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知】癌症免疫療法的利與弊

【健康新知】

癌症免疫療法的利與弊

【健康新知】癌症免疫疗法的利与弊

徐駿 作

劉 暢 魯智豪 沈 琳

美國的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的本庶佑兩位科學家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理由是:他們通過抑制免疫負調節機制,發現了新的癌症治療方法。“癌症免疫療法”的思路是通過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消滅癌細胞。目前,在我國,醫生也已經開始應用這一免疫療法進行臨床治療。針對患者和家屬常見疑問,北京腫瘤醫院的專家給予瞭解答。

老張4年前發現乙狀結腸癌後,在當地醫院進行了根治性手術切除,3年前複查發現雙肺轉移,遂開始全身化療,其間因腫瘤進展、無法耐受的不良反應等原因,前後應用多線化療藥物,並聯合靶向治療。近期複查提示雙肺轉移灶再次增大,於是到腫瘤醫院進一步就診。

老張:我已經跟癌症“鬥爭”4年了。最近聽說有了免疫治療療法,什麼是免疫治療?

醫生:免疫系統就好比身體內的警察,它們的責任是及時識別並清除體內的“罪犯細胞”,保護人不受疾病的困擾。然而,有些“罪犯細胞”如腫瘤細胞,它們非常狡猾,能“喬裝打扮”成正常細胞的模樣,這樣警察就無法發現它們了。所以,免疫治療的作用是調節人自身的免疫系統,打破腫瘤的偽裝,進而靠人體自己的免疫力來殺傷腫瘤。現在比較成熟的藥物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比如PD-1抗體(本庶佑發現的)、PD-L1抗體、CTLA4抗體(詹姆斯·艾利森發現的)。

老張:聽說免疫治療不像化療有很多副作用,是不是風險小很多?

醫生:免疫治療雖然不像化療會引起明顯的骨髓抑制、噁心嘔吐等常見不良反應,但也存在著自身獨特的不良反應。體內的“警察細胞”也可能會被過度激活,不僅攻擊腫瘤細胞,還可能攻擊我們自身的器官,引起皮膚毒性、肝損傷、肺損傷、胃腸道損傷等,需要在用藥的過程中密切監測。

老張:用藥過程中如何避免不良反應呢?

醫生:患者在用藥之前,首先要保證其心臟、腎臟、肝臟等功能都在正常範圍,還要排除活動性的感染、活動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為免疫治療可能會加重原有的疾病。其次,在治療過程中,要定期複查肝腎功能、澱粉酶、電解質、心肌酶譜、心電圖、內分泌功能等檢查,若出現新發的皮疹、腹瀉、呼吸困難、心律不齊等症狀,患者應及時向醫生反映,努力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老張:哪些患者效果好?

醫生:有些癌症,如某些類型的淋巴瘤、惡性黑色素瘤等,用這類藥物反應很好。對於消化道腫瘤,約有20%的患者用藥後腫瘤能明顯縮小。並不是人人都會出現明顯的療效,哪些患者適合免疫治療,是全球醫療界都在研究的熱點。現在已知的,存在微衛星(人的一種基因)高度不穩定的腫瘤對免疫治療有很好的反應。也恰恰是因為這一點,美國已經批准PD-1單抗用於所有在微衛星高度不穩定的實體腫瘤。此外,腫瘤高突變負荷的患者療效較好,腫瘤細胞PD-L1的表達越高,也可能更有機會出現腫瘤的縮小,目前還沒有統一的結論。

想知道自己的腫瘤微衛星狀態,需要把腫瘤標本的蠟塊或白片送到病理科進一步檢測。如果您是微衛星高度不穩定的腫瘤患者,非常適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