“X”型,根本無法站立。找到身邊的醫生,醫生們看後總是搖著頭告訴她,這麼嚴重的病“縣裡治不了”。

從未出過“縣門”的高彩香別無他法,只得一次次找到縣裡的骨科醫生尋一線生機。

最近的一個偶然機會,高彩香聽說縣裡有廣州番禺區的專家,她立即掛號求醫,得到了熱情的接診。

如今,在番禺專家的治療下,高彩香的一隻腿已能站立,另一隻腿即將進行下一次手術。幸運的高彩香或許並不知道,她的這份幸運,源於依託“援黔醫療衛生對口幫扶全覆蓋”而來的山海之約。

2016年起,自國家衛生計生委、貴州省人民政府在貴陽共同召開援黔醫療衛生對口幫扶全覆蓋啟動大會後,全國眾多高水平醫療衛生機構加大對貴州的幫扶力度,助推我省全面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2017年,廣州市番禺區與畢節市赫章縣達成醫療對口幫扶,一支千里之外的醫療團隊來到赫章縣,在老百姓家門口坐診,讓山區群眾“不出縣就可以看好病” 。

作為全省16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的赫章縣,經濟、人才等多重因素制約當地醫療事業的發展。和高彩香一樣,父老鄉親們患病稍微嚴重一點,曾經都得出縣求醫問診。如今,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找專家看病,還有不少患者從鄰省、鄰縣慕名前來求醫。番禺援黔醫療隊的出現,徹底改變了赫章的醫療救護水平,當地群眾都親切地稱呼他們“阿西里西”( “阿西里西”是彝族語言,其意思是“我們的好朋友”)。

兩年來,15名來自廣州市番禺區的援黔醫生先後到赫章進行定期幫扶。上一批剛走,下一批立馬趕到,番禺的白衣天使交棒接力、目標明確——紮根赫章,打造一支“永遠不走的醫療隊” 。

救,在身邊

50多歲的肖慶宣行色匆匆地走在去醫院飯館的路上。母親的病不能再拖了,去縣裡找番禺專家診療是最大的希望。

肖慶宣的母親今年80多歲,住在距離縣城40公里外的哲莊村。由於氣候、山路等原因,山區有不少複雜疑難的危重關節疾患者,肖慶宣的母親就是其中一位,多年來,一直拖著嚴重變形的肢體艱難行走。

今年4月初,母親的病情已嚴重到無法站立。縣裡好幾家醫院和診所給出的答案一致: “縣裡治不了,去外地的大醫院看看”。

可是,母親已年過八十,乘車外出幾百公里求醫並不現實。不能去外地,縣裡又治不好,母親的病成了肖慶宣的心病。

“聽說縣裡有一支廣州的專家團隊,其中還有骨科醫生。”一刻不敢耽擱的肖慶宣來縣中醫院找醫生,聽說他們正在對面的路邊攤吃飯,又馬不停蹄跑了去。

焦急地說明來意後,來自廣州番禺中醫院的骨科醫生譚本前放下手中的碗筷,當場就給肖正明的母親做起了檢查。

“可以治療,但是,手術難度很大。”肖慶宣後來多次複述著譚醫生當時的話語,他至今也忘不了,譚醫生說還有救的那一幕。

兩次手術下來,母親已能下床行走,肖慶宣在醫院裡逢人便誇“多虧有了這群好醫生。”

“以前縣裡的醫院是不敢動這類手術的,大部分會建議轉診。”縣中醫院住院醫師高深感嘆援黔醫生的精湛醫術。同為醫生的他,認為援黔醫療隊的到來,讓赫章縣眾多危重症患者迎來了救治的希望。

“援黔醫生已在縣裡創下多個首例。”赫章縣衛健局局長何聰說,兩年來,援黔醫生已在該縣實施手術2400餘例,其中橋接鋼板手術、小兒全麻氣管插管等手術為赫章縣內首例,全縣常見病、多發病、部分危急重症的診療能力明顯提高。

赴,山海之約

“哇哇哇”,一聲聲嬰兒的啼哭,響徹自赫章縣人民醫院產科的產房。

“母女平安。”一句話,讓守候在產房外的家人長長舒了一口氣,也讓來自廣州番禺區何賢紀念醫院的援黔醫生林佳媚眉頭舒展開來。

這是4月12日。事出緊急,當晚,46歲的高齡產婦因腹痛休克被緊急送往醫院。當天值班的林佳媚立即對產婦進行剖腹探查——宮角妊娠破裂出血,胎兒已經暴露在腹腔,必須馬上手術,否則產婦與胎兒都將有生命危險。

手術室外,是焦急的家屬。“情況嚴重,要不要轉院去大醫院,這裡的醫生能行麼?”家屬心裡沒底。

手術室內,林佳媚一臉凝重,一邊緊張地手術,一邊通過儀器實時瞭解產婦與胎兒情況。

手術燈滅,經歷兩個小時與死神的近身肉搏,產婦與孩子被送出手術室,母女平安。

“是番禺的醫生救了老婆一命,感謝她們。”當晚,產婦丈夫在朋友圈特地感謝了番禺的醫生們,林佳媚在微信帖子後回覆:“職責所在,平安就好。”

簡單的一句話,剛剛經歷的艱難卻隻字未提。這樣的緊急救治情況幾乎每週都在上演,林佳媚憑藉著精湛的技術、細緻的觀察,守護著赫章這片土地上孕產婦及胎兒的安危。

“手術一共清出了6000毫升的血,相當於把孕婦全身的血都流乾淨了,對縣級醫院來說這是難度很大的手術了。壓力其實很大,林老師都自己扛著。”赫章縣人民醫院產科醫生姚冉說。

如今,許多到縣醫院準備生產的產婦一來便問“番禺的專家在麼?” “看見林醫生在,我們就放心了。”

不僅和患者互動,林佳媚還與縣裡的醫生結下深厚的情誼。去年入冬時,林佳媚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雙毛線拖鞋。這是院裡一位當地醫生擔心她冬天怕冷,為她親手織就的。林佳媚笑著說:“本來想帶回去留作紀念,結果真的挺冷的,還是穿起來了。”

冬天裡一雙針織的拖鞋,產婦出院發來感謝的微信,不到8個月的時間裡,林佳媚深深感到“她們信任我,也關心我。”

說起與患者、與當地醫生護士的情誼,見慣生離死別的醫生,此刻也變得柔情起來。

在林佳媚看來這次來黔,自己肩負責任而來,必然不辱使命。

另一方面,經過8個多月援黔工作,赫章已成為了令她關切、充滿回憶的第二故鄉。這好像已不僅僅是一場任務,而是一個山與海的約定。她有幸參與其中。

幫,脫胎換骨

“能不能給我掛一下骨科門診,廣州專家的號。”“你好,請問一下骨科門診在幾樓。”……早晨10點,赫章縣中醫院骨科門診的候診處,排隊等候問診的患者絡繹不絕,醫護人員們忙得腳不沾地。但在一年前,中醫院門診卻是“無人問津”,每天前來看病的群眾寥寥無幾。

“可以這麼說,我們當時就是縣裡最弱、最差的醫院,一個月手術不超過30臺,沒人想過看病要來中醫院。”說起醫院當時的情況,院長王桂芬毫不避諱當時醫療水平的“弱”。

改變發生在2017年,廣州市番禺區開始對赫章縣中醫院進行對口幫扶。龔利鑫、譚本前等專家,先後組團到赫章縣中醫院開展工作。

醫療隊帶來了新的技術,赫章縣中醫院微信公眾號上,諸多“首例”刷新著醫院紀錄,更記錄著醫院的進步。

在醫院工作了9年的骨科醫生朱嘉俊說,通過援黔醫療隊的知識和技能操作培訓,醫院救治能力大大提高。“說個簡單的例子,以前我們就連闌尾炎手術都要開刀治療,番禺醫生們教我們做腹腔鏡微創手術,大大提高了治療效果,降低了患者的痛苦。”

醫療隊還要打造一支留得住、業務強、 “帶不走”的醫療技術隊。番禺醫生將“輸血”與“造血”有機結合,開展手術示教、學術講座、教學查房等培訓當地醫護管人員。

“現在我們的科室數量增加了一倍還多,常見病、多發病和一些疑難雜症都可以處理。”王桂芹說,如今的赫章縣中醫院,就醫環境整潔有序,醫務人員熱情自信,就診流程優化,醫療服務水平有了質的提升。

幾年前中醫院只有七八個科室,服務能力堪比“鄉鎮衛生院”。建立對口幫扶關係後,除了人才和技術方面的幫扶,番禺區中醫院還在項目資金、醫用設備等方面對赫章鼎力扶持。

從番禺出發,注射泵、防輻射服、手術更衣設備、中醫經典文獻書籍等價值近5萬元的設備與資料運入赫章縣中醫院,同時1500萬元資金投入到赫章縣中醫院番禺樓等醫療項目中。

數據顯示,2018年,縣中醫院服務門急診118400人次,同比增長13.75%,出院患者9222人次,同比增長了68.38%。從無人問津,到患者慕名求醫,援黔專家的到來不僅填補了醫院的技術空白,還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理念,提升了醫院的管理水平。

說起這些變化,王桂芹眼泛淚花:“番禺醫生給中醫院真正帶來了脫胎換骨的幫扶”。

誓,山海相連

健康扶貧,醫路黔行。

在兩地不斷深化健康扶貧協作的過程中,如何結合廣州市番禺區醫療衛生資源優勢和赫章縣健康扶貧實際需求,讓貧困群眾盡享健康紅利,成為了兩地一直以來共同努力的目標。

赫章縣副縣長唐瑜說:“縣裡醫院的綜合服務能力上來了,病人不出縣就能看好病,節省了費用。加上有健康扶貧醫療保障救助,老百姓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很大緩解。”

赫章縣衛健局局長徐聰對此頗有同感。“援黔醫療幫扶,不僅改善了全縣醫療服務條件,提升了我縣醫療服務能力,最主要是減少了避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出現,對促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脫貧攻堅戰鼓急。在脫貧攻堅決戰之年,赫章縣全縣上下鏖戰正酣,“打贏攻堅戰、誓摘脫貧帽”成為幹部群眾的共同目標。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健康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組成,是實現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的重要保障。

山海結盟,來自番禺醫療隊的幫扶,使赫章“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的目標更進一步。

還有不到半個月時間,作為精準扶貧戶的高彩香就要進行第二次手術了。

一場山海之約,讓高彩香結束長達30餘年之久的病魔困擾。

山海相連,更多山區群眾的“健康夢”已不再遙遠。(策劃:鄧航本網記者:陳李育楊昌鼎宋玟瑾徐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