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电商老二?刘强东与黄峥的宿命一战

拼多多与拼好货尚未合并时,京东和刘强东是黄峥面前的一座大山,2018年开始,黄峥几乎不再提京东和刘强东,他的眼里只有淘宝和蒋凡。2016年3月,接受媒体采访时,黄峥说,

“刘强东也是在慢慢会变老的”,“时代是一浪推一浪,很难相信30年后中国电商还是现在这些大佬”。

那时候的黄峥,很有志气,现在的他更懂得小心翼翼隐藏自己,他没有刘强东的“霸气外露”,野心是更大了。


谁才是电商老二?刘强东与黄峥的宿命一战



70后的刘强东,80后的黄峥,焦灼在电商老二的战场。如果乌镇再启饭局,围坐马化腾左右的,应该是黄峥与王兴。2018年完成了拼多多对京东的超越,黄峥也完成了对刘强东的超越。

苏北农村出来的刘强东做了京东,浙江省城杭州出来的黄峥做了拼多多。

刘强东过去几年一直强调京东“下沉”,走进县镇,走进乡村,他也去农村挂职“村长”,刘强东诸多言论在极力讨好“五环外”的人;黄峥过去两年的发言,更像是向“五环内”人群证明自己和拼多多,一篇投放各个媒体的《贵族水果消亡史》植入了他的某种理念。

拼好货前,黄峥见过刘强东两次,2007年黄峥从Google离职,考虑做电商,因步步高段永平私交甚好,就想着从电子产品切入,黄峥就去国美、苏宁站柜台,再后来段永平把步步高一块电商业务给了黄峥,黄峥成立了欧酷网,由步步高控股,这一年,京东营收不过5亿,从“京东多媒体网”正式更名京东商城,今日资本投资了京东,刘强东决定豪赌一把,自建物流。

欧酷与京东定位类似,不过,2010年黄峥做了个意外的决定,6月欧酷卖给了“兰亭集势”,兰亭集势创始人郭去疾与黄峥曾是Google的前同事。这一年,京东GMV102亿,欧酷是6000万,刘强东也是微博的网络红人,回忆这段历史黄峥曾说,“一定程度上讲,我跟他是两代人,我需要用自己的身家性命跟他拼吗?没必要”。事实证明,黄峥这个决定,很明智,那时上海还有家叫“易迅”的公司,也是类似定位,后面的故事是,腾讯控股易迅,狙击京东,再后来易迅作为嫁妆,腾讯入股京东。

此后两人轨迹与两家公司的故事,如你所知。2018年属于黄峥,失意者是刘强东,这一年拼多多IPO,刘强东遭遇了明尼苏达大学性侵疑案,拼多多在2018年年度活跃买家超越了京东——当然,京东还有它的护城之河,京东覆盖一二线城市,有它的京东物流,并且,GMV与客单价都是高于拼多多的。

黄峥在回顾创业历程时曾说,“田忌赛马,能在整体资源劣势的情况下创造出局部的优势,进而有机会获得更个’战役’的胜利”,拼多多与京东这场不对等的竞赛或错位竞争,胜利的天平开始从刘强东倾向黄峥。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所谓宿命,有太多不可言说。

“山沟沟里飞出金凤凰是小概率事件”,黄峥写自己求学故事时这样描述的,“大部分富二代,特别是官二代是非常优秀的”。黄峥与刘强东,都属于“金凤凰”小概率事件,但对待过往两人有不同的心态:黄峥一直认定自己是幸运的人,他的讲述,很平,很缓;刘强东讲述是励志与奋斗,自然也就充满苦楚与艰辛,也容易给人以“苦大仇深”的错觉。

幼时定基,少时勤学。我们都难以逾越自己的童年。

刘强东与黄峥有着不一样的童年与成长路径:刘强东的童年,在宿迁来龙镇,宿迁名人有陈光标、宗庆后,还有项羽和刘强东,刘强东祖辈是运河跑船的“商贾”之家,新中国后有公司联营、文革等,便家道中落,童年记忆中,刘强东在接受FT中文采访时说,在18岁进大学前,他每年只能吃到一两次肉,“6月份之后,我们一直吃玉米。早上吃玉米粥,中午吃玉米煎饼,晚上吃一点玉米馒头,非常硬,难以下咽,嗓子都会出血”、“9月分后我们开始吃红薯,中午吃红薯煎饼,晚上吃红薯干”。刘强东自述,自己曾是“孩子王”,他是怀着要做官的理想,去了人民大学读社会学。做官的理想在专业面前幻灭后,刘强东在大学就开始尝试各种方式赚钱,倒卖图书,帮人誊写,帮人编程,他在大学时就买了自己的大哥大。


谁才是电商老二?刘强东与黄峥的宿命一战



黄峥的成长,他用“狗屎运”形容自己,他是杭州市郊,家境一般,却是小学学校前后9年里唯一一个考入杭州外国语学校的,这所学校六年制初高中,只出不进,90年代初就有外教老师,也有外国中学生过来交流,幸运的还能出国做home stay,除了成绩优异的考入生,还有交赞助费进来的,初一开始学生要强制住校,晨跑到晚自习,都在学校,这其中有很多都是富二代、官二代。中学毕业后,黄峥保送去了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大一时黄峥入选了Melton Foundation,这是由Verifone创始人创立的,他也投资了AOL和PayPal,黄峥说,看到柏林墙倒掉后,Verifone创始人意识到世界将发生很大改变,于是他产生了个想法:每年在全世界选一些年轻学生,让他们长期互相交流、共同成长,未来他们就可能一起为世界带来一些正面改变。Melton Foundation在全球包括中国浙大、印度、东德、智利和美国的黑人地区每年选5个人,入选后就有一台电脑和全年免费上网,让你和其他地区的同龄人用邮件等网上联系,然后每年大家飞到每一个成员国,呆在一起19天左右开年会,一起讨论一起玩…

刘强东的第一次创业,是大四时在人大西门开餐厅,他从父母、亲戚那里借来24万元,在大学毕业前就赔掉了本钱,不到半年时间,后来的回忆中,刘强东认为自己对员工太好,员工辜负了他的信任,疏于管理,造成亏空;黄峥研究生毕业前后,先去微软实习,毕业后选择去了Google,那是2004年,Google三年从业经验,对黄峥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除了财务带来的富足,还有管理上的,“Google让我有机会近距离的体会和理解国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的难,以及和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竞争”,他说,跨越空间和文化的障碍,获得公司总部100%的信任和授权就是一件很难的事…


大学毕业后,刘强东去了一家“日资”企业工作,一是为了还债,二是要学习日本企业的管理,这家公司叫“日宝来福”,是中国最早的“传销”公司,1998年4月国家颁布了《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刘强东在日宝来福动荡前离开,回到宿迁老家,准备二次创业,他在中关村开始摆摊。中关村数码卖场曾被戏谑成“骗子一条街”,对于太平洋数码城的关张时,刘强东在微博上发言说:“其实不是京东们革了你们的命,而是你们自己!扪心自问,你们做了多少偷梁换柱的勾当?卖了多少水货假货?暴打了多少客户?这是因果报应”。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写道,“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变成怪物。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黄峥与刘强东的创业之路,都是筚路蓝缕,黄峥比起刘强东幸运的是,他有个更幸福的童年,成长路也更顺利,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昨日种种,造就了黄峥的淡然,当然也造就了刘强东的壮怀激烈与“苦大仇深”…

刘强东,言必称“兄弟”,写信必用感叹号,作家王如晨说,这是一种崇尚“力”的男性意识,它不够多元、多样,无形中也影响女性意识,包括公司形象与品类扩张;资深媒体人谢梦遥说,读刘强东的公开信,“那么多感叹号像是流着愤怒的鼻血写的稿”。

谁才是电商老二?刘强东与黄峥的宿命一战


每每忆往昔峥嵘岁月,刘强东都忍不住“感叹”,最近的两封公开信,他分别用了25个和23个感叹号。最高纪录是在2013年,京东获得7亿美元融资后,800字的公开信中,他用了40个感叹号。胸有块垒,心有执念。

黄峥很少有惊叹之举,言行举止更显得平易且近人。影响黄峥的,除了Google还有巴菲特以及段永平、丁磊等人,一路有贵人扶持。当然,黄峥与刘强东其实本质上是同一类人,他俩的共同特点,除了腾讯这一股东外,还有就是对公司控制权的掌控。黄峥是拼多多最大股东,占股46.8%,刘强东握有京东近80%的投票权,黄峥牢牢掌控拼多多,刘强东牢牢掌控京东。

两人不同之处在于,刘强东的京东更像是一个帝国,他比黄峥更孤独,京东内部真正获得他充分信任的高管,其实并不多。黄峥之下却是有他的团队的,董事会和高管中,大部分成员都是跟着他创业,从欧酷到寻梦游戏,一直到拼多多。

其实,早在2016年京东就上线了拼购业务,作为腾讯系最早的电商“天选之子”,京东却并没有充分利用微信网络,京东内部并不看好拼多多,有高管认为“拼多多模式简单粗暴,低价策略吸引的都是价格敏感性客户。这注定了中高端人群也许永远不会去上面买东西”,这样的笃定,源头是刘强东。京东和刘强东的眼里,只有阿里,当然,即便如此,刘强东对阿里,也是嗤之以鼻的仇恨。直到2017年,京东才有了危机感,2018年1月,京东与蘑菇街成立合资公司,试水社交电商,这年618,刘强东在中欧商学院分享时说,“社交电商的最大问题还是传统电商十几年没解决的问题,存在大量的假货、劣质货”,“假货现象在社交电商中更加普遍,商品价格便宜到一定程度时,对消费者没有好处,是浪费了钱而不是省钱”。

2018年刘强东在美国接受采访时,问到拼多多,刘强东与往日信心满满一样地说,“不论零售商业现在和未来怎样改变,有三家事从来没变过,对于消顾客来说 他们只在乎质量、价格、服务,所以,我不是很在意不同的商业模式,我只在意顾客的体验,如果你在中国购物过几次,也许只要三次,你就会有自己的答案了”。

事后刘强东否认自己言论是针对拼多多,他说自己并没有贬低拼多多的意思,他说几乎有所电商公司创始人一直私下里都是朋友,包括李国庆、陈欧、卜广齐、沈亚和黄峥。刘强东亲切地称呼黄峥英文名Colin。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拼多多的崛起,是京东与腾讯战略合作的失败。

拼多多孵化从2015年开始,这一年,腾讯与京东启动了“京腾计划”。2016年,拼多多与拼好货合并,此后,腾讯入股,京东与今日头条宣布战略合作,推出“京条计划”。拼多多的崛起,是在2017年,也是这一年,京东先后与百度、360,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一系列的“京X”计划。一系列的“京X计划”,有些舍近求远,京东并未如拼多多那样,真正挖掘微信社交的资源。京东重视拼多多,还有一个背景是,2017年开始,腾讯启动了“智慧零售”战略,绕开京东,面向线下参股传统零售。

谁才是电商老二?刘强东与黄峥的宿命一战


Diss也好,鄙夷也罢,刘强东对待淘宝,对待拼多多,总是自信满满,信誓旦旦。与他不同,黄峥在媒体面前总是谦卑地说,拼多多还是个年轻的公司,需要向阿里、京东学习,他说,“作为后来者总是会受到质疑”。

刘强东看到的是“货”,黄峥看到的是“人”和“人群”。

在刘强东一贯的论述中,京东核心是围绕供应链的一套完备的封闭体系,黄峥曾对腾讯说,“腾讯电商失败是因为他们理解电商是流量*转化率=GMV,流量逻辑在今天是无法成功的,腾讯有全中国最大的流量,投了一堆垂直电商,如果按照这逻辑腾讯早成了”,黄峥的这段话,其实也是京东为什么没有成功借力微信的原因,流量逻辑是上一个时代的产物

刘强东有感染力,更有煽动性,也懂得传播,每次发言总是信誓旦旦,他喜欢用“绝对”的言语。感染力、煽动性背后,隐藏着暴力的倾向,刘强东善于从灰色中分离出白和黑用来制造对立

。凡事皆有利弊,刘强东的煽动性,容易获得传播的另一面是,容易招来质疑。

与刘强东的“无畏”不同,黄峥心有“敬畏”。黄峥自述,从小会跟爷爷拜菩萨,技术出身的他也曾学过量子力学,黄峥认为“世界人生整体是不可知的,至少是不可精确度量的,是测不准的,是不确定的”,“一切所谓眼见为实的唯物本就是唯心的”。

黄峥对京东的核心理解是,“快递公司干不了电商的事儿,而电商不愿意做快递”。

2019年,刘强东启动了京东集团大刀阔斧的人事“优化”,铁腕裁员,末位淘汰,高管之外,还有京东快递员的“优化”,当然也有京东快递员的薪酬结构调整——取消底薪,降低五险一金比例。刘强东在4月15日以“你们的东哥”向京东快递员解释了他的初衷,这封信,他用了23个感叹号。

一位前京东高管评价京东过去两个月的管理风暴说,“支持,矫枉必须过正”。

美团点评CEO王兴曾说,“接下来几年,看拼多多的黄峥和淘宝/天猫的蒋凡这两个非常聪明的人如何较量,应该会很精彩”。2017年乌镇饭局上,王兴与刘强东围坐马化腾左右,未来若还有乌镇饭局,马化腾左右的,应该是王兴与黄峥。

企业是创始人意志、品性与智力、格局的延伸,刘强东与黄峥,分别决定了京东和拼多多的未来与格局,淘宝的挑战者,从70后刘强东变成80后黄峥,是不是某种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