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拉黑中国学者,大水冲了龙王庙?

美国拉黑中国学者,大水冲了龙王庙?

最近美国的FBI突然收紧了对于中国学者进入美国的控制,尤其是一些社会学科的学者们。他们许多人在机场被吊销签证。国内许多媒体认为美国这么做是“中国恐惧症”发作,“太小气”。其实这个行动正从深处折射出来美国目前内心开始虚弱。目前一方面美国自己在开始走下坡路,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发展的节奏始终不被打断而发展的道路与美国所想不同,让美国开始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在这种恐惧感的支配下,美国开始放下自己长期鼓吹的“透明社会”等等价值观成分,玩起禁止中国学者入境的手腕了,美其名曰“中国了解美国够多了。”

其实前面说到的“透明”,正是美国在自己最强大时候的自信力的投射。美国过去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时候手法从来都是非常巧妙的,总是要将自己价值观的要素结合到“人性”上去,隐性的以“开放社会”对不发达国家展示自己的强大,由此让处于物质生活匮乏的人对其进行膜拜。应该说这一做法曾经确实很有效。

众所周知,长久以来中国的许多社会学科的学者中间流传着一股浓厚的“崇美”风。这个起因倒是不奇怪,美国作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管是在法律和社会运行机制上,还是在物质丰厚度上,都是中国有所不及的。当一个久经困顿的人陡然之间发现了,世界上竟然还有如此社会的时候,对其产生膜拜的心态,这也算是常理之中不便苛责。

许多中国学者被美国的大学和智库等研究机构邀请并且提供资助前往美国去“研究”美国,在这个过程中接受了美国的价值观,而且还高度认同。曾几何时,刚刚开放的中国确实需要了解和学习外界各种先进的知识,所以这些不管能力如何,但是带着“留学”光环的学者们归国后都会被高看一眼。他们个人毋庸置疑成了美国这种做法的获益者,如今一旦被旧日恩主拒之门外,就不由得产生了万分的委屈。诸如上面截图中《纽约时报》中这篇报道提及的那位学者委屈的将中国描述为“一个警察国家,政府官员来敲门时候岂敢拒之门外?”然后就伤心自己没法去探望正在美国留学的儿子了。

当然了,毕竟是著名学者,虽然价值偏好存在于胸可还是能够注意到社会的变化。他也承认"过去的四十年里面,我们这一代人从中美的良好关系中获益颇多,但是未来可能有所不同了,我儿子那一代人就觉得美国既不可能提供什么帮助也并不友好。”

没错,中国经过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在许多方面虽然距离美国还有差距,不过已经不是好像四十年前那么明显了。因此在较为丰厚物质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对于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的价值观并不很感冒,既然没有价值偏好,那么他们会更敏锐的关注到西方社会走下坡路的现象也就毫不奇怪,于是乎出现了“小粉红”现象。

正是青年一代中国人的自信和重新建立的民族主义信心使得美国人自己的“价值观自信”出现了动摇,近年来美国流传的“原本想通过让中国加入国际贸易圈,通过经济活动反过来促进中国社会发生变革的梦想破灭了。”之类的说法。

一边是物质力量的迅速积累,另一边是物质决定的意识力量再次强大起来,虽然中国仍然愿意在国际规则之下参与世界的运转,但是美国只要看看自己的状态,由此产生的“战略焦虑”就是没法阻挡的。最少今天看来,要想治好美国的“战略焦虑”,只有中国老老实实对美国俯首帖耳。笔者并无意否认美国今天仍然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仍然在科技法律制度等方面存在领先程度,但是对于过去四十年、二十年的趋势,我们如果不做思考,仍然好像这些学者静态的抱着自己几十年前产生的观点不放,那我们必然要被历史惩罚。

其实如果回顾中国历史,我们也会发现在西汉和盛唐时代的中国从来都是有开放主义胸怀的,即便是那时候的诗词绘画和建筑也是宏大开放的,而晚唐和宋代中国国力孱弱,就开始强调“华夷之辨”,诗词建筑也开始婉约甚至搞起曲径通幽了。

今天美国不分皂白的把这些学者统统拉黑,这是美国“焦虑症”还是“恐惧症”发作,我们说不好,跟千年之前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倒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莫非真的是“阳光之下无新鲜事”?但是无论如何这一个病态的行为,显然没有任何效仿的价值。中国要做一个大国,肯定就会有宽大的胸怀,不需要去跟美国计较他们怎么大水冲了龙王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