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類不先從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開始探索,而是直接跑火星去了呢?

時間史


太陽系大概的結構是這樣的:

太陽佔據了99.86%的質量;其他所有的八大行星、十幾顆矮行星、幾百顆衛星、幾千顆彗星、數以億計的小行星、無法統計的柯伊伯帶天體、更無法統計的奧爾特雲、更更無法形容的各種星際物質,總共佔了剩下的0.14%。

整個太陽系,太陽/木星/土星的質量分佈是這樣的,其他的所有沒必要畫了,反正你揉眼搓瞎了也看不見,來自wikipedia


一個木星,就佔去了剩下這些總物質的60%以上;而土星,又只是排除木星總物質的60%以上;

土星吧,大概等於95個地球;地球吧,大概等於20個水星。那咱就不說剩下的了。

可是,咱還去水星不?

去啊,萬一有水呢?老祖先都給它起名叫做水星嘛。

然鵝,老祖先起名水星的意思是:

水星可視狀態很差,總是處在晨昏狀態才能看到,星等區間變化大且亮度低,總是黑不溜秋;陰陽五行,以水為玄(黑),叫你水星不怕你驕傲。

總之,水星跟它有木有水,怕是半美分關係都木有!

封建迷信好不好不評價,咱們來談科學,

地球距離太陽1.5億千米,接收到的能量(太陽能量的22億分之一)就強大到足以孕育地球上所有生命。

水星平均距離太陽僅有6000萬千米,這意味著它在接受太陽更瘋狂地炙烤。它面對太陽的一面溫度可以高達430攝氏度(中餐的大火爆炒也僅僅300度以內),而背對太陽的一面則是低至-170攝氏度的極寒地帶。

信使(Messenger)號探測器記錄而來的水星全景©NASA


水星太小,引力不足以維持任何大氣,完全真空。

同時,越小的體積就越容易散失熱量。在已經億萬年演化後,水星現在內部地質活動幾乎為0,所以也不會產生足夠強的磁場。

因此,在它僅有地球1.1%強度的磁場保護下,根本無法抵禦太陽附近強大的太陽風和電磁輻射,導致水星是個完全不可能孕育生命的蠻荒之地。

這就相當於天天把你放在剛爆炸完的切爾諾貝利,讓你一邊看文章一邊點贊一邊轉發一邊還關注專欄一邊還關注作者,顯然完成這一套操作是不可能的。

同時它距離太陽最近,運轉速度也是所有行星裡最快的,達到了驚人的47.8千米/秒,大幅超過地球的29.8千米/秒,它也因此獲得了西方神話傳說裡飛行使者-信使神的美名,墨丘利(Mercury)。

這使得對它的探測極其艱難:航天器一旦離開地球向軌道內側的太陽飛去時,便會被強大引力不斷加速越飛越快,而小小的水星不僅在太陽系最內側、運動速度最快、且引力極小、引力影響範圍極小,導致航天器極難跟上並在它附近做環繞運動,至少人類現有技術不可能實現直接剎車留在這個軌道。

為了能夠環繞它,基本上航天器必須不斷藉助金星和地球的引力影響改變飛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相當於蹦床時為了達到某個點花很長時間不斷蓄勢,對它的探測普遍要耗時數年。一步一步調、極其耐心,才有可能。

別人家星際探測都是一錘子買賣,但探測水星得連續敲好幾錘子買賣,其中任何一次敲錯,就完了。

而即便到了水星附近航天器也要面臨太陽的巨大熱量和高能輻射干擾,進一步加大了探測難度。

因此人類歷史上僅僅有NASA的信使號(Messenger)完成了環繞水星這一使命。


人類航天搞了這麼多年,真的只有這麼一個實現了!

以上,水星對於人類渴望的星際移民和開發而言,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我覺得不必多解釋了。


太空精釀


水星距離太陽是比較近,但是它距離地球很遠啊,最近距離0.92億公里,是金星距離的2.5倍,是火星距離的1.5倍,距離地球近才更有利於人類探測。

人類探測器由於攜帶的燃料有限,難以持續加速,因此需要利用行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加速、改變航行方向,同時距離越遠探測器的操控就越困難,需要精確預測引力環境的變化,提前設定好程序,使探測器可以準時地啟動探測器的推進器進行加速或者減速等操作。水星距離太陽最近,但是與地球之間的最近距離是0.92億公里,更不用說因為行星的公轉,相對位置在時刻變動,實際上飛行器飛行的距離要遠遠大魚0.92億公里,操控難度非常大。

以往人類也探測過水星,但目前位置只有1次,前不久日本和歐洲合作研製的探測器升空,預計需要7年到達水星,將是人類歷史上第2個到達水星的無人探測器,但是7年的時間也無法保證這枚探測器最終順利入軌並開展工作,有失敗的可能。相比而言,歷史上人類對金星和火星的探測次數最多,都有幾十次,因為距離地球近,比較好操控。

人類對太陽系天體的探測和歷史上人類的遷徙路線一樣,只能由近及遠,隨著對宇宙認識的進步、隨著人類科的發展進行,先做好眼前的,探測月球、火星,磨練好技術,才能逐漸探測更遠的天體。


來看世界呀


人類對太空的探索活動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並不是必須根據某種規律或者順序來進行探索計劃。如果真的強迫性的必須從水星開始逐步向外探索,那真的是捨本逐末了。

人類對其他行星的探索,可能有很多目的,譬如探索外星生命、尋求資源、開闢第二故鄉等,但我覺得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也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想到,那就是通過對比來發現我們的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單純的研究地球是不可能得出這樣的結論的,而這樣的結論有助於我們認識宇宙,認識自己。

出於這樣的目的,金星和火星這兩個同處於太陽系宜居帶內的行星就成為了探測的熱點星球。只不過對金星的研究使我們很快否決了繼續深入探索金星的計劃,畢竟四百多近五百攝氏度的高溫、九十倍於地球大氣壓力的氣壓,實在很難想象這個星球能夠有生命的存在。而相對較近的火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研究的主力方向。畢竟火星和地球也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的。


反觀水星,距離太陽太近,白天溫度也能達到400攝氏度,晚上溫度卻急劇下降;沒有大氣等,可以肯定是一個氣候極端的世界。早期水星可能遭遇過十分巨大的碰撞,地表附近大部分物質都流失了,只剩下一個巨大的內核。擁有一個可能是太陽系行星最大的鐵核,卻只有很小的體積,這樣一個星球,用來給人類提供金屬資源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於其他方面?抱歉,遠沒有火星有吸引力。

最重要的一點,航天器到達水星很難,真的很難。相較水星而言,火星探測簡單了不是一點半點。有這樣一個問題,說在地球上發射一個飛船,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脫離太陽,一個是撞向太陽,問哪個更難?也許大部分人都會說脫離太陽更難一些,但實際上撞向太陽需要的能量比脫離太陽需要能量要多的多。道理類似,從地球到水星,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減速。在地球的軌道上不斷減速然後墜向太陽,接近水星。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不斷減速、不斷調整,否則根本無法進入水星軌道。這個過程需要的燃料比去火星需要的燃料要多的多。



正是由於探測的目的性和技術限制,目前人類對水星的探測活動並不多。


張家小智兒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乍一看,這似乎很奇怪,因為著陸並不難。它沒有大氣層,也不像金星那樣被均勻地炙烤,它是一個有趣的探索地點。它可以為太陽系的形成和行星的形成提供一些非常有用和有意義的答案。

但是,它離太陽太近了。它有一箇中偏心率到高偏心率,這意味著它的遠日點和近日點是非常不同的。而水星的軌道使得從地球上尋找著陸的方法變得非常棘手。到達水星需要大約5年的時間。

它離太陽那麼近,確實有一些額外的挑戰。溫度範圍和輻射是有關科學儀器的兩個重要考慮因素。不管怎樣,大部分科學儀器都可以在軌道上完成。如果我們能找到它,可能會有一些有趣的發現,但這並不是真正必要的。

它也不是未來殖民的候選地址,因為它的表面條件非常惡劣,包括缺少大氣層、異常高溫、磁場非常弱、水非常少、輻射非常大、白天非常長等等。

這使得它在政客和公眾中不那麼受歡迎,而這些人則是在很多方面影響著太空計劃的方向。

不過,歐洲首個水星探測任務“比皮科倫坡”(BepiColombo)在從CSG(位於南美洲法屬圭亞那)成功發射後,正在向水星進發。這是歐空局和JAXA的聯合項目,將於2025年底左右進入水星軌道。

由於從地球匹配水星軌道的複雜性,它需要先完成繞地球、金星和水星的9次行星飛行,以引力幫助探測器改變速度和方向。然後再2到5年後結束。


萬物未解之謎


為什麼人類不先從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開始探索,而是直接跑火星去了呢?

希臘神話中代達羅斯的兒子伊卡洛斯用蠟和羽毛做的翅膀在逃離克里特島時,因為他飛得太高,距離太陽過近,因此太陽融化了蠟最終伊卡洛斯跌落到水裡淹死了....

而這就是我們不去水星的原因之一,水星距離太陽不到6千萬公里,表面最高溫度是427度,而最冷則是-173度,這個和月球低溫差不多,但高溫卻是月球好幾倍的去處!水星繞行太陽一週為87.968個地球日,每公轉2周同時也自轉3圈,差不多就是公轉大半圈的時候自轉一圈,這導致水星的晝夜有點混亂,因為公轉也會導致晝夜現象,而自轉的晝夜可能會被公轉打斷....有點暈了!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水星的夜晚和白天都要比月球上長得多!嫦娥四號在月球上的夜晚是休眠的,在水星上可能休眠時間就更久了....因此人類前往水星的探測器最多僅僅是圍繞而從未有過登陸!

一張人類探索太陽系的超級大圖,前往水星的僅有兩個,當然現在又有一個正在前往水星,這就是日本有歐空區合作的“貝皮科倫布”!

“貝皮科倫布”探測器飛抵水星示意圖!當然看這架勢根本就不是去登陸的!

而火星則處在太陽系宜居帶外圍,距離太陽約2億千米,火星赤道地區最高溫度可達15-20度,但夜間由於火星大氣稀薄保溫性能差溫度將低至零下80度,甚至最低可達零下-140度左右!但對於探測器來說這個溫度完全可以接受(關鍵是火星晝夜時間與地球差不多,探測器挨凍也只需要12小時左右),而人類未來的登陸後則只需要稍稍處理即可抵抗這個低溫....

成功登陸火星正在工作的或者已經退役的探測器,加上最近登陸的洞察號已經有8個了....

而未來的火星極低則只需要稍稍覆蓋火星表層土壤即可起到保溫效果....這對於人類的基地建造成本將是比較低的!

“兩權相利取其重、兩權相害取其輕”那麼是否要加上第三句呢?兩難相擇取其易嘍.....先易後難,太陽系的岩石質行星和衛星,只要未來技術足夠,都將可以成為人類未來的聚居地!但至少在摸索階段,還是來個容易點的吧!!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簡單幾句話。

一,因其自轉方向與公轉方相同,其公轉週期88個地球日,自轉週期59個地球日,就是說我們在地球上過一天,那麼水星上就得過去了176天了,是不是“度日如年”那。

一,水星距離太陽太近,才5791萬千米,在水星上看太陽比地球看太陽大2·5倍,由於其自轉公轉那麼快,導致水星朝向太陽的一面長時間受太陽的炙烤,溫度幾近500度了,而另一面永無太陽照射,溫度永遠在零下173度。

三,水星沒有水

四,水星沒有空氣,因其引力太小,吸引不了大氣。

純屬想當然,鍵盤俠自娛自樂呵!不必當真!

就這樣的。





宇麟321弘揚正能量


沒有必要,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一顆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最小的一個,並且只有一個鐵質內核外層的背流星炸飛了,也沒有大氣層,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離太陽太近溫度高就是一個熾熱的大鐵球,我們探索地外空間起主要目的還是想星際殖民,或者去外星開採有價值的礦物,通常首先瞄準的就是類地行星,太陽系內以我們的目前的科技水平只能在太陽系內找,有可能的一個金星一個是火星,金星還是太熱氣壓高並且充滿了危險的硫酸,要知道地球的衛星月球太陽下有一百攝氏度,照不到太陽零下一百多度,因為月球沒有大氣層保溫,金星的大氣太濃密啦,有幾百個大氣壓。

最有可能改造環境並進行太空殖民的在太陽系內就是火星,他的大小溫度氣壓和地球相差不大,是有可能進行改造增加溫室氣體,這個難度比起其他的行星來說要低得多。



民樂殿堂


因水星和金星,拒離太陽太近,溫度太高,沒有動植物生存的空間,火星離太陽遠,地球近,太陽熱,光是從遠住近收縮,而變化的,說明人有可能,從火星來地球,去往火星去找歷史足跡,和發現外星有人,解開宇宙之謎,將來幾十億年後人類的家園,可能是金星,水星去過日子了。????


張銘博


剛查了一下,水星是冰火兩重天,陽面427度,陰面-108度,根本沒去的必要,距離也是很遠,從距離來看肯定是從火星和金星來考慮,金星佈滿氮和甲烷有火山,還有含有酸雨的粘稠大氣,火星是最好的探索行星的選擇


Dr元126075905


很簡單,這些環繞太陽的行星,都要逐漸進入太陽裡邊,繞著太陽飛著就被吸進去了。火星或許是幾億年以後的地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