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成智慧社區破題關鍵

 社區管理面臨各種難題

一直以來,社區內部管理都是相互獨立,社區內部基本靠物業人員增加體現服務的多樣化,同時社區與整個城市是脫節的,管理部門無法及時瞭解各個社區情況,當社區出現異常事件時,物業人員處理效率低,尤其是一些老舊小區,缺乏人員管理,城市管理無法觸及,成為社會穩定的重要隱患。

從社區管理難題中我們可以發現,社區人口管理是重中之重,面對川流不息的人流,如何區別訪客、社區服務人員、非法入侵人員等,人工是無法做到的。另外,社區管理還需要為業主提供更佳的居住體驗。同時,社區內部車輛管理也是目前社區秩序管理的難題,車輛佔用消防通道、公共區域或亂停亂放現象屢禁不止;無證攤販、商鋪佔道經營也是社區管理及執法難題。

近些年各地重視社區的信息化建設,例如上海政府曾發佈“城市管理精細化三年計劃”,明確規定三年內(2018-2022)建設完成智慧社區,並且這是一種由政府出資並主導的側重於智能安全系統建設的智能社區商業模式,這種模式將大大推動上海智慧社區建設的步伐,並對全國智慧社區的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人工智能技術成智慧社區破題關鍵


AI應用成破題關鍵

目前,各地湧現多種圍繞社區的智慧解決方案,其中基於深度學習AI應用落地成為社區事前防範、事中控制、事後處理的全方位應用。

從AI進入安防領域開始,人工智能就成為安防發展應用最急切的需求。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算法,實時分析視頻內容,探測異常信息,進行風險防控,以高效、簡單的方法提升視頻應用價值,將原先被動監控轉變為主動預防,全面提升安全防範能力。而人工智能又是智慧社區能夠發展的最為基礎的技術。

安防領域海量的視頻、圖片數據為基於深度學習架構的人工智能算法提供了多維訓練樣本,促進算法性能的提高,併成熟應用於其他行業。同時,在目前大部分智慧社區構建過程中,安防已經成為智慧社區必備的軟硬件設備,智慧社區也是安防最具市場空間的應用領域。因此伴隨著AI賦能安防,智慧社區也實現了智能化變革。

以社區治安為例,人、車、物為核心的綜合實戰應用是視頻監控的一大挑戰。人臉識別、車輛分析、視頻結構化算法提取視頻內容,檢測運動目標,分類為人員屬性、車輛屬性、人體屬性等多種目標信息,結合公安系統,分析犯罪嫌疑人線索,為公安辦案提供了有效的幫助。

另外,在智慧社區,通過物業公司的智能門禁、車輛道閘、車位鎖、門鎖、廣告欄等產品組成的系統,能夠精準的進行人員甄別。隨著AI技術的廣泛推廣和系統集成程度的成熟,人員通道管理可採用原有發IC卡、身份證、指紋、二維碼等多種認證方式通過後進入;也可藉助智能AI攝像機,自動識別小區業主及常住住戶,無需業主手動,系統識別確認後自動開門、點亮對應樓層。

智能聯動對每個進出人員都可以進行人員圖像抓拍、識別,以便在發生意外情況時,可以隨時調取事件記錄進行查詢。訪客在信息確認後,系統同樣支持對訪客進出指定單元樓棟的刷臉開門和呼梯應用。

基於人臉識別等智能算法應用,為業主及訪客提供了更安全和便捷的出入管理方式。同時在車輛出入口管理方面,預先採集業主車牌和車臉信息,出入口系統支持高效的車輛識別聯動閘機放行,也支持訪客預登記的車牌識別放行,無需再次驗證,同時訪客來訪的信息可被推送到被訪者的可視對講室內機。車輛出入口對進出小區車輛進行管理,如車牌抓拍、遠近距離讀卡識別、進出時間、道閘聯動,臨時進出車輛和業主(常住)車輛區分,做到“合法順暢出入、非法有效阻止”。並記錄過車信息,形成車輛進出行駛軌跡,為後續的管理提供詳實的數據記錄。

除了人車出入管理以外,在社區內重點人員經常出入場所部署信息卡口獲取虛擬身份信息,輔助人員軌跡、真實身份研判、策略布控報警的大數據分析應用。部署精確化、監控網格化,形成一張“天羅地網”,網羅通過WiFi的上網行為信息,構建人員身份信息庫。基於物聯網技術,並與視頻相互配合,為管理部門提供更多的研判和管控服務。

小結

人工智能技術仍在不斷完善,在安防行業應用案例層出不窮,全國各省公安廳已經陸續開始建設全省靜態人像數據庫與非標人像數據庫,解決視頻偵查“最後一公里”的難題。未來,安防行業在智慧社區的應用模式會越來越多,關鍵是將技術與行業需求相結合,切實解決行業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