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鐵道部部長滕代遠遺物,近日“回到”中鐵大橋局

楚天都市報4月17日訊(記者 劉我風 )武漢長江大橋通車典禮上的手寫發言稿、通車當日穿的中山裝和戴的紀念章,平時工作用的提包、在火爐武漢使用過的摺扇……4月16日下午,在漢陽四新大道剛剛落成的橋樑科技大廈,首任鐵道部部長滕代遠之子滕久昕,攜夫人和孩子向中鐵大橋局橋樑博物館捐贈了滕代遠同志與武漢長江大橋相關的4類14種遺物。

首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遗物,近日“回到”中铁大桥局

中國鐵道博物館退休幹部滕久昕,是滕代遠五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據滕久昕介紹:1949年元月,中央軍委鐵道部在西柏坡成立,滕代遠被任命為部長,其任務是指揮鐵道兵“為大軍南下開山闢路,遇水搭橋。”新中國成立以後,滕代遠出任共和國鐵道部首任部長、黨組書記,同時擔任鐵道兵司令員兼政委。武漢長江大橋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國家重點工程。1953年4月,鐵道部設立了大橋局,滕代遠將鐵道部僅有的3名一級土木工程工程師派來2位,作為技術支持,並先後6次到武漢長江大橋工地檢查工作。1954年7月,蘇聯專家陸續抵達武漢,父親反覆叮囑大橋局技術人員,要虛心向蘇聯專家學習,“一要建成大橋,二要學會技術。”後來,誠如滕代遠所期望的那樣,大橋的建設錘鍊出一支技術過硬、作風紮實的橋樑建設隊伍,中鐵大橋局成了一所在實際建設中培養人才的“橋樑大學”。

首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遗物,近日“回到”中铁大桥局

西林是武漢人民耳熟能詳的蘇聯橋樑專家,其全名是康士坦丁·謝爾蓋維奇·西林。滕久昕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早在1948年,西林就曾來到我國東北,幫助修建第二松花江大橋,後來又參與修復了隴海線上的洛河橋。建設武漢長江大橋,是西林第三次與中國工程師合作。西林第一次見到大橋局負責人就開門見山:“在莫斯科開的鑑定會我是參加了的,設計文件我也研究過。我認為建造大橋基礎不宜採用傳統的氣壓沉箱法,我有一個新方法。但是鑑定委員會裡都是我的前輩,老頭子們是技術權威,我不好說話。”大橋局負責人彭敏不禁倒吸一口冷氣,問:“這個方法在蘇聯實踐過沒有呢?”西林說:“沒有,因為蘇聯沒有長江。”隨後,西林詳細講述了他的管柱鑽孔法的技術理論、施工方法以及優越性。大橋局十萬火急把這一情況報告給部長滕代遠。考慮到氣壓沉箱法不僅要以犧牲工人的健康乃至生命為代價,而且下沉速度只有每晝夜幾公寸,西林的管柱鑽孔法不僅能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而且下沉速度是每分鐘若干公寸,滕代遠向周總理彙報後,明確表示支持西林實踐管柱鑽孔法。

首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遗物,近日“回到”中铁大桥局

滕久昕說,武漢長江大橋通車時,他雖然只有6歲,但有幸隨父親參加了1957年10月15日的通車典禮,並留下深刻印象。所以這次來武漢捐獻父親的遺物,他特意帶來自己5歲的小孫孫。他希望家中的小字輩能藉此瞭解自己的革命家史,長大以後為國家為人民做出應有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