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书架上很多书籍塑封起来,不让翻阅,这种做法妥当吗?

炫酷多媒体


一层薄膜隔绝了一单生意,这就是传统书店的经营思维。

经常逛书店的人,都会知道,在一些人流量比较大的书店,或者网红书店,比如单向街,比如pageone,比如天河城书店等,在每一摞书里,都会有一本是拆封的书,供读者阅读,判断这本书的内容是不是好读,是不是符合自己的需要,进而决定要不要买,完全是一种读者思维,从读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虽然每一种书,都会损失一本或者很多本阅读样书,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会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从而对书店有更好的认识,成为回头客。

我是一个经常逛书店的人,但是却不喜欢逛一些所谓的国营书店,为啥呢?因为一些国营性质的书店,服务意识太差,比如2011年前后,我在济南的某一个新华书店里买书,仅仅在一个书架前呆了一小会儿,便听身边的销售员说,你买不买?语气特别的生硬,且书多是塑封封着,没法看。看到了《目送》这本,本来想买的,一听这人的口气以及购物体验,果断转身走了,从此没有去过新华书店。

…………………………………………分割线

看到很多网友在留言区说所在地区的新华书店可以拆封,可以自由看书,是一种事实,因为近些年来,新华书店也在改革,如果再不改,还是坚持以往的经营理念,潜在的阅读群体会被民营书店抢走,目前民营书店的势头发展很猛,像全国连锁的西西弗书店,言几又书店等等,因为现在的书店根本上已经不是贩卖书了,而是把书作为一个载体,吸引一类人进来消费,里面有咖啡茶座,有文具店,有墨宝展示等等,是一种很多元的经营模式,以前拼的是谁的书多,现在拼的是谁的经营理念先进,谁的服务好,所以一个书店有没有拆封的试读本,是体现这个书店经营理念是不是贴合市场的重要方式。

现在也有很多地方新华书店开始改革,面向市场面向大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我想他们会变的好起来。比如天津新华书店,就在滨江道附近开了一家类似于民营书店的书店,以书为媒,聚合更多消费者。

有很多人说,书本来就金贵,且现在很多人是只看不买,造成很大的损失,但是好的书店,绝不是因为这些损失而拒绝读者看的。我在南京的先锋书店里,看到每一套书都有一本试读本,有了这样的试读本,阅读者就不会再碰其他的图书,而这个书店成为南京的地标级书店。很受欢迎。


大野泽的风


我之前在民营书店工作了几年,在我们这小县城总共开了三家,虽然后来变成两家了,但也是十几年的老店了。我觉得可以说说这些大家一直困惑的原因。

第一、塑封皮都是出版社一出厂就有的,基本上里面有些书签或是赠品,赠品以青少年、儿童读物里偏多、文学类也有些。因为我们小县城书店要不了那么多货,进货渠道都是批发商,退货如果书脏了或是少了赠品是不给退的,这里就算是自己损失了。少了赠品还好说,便宜处理还可能有人买,但是书脏了是没有人要的,再便宜赔本卖可能会有人考虑,还只是考虑,我干了将近六年,只碰上一个人买了一本有些旧的书。

第二、因为周围购买能力有限,书店要货不可能多,一般新书要货1-3本,畅销书可能十几二十本,你放在那儿都是压着钱的。书不是必需品,大部分人只看不买,主动来买的成人非常少,基本就是学校要求青少年买的书或是自己想看的言情、玄幻之类的小说。这些书里经常有赠品又加上看得多,看门是个大问题,学生进来几个人一起围在那看,不注意就会有人给你打开,都用指甲一划,书侧面都弄破损了,根本不会有人再要,而她也不会买,可能只是想看看这书好看不或是拿赠品,还有玄幻之类的书很多都是成套的,一出好几本,书店有时会打开一本样品让你看,但有人会不自觉,能给你把那十几本书全拆了看一遍。这类小说类型的书就是看一遍看着玩就算了,买得很少,一套下来好几百,家长不会让你买,成人自己更不会买了。只有言情类或是畅销剧的书女生买得多些。

第三、很多人看书习惯不好,不是喝着东西看就是吃着东西看,虽明令禁止但总有漏网之鱼,把书弄得脏兮兮的。还有小孩子看书经常看得“烂糊糊的”,我只能用这个词形容,他们小没有意识,看完后上面折痕磨损非常严重。再就是本人不是很讲卫生的,手也不干净,颜色深一点儿的书皮还差些,浅些的他拿过之后真是能给你看得白纸变成黑纸,还是乌黑的,那书上的黑指印啊,甭提多头疼了。

第四、书得有神秘感。你在书店把一本没有塑封的书看完了,出版社怎么赚钱,书店怎么赚钱。书店和图书馆不一样,开书店说到底还是为了赚钱,大家都看了不买,这些出版社不都倒闭了嘛!但图书馆小城市很少,书也少,种类更少,大部分是偏文学或是专业性强的书,这些也都是国家、政府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五、现在和以前相比,出本书很容易,什么乱七八糟的人都可以随便写写就出书。这些书大部分也是有塑封的,书设计风格和书皮上写得内容搞些噱头,就会有些人去买,实际上里面的内容非常烂,买了看了才知道,你不塑封,人家一翻不好,谁买啊!出版社也一样,你出了这种类型的书赚钱了,我也出相似的书,就像宝洁和联合利华一样,有人喜欢这家的,有人喜欢那家。这也是一种营销手段!

说到底最重要的就是钱的问题!国营财大气粗,进货量大,折扣低,打折少,随便你折腾,人家不心疼。民营进货量少,折扣高,为了赚钱,薄利多销打折多,尽量降低损耗。我所说这些都是实体店的问题,没和网络对比,要不更麻烦。希望大家相互理解,共同进步。

写得太多,可能乱些,如果有疑问,可以再解惑。


琲琲297


我们家在一个小县城,记得我小时候最开心的日子就是双休日,爸妈要上班,一早上把我放新华书店,下班在再把我接上。一到新华书店就能看到班里的很多小朋友都在,大家也不打闹,就是看书。谁看到有意思的书看完就互相看,书店的叔叔阿姨也不赶我们。那时候我记得是两块钱一个座位,没有钱的我们就站着或坐地上。基本上大家都没有座位。到了现在,二十年过去了,书店还有几个小孩子去看书的。新华书店做为国企,并且垄断各学校教材,是应该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的,尤其在一些小的地方,是要承担一部分图书馆的功能的。把书都打开,让老百姓尤其是孩子们免费的去看。


有话好好喷


首先,这个塑封不是书店封的。是出版社制作时就有塑封的。一般来说带塑封的书都有小赠品。

其次,一般来说,有塑封你也是可以打开看的,书店员工才没时间理你。

最后,问题来了,你愿意买一本拆了塑封的书吗?很多人都不愿意吧。己之不欲,勿施于人。

就算在网上买书能试读,同样也看不到多少内容,而且买来还可能有破损对吧。

那么怎么办呢?看看书架上有没有已经拆封的书,有拆的就看拆的。如果没有就看看此种书有几本,如果本数在三本以上,不防拆一本,如果没那么多,你又不是特想买,就别拆了。

多说几句。图书是最适合网络销售的东西。因为书籍真正的价值是文字,而非纸张。不保持某种神秘感就会失去它的价值。

也正因为此,5到8年以后,图书市场会整体被电纸书市场所取代。(教材、绘本等另做考量)

这是科技发展,文化载体改变造成的。和书店的经营理念没有任何关系。



左袂


有时无事,总喜欢去本地的新华书店转一转,一来可以消磨时间,二来也可以去打点酱油啥的,顺便了解一下最新出版的图书信息。

去的次数多了,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就是书店新上架的图书,有不少是用塑胶封住的。读者将图书从书架上抽出来,往往只能看看封底封面什么的,至于书籍印得怎样,有沒有错字别句,以及内容精不精彩等等信息,就无法捕捉。


有个别读者实在忍不住心中的好奇,想将塑胶撕掉,一瞧究竟,可手刚做出撕的动作,在旁边伺侯的导购员姐姐,就迅即赶了过来,劝阻读者不要撕书。

有些书店干脆在醒目的位置,张贴如下一些提醒帖:“做一个文明读者,请不要随意打开书籍",“撕掉书封,视同购买”等等,不一而足。

在书店选书的读者,见到此类提醒,将拿在手中的图书瞧一瞧,就又放回原处,不敢撕了。


书是出版社印的,也是出版社胶封好的,胶封图书的建议,据我推测,百分之八九十是书店提出来的。

书店是经营图书的专门场所,建议出版社将图书胶封起来,事出有因,无可厚非。书店的经营人员是举双手赞成的,欢迎之至,欢迎之至啊。

有家在县城的书店,与县里的一家小学挨得很近,每天上学期间的中午丶晚间,双休日全天,寒暑假,书店都挤满了蹭书看的学生群体,当然也有一些退休的老年人。

尤其是在双休日、节假日及寒暑假,来蹭书看的人作息非常有规律,一般是上午九点钟进店,看到上午十一点半钟左右,就回家吃中饭,稍事休息,下午二点多钟接着来,一直到下午四五点钟才走。

在庞大的蹭书看的人群中,绝大多数人只看不买,肯掏钱买书的人少之又少。

书店为了吸引流量,态度很好,对来蹭书看的人从不驱赶。

书店进的《斗罗大陆》、《雪中悍刀行》、《查理九世》、《怪物大师》丶《笑猫日记》等热门读物,最后都被翻得稀巴烂,不能再正常销售,只能当废纸卖了。

书店吃了大亏。

将图书封起来,则能阻止读者过度翻阅,为书店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换失。


卿雨润


大家是不是许久都没有去过书店了?

如果你们经常去的话,就不会问类似的问题了。

现在随着网络和电子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纸版书籍,书店锐减。我们学校之前周围有两家大型书店,若干家小书店,现在仅存一家,如果不是依靠几所大学,估计这家书店也早就黄了。

之前的书籍价格不高,几角几元就可以购买,书店里规矩也多,不允许抄书,不允许拍照。随着书籍价格的攀高和阅读人群的减少,书店逐渐敞开了怀抱,拍书可以,看书也可以,甚至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他们卖起了文具,卖起了玩具,甚至卖起了咖啡。

书籍塑封并不是书店所为,现在很多书是胶装,经不起频繁翻阅,有的还会附赠腰封,光盘,笔记本等装饰品和赠品,发行商为了增加书籍的神秘性,保证书籍的完整性,会加塑封。

书店为了让读者试阅,每种书都会拆一个塑封,不过一些标价过高或者进口书籍不会拆封。

作为读者,扪心自问,你会买一本被翻秃噜皮的书吗?所以书店的这个拆封的行为已经是很了不起了,拆过封的书只能低价处理,或者扔掉。所以如果真的遇到了心仪的书籍,又是封装,可以上网查一下书评和内容介绍,然后决定是否购买。

借着这个话题,我还是想规劝一下那些带孩子的老人家,书店不是图书馆,也不是托儿所,你们希望孩子能远离电视多学习的愿望是好的,但是能不能不要纵容孩子在书店里看书,喧哗,画书,撕书,吃零食,喝饮料,然后扔一地的垃圾?公德心,身教胜于言教。


倬彼昊天_嘟嘟虫


博尔赫斯曾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大学毕业后,我没有机会去图书馆看书,新华书店就成了我的图书馆。看到这个问题,我感觉自己很幸运,我遇见的新华书店都很温暖。

大学是在合肥念的,学校旁边还有所高中,新华书店就坐落于两所学校之间。虽然大多时候我都选择去图书馆看书,环境好,有座位,可以写作业。但是图书馆的书一般都是“老书”,市面上的“新书”上市后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有可能进入图书馆,因此倘若喜欢的作家出新书了,要么在网上买,要么我会抽空去新华书店看看。

毕业后,看书的时间更少了,机会也少了。却意外的邂逅了一家温暖的24小时营业的书店——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上学的时候就久仰大名,一直没有去,总觉得下次有机会再去,这一拖就是四年。2017年最后一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骑行来到三孝口书店,准备在这跨年。怀着忐忑的心,再三跟营业员核实是不是真的24小时营业,在得到店员肯定的答复后,我安心的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书店的书很多,种类很齐全,还有小食、文具百货、文创用品等等。当夜幕降临时,书店将为夜读人亮起温暖的灯光。如果说第一次到书店通宵是体验新奇,后面几次真的是为了读书而且,在那里我有安全感,有幸福感,即使小憩一会,也觉得异常满足,就像当年在图书馆自习室自习时,看书备考太累了眯一会时时一样的感受。

请你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温暖的书店,有一群温暖的人。


看见龙猫的大人


1.我前几天去北京亚运村图书大厦,里面的图书非常丰富,我重点逛了文学类图书,发现每一个类别的图书都有拆封的样本,中间还遇到一个顾客申请拆封一本新书了解,服务人员也同意了。当时就觉得新华书店好人性化,会对各种图书展示样本,由此可见它的整体理念和企业文化是很好的,可能你恰好遇到的是服务没有做到位的,做法不恰当的店吧;

2.个人觉得有样品图书更容易销售,将图书全部塑封是不恰当的。因为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当今浮躁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能去书店买书的人,那一定是需要或者喜爱书的人,买的可能性本来就很大。如果有已拆封供顾客深入了解,那卖出去的可能性就更大不是么?人们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在书店读完一本书,如果真的有人持续在书店蹭免费的书对,那我们在佩服他的同时,也该考虑到他可能有某种难处,那就让他免费读好了,权当做善事儿!


北漂随想录


这是书店不是图书馆,就算图书馆也要办卡借书阅览,刚刚看到个评论,我都没看过我买来干嘛?老实说,看过的书如果不喜欢的话我是不会再买了,所以不理解他的思惟,没看过的书不买…反过来也会说这书我都免费看完了还买什么?…人家书店肯定得盈利吧,每个人在那里免费看书,把书弄得破破烂烂,就算你想买书也不会在那里用原价买本破烂的书吧,别人我不知道,如果我想看书我会去图书馆,要买书我才会书店,感觉又不买还把别人的书弄得旧旧烂烂的有点缺德,特别是小孩子的图书,我去书店给小孩买书的时候经常发现有的书要么烂,要么附送的贴纸什么的给撕了几张,感觉真的很不好


鱿鱼仔mama


新华书店一般不会这样,即使新书有塑封,也可以自己或者请店员打开,看了内容,不买一般也没有关系。倒是一些独立书店,全店图书一律塑封,还在店内醒目位置声明“打开塑封视同购买”。这样的话,书店表面上是开架售书,实际上等同于全店闭架售书。甚至,连闭架都不如,因为多少年前带柜台的书店,你还可以劳驾店员把书取出来翻阅内容,现在只能看个书皮儿。对于这样的书店这样的书籍,我一律粗暴简单地判断为是货卖一张皮的糊弄事儿。你逼我隔布袋买猫,我拿不准内容,不买就是了。

现在传统出版社传统书店的日子不好过,是不是和诸如此类的不注重顾客体验不注重细节有莫大关系呢,我看是有的。问过书店店员,说这样做是怕顾客把书弄脏了,同时也是为了防备只看不买、手机拍照自己需要的资料等行为。也许书店确有苦衷,这样确实可以有效保护商品,但对书店的购物体验乃至营业额恐怕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