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型“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咱們常說的“甲減”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甲減)是指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低甲狀腺激素血癥或甲狀腺激素抵抗而導致全身代謝降低及臟器功能障礙的一種臨床綜合徵。起病於胎兒或新生兒稱為

呆小症;起病於發育前兒童者稱為幼年型甲減;發病於成人期,稱為成人型甲減。我國普通人群的甲減患病率約為0.8%-1.0%,女性甲減較男性多見,其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咱們這篇主要聊一下成人型甲減。

成人型“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咱們常說的“甲減”

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身免疫損傷 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最常見的原因,包括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橋本甲狀腺炎)、萎縮甲狀腺炎、產後甲狀腺炎等。

2、甲狀腺破壞 主要由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和碘131治療後引起。

3、碘過量 碘過量攝入可引起具有潛在性甲狀腺疾病者發生甲減,同時也可誘發或加重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

4、過量攝入抗甲狀腺藥物

5、其他 周圍組織對甲狀腺激素抵抗等。

成人型“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咱們常說的“甲減”

由於甲狀腺激素不足或生物效應低下,全身代謝減慢,基礎代謝率降低,耗氧與產熱減少,影響全身多系統的功能活動。透明質酸、黏蛋白、粘多糖等在各組織內浸潤出現粘液性水腫為本病的病理特徵。

臨床表現

本病多見於中年女性,男女之比約1:5-10。大多數起病隱匿,發展緩慢,早期表現缺乏特異性。臨床複雜多樣,其中重要而突出的表現為少汗、動作緩慢、低體溫。

(一)一般表現

1、代謝綜合徵 逐漸出現易疲勞、乏力、少言懶動、皮膚乾燥少汗、怕冷、體溫低於正常、體重增加等低代謝表現。表情淡漠、面頰及眼瞼虛腫、面色蒼白、唇厚舌肥,呈“粘液水腫性面容”。全身皮膚粗糙少光澤、手腳掌呈薑黃色、指甲厚而脆。全身組織器官可有不同程度的水腫,下肢水腫呈非凹陷性,嚴重者漿膜腔可以有積液。

2、精神神經系統 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抑鬱、嗜睡。

3、心血管系統 心動過緩、心音低純、心濁音界擴大,血壓偏低,超聲可發現心包積液,久病者常可併發冠心病。

4、消化系統 食慾減退、腹脹、便秘、鼓腸,可導致缺鐵性貧血。嚴重者出現粘液水腫性巨結腸或麻痺性腸梗阻。

5、內分泌系統 性慾減退、男性陽痿,女性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或閉經。

6、肌肉與關節 肌肉軟弱無力,亦可有暫時性肌強直、痙攣、疼痛,胸鎖乳突肌、股四頭肌和手部肌肉可以出現進行性萎縮,腱反射的遲緩期延長。

成人型“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咱們常說的“甲減”

(二)粘液性水腫昏迷

粘液性水腫昏迷是甲減威脅生命的嚴重併發症,見於病情嚴重的患者,多在冬季寒冷時節發病。主要誘發因素為寒冷、感染、手術和使用麻醉和鎮靜藥物、TH替代治療中斷、嚴重軀體疾病等。表現為嗜睡、低體溫(<35℃)、呼吸減慢、心動過緩、心音微弱、血壓下降、肌肉鬆弛、反射減弱或消失,甚至出現休克、昏迷、心、腎功能不全而危及生命,死亡率較高。

成人型“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咱們常說的“甲減”

預後

成人型甲減主要影響代謝及器官功能,及時診治多具有可逆性,預後取決於起病的緩急和病情輕重。本病一旦確診即須終身依賴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正規治療療效較好,大多數患者經過治療能生活自理堅持工作,病情重者可死於甲減危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