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十位軍團長


中國工農紅軍十位軍團長

1928年5月25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決定,全國各地工農革命軍正式定名為紅軍。1930年後,又逐漸改稱中國工農紅軍。在紅軍的歷史上,正式編成的軍團一共有1、2、3、5、6、7、8、9、10、15共10個:

1.紅1軍團

紅軍第1軍團成立於1930年6月,由紅4軍、紅6軍、紅12軍合編而成,總指揮朱德,前委書記和政治委員毛澤東,參謀長朱雲卿,政治部主任楊嶽彬,全軍團1.8萬餘人。1933年1月,各軍團總指揮改稱為軍團長,紅1軍團軍團長林彪,政治委員聶榮臻。

軍團長:林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等職,指揮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重大戰役;解放後歷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防部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

“文化大革命”期間,誣陷、迫害黨和國家領導人,篡奪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1971年9月13日,出逃的林彪乘坐的飛機墜落在溫都爾汗附近,暴屍於異國荒野。

2. 紅2軍團

中國工農紅軍第2軍軍團是由湘鄂西的紅軍1930年7月7日合編而成的,其前身為湘鄂西地區的紅4軍和紅6軍。總指揮為賀龍,政委為周逸群,參謀長孫德清,政治部主任為李克明,並組成了以周逸群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下轄兩個軍,紅2軍軍長由賀龍兼,政委為朱勉之;紅6軍軍長為鄺繼勳,政委為段德昌。

軍團長:賀龍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新中國成立前,先後參加過北伐戰爭、南昌起義、長征、抗日戰爭,一直在組織內擔任軍事要職。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書記、西南軍區司令員、國務院副總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3.紅3軍團

紅軍第3軍團成立於1930年6月,由紅5軍和紅8軍合編而成,彭德懷任總指揮兼前委書記,政治委員滕代遠,參謀長鄧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全軍團共1.7萬餘人。1932年3月12日,中革軍委下達《關於重編一、三、五軍團問題的訓令》,規定以第5、第7、第14軍編為紅3軍團(第14軍實際未編入),彭德懷任總指揮,滕代遠任政治委員,參謀長鄧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

軍團長:彭德懷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抗日戰爭中,任八路軍副總司令,發動百團大戰。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攻佔西北五省。1950年10月,出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到“三八”線,接受停戰談判。於1953年7月簽訂停戰協定。

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

4.紅5軍團

1931年12月14日,國民革命軍第26路軍1.7萬餘人,在趙博生、季振同、董振堂、黃中嶽等率領下,在寧都舉行起義。起義後,部隊被改編為紅1方面軍第5軍團,總指揮季振同,政治委員蕭勁光,董振堂任副總指揮兼第13軍軍長,趙博生任參謀長兼第14軍軍長。

軍團長:董振堂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董振堂早年投身西北軍,參加北伐戰爭。中原大戰後,他率兵舉行了寧都起義,加入中國工農紅軍,此後參加長征,歷任紅五軍團副總指揮兼紅十三軍軍長、紅五軍團軍團長。1937年1月,董振堂率部攻佔高臺縣城後,被國民黨馬步芳部2萬餘人包圍,激戰9晝夜後,於20日壯烈犧牲,終年42歲。

5.紅6軍團

1933年6月中旬根據中革軍委的指示,第6軍團在永新縣沙市成立,下轄17、18等兩個師。由湘贛地區紅8軍、紅16軍、紅18軍合編而成,以任弼時、蕭克、王震三人組織6軍團軍政委員會統一指揮。軍政委員會主席任弼時,軍團長為蕭克,政委為王震,參謀長為李達,政治部主任為張子意。

軍團長:蕭克

上將軍銜

黃埔軍校四期畢業。1925年蕭克投筆從戎,參加北伐戰爭、南昌起義、井岡山斗爭、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歷任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長、副師長、副司令、司令、華北軍政大學副校長、參謀長、軍訓部部長、訓練總監部部長、國防部副部長、軍政大學校長、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等職。

6. 紅7軍團

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團是1933年7月由原贛東北地區南下的紅11軍改編的。合計編有20、21、34等三個師,1933年10月28曰,軍委正式命令成立紅軍第7軍團。軍團長為尋淮州,政委樂少華。

軍團長:尋淮洲

1927年初加入共青團,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五次反“圍剿”作戰和兩次入閩作戰,歷任代理排長、營長、團長、師長、軍團長。他英勇善戰,威震敵陣,戰功卓著,是紅軍將領中一位赫赫有名的戰將。

民國23年年底至24年年初,原七軍團軍團長尋淮洲擔任方誌敏、粟裕領導的抗日先遣隊中的十軍團19師師長,在譚家橋戰鬥中,先遣隊受到王耀武重創,尋淮洲傷重犧牲,年僅22歲。

7.紅8軍團

1934年9月21日,中革軍委決定中央紅軍第21師、23師合編為紅軍第8軍團,軍團長周昆,政治委員黃甦,參謀長張雲逸,政治部主任羅榮桓。

軍團長:周昆

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八路軍)115師少將參謀長。1902年出生於湖南平江。1927年參加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參加秋收起義後首批上井岡山的老官員,曾任紅四軍第三十一團連長、第二縱隊第五支隊副支隊長、支隊長。參加了井岡山和贛南、閩西的游擊戰爭。 在115師初過黃河的幾仗中,周昆也是戰功卓著。太原淪陷後,115師奉中央的命令開赴呂梁山建立晉西根據地。可就在這時,這位師參謀長周昆竟然攜款而逃!

8.紅9軍團

紅軍第9軍團成立於1933年10月28日,軍團長羅炳輝,政治委員蔡樹藩,轄第3、第14師和獨立第1、第2團。

軍團長:羅炳輝

(1897年12月22日-1946年6月21日),出生於雲南省彝良縣,革命家、軍事家。

羅炳輝從軍31年,從未打過敗仗,參加過土地革命、長征、抗日。他帶領的軍隊被周恩來稱為“戰略騎兵”,能在一天之內攻佔下相距120裡的兩座城市。在新中國成立後,他被中央軍委認定為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毛澤東評價他是“正派耿直”,“在滇軍中是革命的”,“戰爭經驗豐富,有軍事才能,很會打仗”的戰士。1946年6月21日,羅炳輝因病去世。

9. 紅10軍團

中國工農紅軍第10軍團是應中央軍委指示“七、十兩軍團應即合編為十軍團”之後於1934年11月4日成立的。軍團長為劉疇西,政委為樂少華,粟裕為軍團參謀長,劉英為軍團政治部主任。下轄19、20、21等三個師。

軍團長:劉疇西(1897—1935),湖南望城人;

中國共產黨早期軍事領導人之一;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軍校畢業後任黃埔軍校教導團第一團第三連黨代表;在第一次東征光榮負傷,失去左臂;1929年初赴莫斯科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8月回國到中央蘇區工作,任紅一軍團第三軍第八師師長;在多次反“圍剿”作戰中屢立戰功,被譽為“獨臂將軍”;1933年2月任福建軍區總指揮,閩浙贛軍區司令員兼紅十軍軍長;1934年8月被授予二級紅星軍功章,11月任紅十軍團軍團長;之後,在譚家橋戰鬥中,遭王耀武重創,轉移至懷玉山。1935年1月,在懷玉山區被國民黨重兵包圍被俘,8月6日在南昌與方誌敏烈士一同英勇就義。

10. 紅15軍團

中國工農紅軍第15軍團是1935年9月17日鄂豫省委和西北工作委員會聯席會議決定成立的。軍團長徐海東、政治委員程子華、副軍團長兼參謀長劉志丹、政治部主任高崗、副主任郭述申。下轄第75師、第78師、第81師,全軍團共7000餘人。

軍團長:徐海東(1900年6月17日-1970年3月25日),湖北省大悟縣新城鎮人,畢業於延安馬列學院,中國工農紅軍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領導人之一,著名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與黃麻起義,歷任紅二十五軍軍長等職務,成功保衛了陝北根據地。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4旅旅長等職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等職位。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在建國後,紅軍軍團長有三位被授予元帥軍銜(林彪,賀龍,彭德懷)一位被授予大將軍銜(徐海東),一位被授予上將軍銜(肖克)。

中國工農紅軍十位軍團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