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在國外4S店就不敢“店大欺客”?

​海外資料原創作者Tateyou,國內分析建議王萌(二手車小胖)。

資料來自海外相關資料和專業人士採訪。

為啥在國外4S店就不敢“店大欺客”?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

奔馳“漏油門”背後的“妖風”?


這幾天每個汽車品牌的公關都“忙瘋了X2”,一邊是車展的緊鑼密鼓,一邊是信任危機的極力維護,一個黑天鵝事件讓全中國的汽車品牌廠家和4S店遭遇了消費者的集中“維權爆發”。

不知是蹭熱點還是抓關注,這幾天多客戶多品牌上演了一出出的“維權演義”,其中有“跳樓退定金”,”也要坐機器蓋?"等續集。

中國車主維權這個“梗”已經用“爛”了,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來自區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經歷的人在做同一件事——汽車質量維權。


這麼看,似乎這次事件的發酵與爆發也是老百姓長期積怨的結果。

在中國,為什麼汽車維權這種事野草吹不盡還大有春風吹又生之勢?

反觀成熟的汽車消費國家,如美國、日本、德國等,為什麼惡性維權事件鳳毛麟角?

今天我們特邀在美國做汽車貿易的朋友給我們聊聊,遭遇用戶投訴汽車質量問題的時候,美國汽車經銷商的“三不甩鍋”,而這“三不”,已經基本抑制了維權事件的發生。


為啥在國外4S店就不敢“店大欺客”?


不敢甩鍋!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在汽車消費者維權方面,我國的法律法規健全程度急需完善,尤其是執行層面,到底誰負責誰保障?

舉例來說,在美國,如果“研究生莎拉“遇到了同樣的事情,根本不用一哭二鬧三上吊變身”潑婦“,監管部門不用找,直接一句“我告你!”就足夠經銷商腿軟了。

美國的《消費者保護法》《檸檬法案》賦予了消費者極大的“權利”,一旦經銷商“有問題”的帽子被扣實,除了賠償損失、免費維修、承擔全部訴訟費用外,還可能面臨天價的懲罰性補償(Punitive Damage)。

為啥在國外4S店就不敢“店大欺客”?

在美國著名的寶馬新車訴訟案中,經銷商詐騙的帽子被扣實,州最高法院最終裁定了200萬美元的補償罰金,相較於車主5萬美元的購車款來說,賠償比率達到了驚人的1:40(我彷彿看到了經銷店老闆坐在引擎蓋上哭),而這還是寶馬集團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從400萬美元“砍”下來的。

即使經銷商佔理,也會考慮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和品牌聲譽,在不出格的前提下儘快滿足客戶需求,保證客戶滿意,謹防搞出個“谷歌熱搜”。這就是美國經銷商的第一個不,“不敢”。

不能甩鍋!

<strong>

其次,與中國遍佈全國的4S店截然不同,美國的經銷店很多是直營,也就是品牌直接下設的經銷店。

而中國的4S店,雖然品牌Logo掛的一個比一個大,但是按照正規的分類,全部或者大部分屬於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或者私人投資經銷店。

私人經銷店,即使聽上去也沒有直營經銷店可靠度高是不是?

普遍感覺如同京東直營是不是更快更靠譜?(見仁見智哈)

維權這種事在直營經銷店根本不可能發生,因為車輛出了質量問題,和消費者克萊爾打交道的是廠商,而不是經銷店。

財大氣粗的廠商不會像自負盈虧的私人經銷店一樣與個人計較,大不了給你換一臺車。如果克萊爾感覺私人經銷店不靠譜,完全可以前往直營經銷店購車。這就是美國經銷商的第二個不,“不能”。

為啥在國外4S店就不敢“店大欺客”?

不必甩鍋!

第三個問題非常關鍵。

在美國新車銷售領域,有這麼個東西叫廠商保險(Manufacture Insurance),還有這麼一條法律說,經銷商無論直營還是私人都需要向廠商購買這份保險,否則無權銷售新車,或者只能拿新車當二手車賣。

這份保險對經銷商的含義就像汽車保險對車主傑西卡的含義一樣,一旦車輛出現任何問題,經銷商完全可以憑藉該保險把問題車輛打回原廠,要求廠商換車,就像傑西卡提出的換車訴求一樣。

經銷商沒有必要跟傑西卡發生任何糾紛。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解決問題。

廠商保險面向全世界經銷商,但並不強制執行,而中國目前還沒有相關法律法規,據我所知也沒有保險公司提供相關的類似”責任險“的產品。

而且即使有這種保險,保費應該也不算低,國內4S店投資人能主動購買廠商保險的可能性有多大?這就是美國經銷商的第三個不,“不必”。

為啥在國外4S店就不敢“店大欺客”?

中國的新車銷量不能說絕對左右國際市場,但是對於某些品牌來說也絕對是”核心市場“和”救命稻草“,對於大多數品牌來說也是必爭之地。

對於此,對比成熟汽車消費國家和市場,4S店能否“三不甩鍋”在中國凸顯了我們的各種不足和問題,一旦客戶受損,只有變“潑”才能維權麼?

斗膽有些建議和思考:

1、關於汽車這類的重要高價值消費品,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儘快專業化健全,最好是在起草探討階段徵集多方一線實際從業者和消費者以及法律、稅務、消費、信息等專家意見,避免“坐在辦公室”定“市場規則”!

2、有法可依的基礎建立後,還需要明確政府職能部門的執行、監督、被監督,建議成立類似於消費者“陪審團”的制度和模式,真正的能夠通過制度優化和權責科學匹配避免有關部門“推諉甩鍋”,出現糾紛有合理的評斷機制。

3、對於汽車廠家、經銷商、服務商參考國外成熟的案例和方法,真正實現對於消費者權益保障的”平等法案“,甚至是傾向於消費者的”不平等法案“,在汽車廠家和企業面前,消費者依舊是”弱者“,但是也應合理的維護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杜絕出現類似“醫鬧”的“車鬧”可能。

4、社會化商業化風險運營,參考《工作責任險》等相關的保險產品和國外的運作方式,可以建立廠商、經銷商、消費者對於產品損失的保障保險等問題,減少消費者損失可能,實現產業鏈優化。

建議。。。。。。我相信各位高手看官有更多更好的“高招”

如果有一天事情發生在你的身上,你會怎麼想?你會怎麼做?

難道以後買個車維權要博士學位和坐在車頂麼?

讓我們記住,公正的原則必須貫徹到社會的最底層。

——西塞羅

你敢、你能、你必給我留言麼?

別忘了關注”二手車小胖說“

休息,休息一會!

下一篇就快來啦!

推薦一個學習交流二手車的新地方,各位要關注哦!

二手車小胖行業私享群,請加微信:xiaopangfans,註明申請私享群,僅限年輕同行需考試入群,資深老司機和萌叔美女徒弟團帶你哦!

關於二手車不明白咋整?

下面方式找到我:

騰訊微博:二手車小胖王萌

新浪微博:二手車小胖

微信公眾號二手車小胖說:ucxiaopang

粉絲專屬服務微信號:xiaopangfan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