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人們討厭清朝?

國軍一級上將任睿鋒

對於滿清的歷史定論,現在國家沒有發話,普通民眾對於這個問題大部分是不關心的,網絡上有一些兩極化的觀點,但是均不代表社會主流。清史目前還在編撰當中,實際上到現在還沒有形成初稿與這個也有密切關係。

因此,說人們討厭清朝,這種說法沒有事實依據。

那麼如何在歷史上定位滿清王朝?

首先,對滿清王朝的評價不宜過高也不能過低,只能居中。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一,滿清王朝處於中國傳統社會的衰亡階段。這種歷史環境導致了滿清王朝不可能作出開創性的貢獻,當然不能給予最高評價。第二,滿清王朝在晚清時期的表現實在糟糕。評價一個事物,結果是最重要的。以這種表現要取得高度評價,無異於天方夜譚。第三,滿清國祚將近300年。如果將滿清視為一個低水準的王朝,那麼無論如何不能解釋這麼長的統治時間。

其次,要將滿清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目前網絡上的兩極化評論,實際上都將滿清割裂成兩個階段。鼓吹滿清,筆墨都會放在古代階段;痛斥滿清,炮火就會集中在近代階段。實際上,分期是為了歷史研究的方便,並不意味著社會在分期時點附近會有顯著不同的性質差別。從社會形態來看,晚清時期和之前沒有本質不同。少數地區如上海等地的近代化浪潮,由於影響面實在太小,並不是晚清時期社會的主流形態。作為整體觀察滿清這個王朝,既可以從晚清的表現,反推出康乾盛世其實有很大水分;也可以從清代早期較為優秀的對外戰爭能力,知道晚清時期對外戰爭失敗在於一個傳統國家根本無法戰勝一個近代化國家。

再次,滿清的少數民族身份對於中國的歷史發展的影響也是兩面的。從正面角度看,滿清的少數民族身份,使得其在處理民族問題時更為慎重,也更能理解少數民族的心態和利益訴求。總的來說,滿清的民族政策和邊疆政策是中國古代王朝當中最為成功的。但負面影響也不能忽視。出於對漢民族的猜忌,滿清前期的文字獄十分嚴重,這就禁錮思想,遲滯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後期的時候,為了維護一己之私,不惜對外出賣國家利益。

最後,歷史評價不是做生意,不可以簡單地將貢獻相加然後減去損失,然後給個結論。

平心而論,漢代對中國的歷史發展有奠基之功,唐代是中國古代發展的高峰,這兩個王朝可以被列為第一檔。宋代雖然未能完成統一,後期又偏安東南,但在經濟文化上卻有獨到之處,可以單列為第二檔。明清兩朝,守成為主,開拓不足,可以列為第三檔。元代,國祚不長,且破壞遠多於建設,只能列為第四檔。

這個結論也許讓明粉和清粉都很不滿意,但實際上,這兩個王朝時間相鄰,同處一個發展階段,國祚又差不多,清代又大量承襲明代制度。給予相同的歷史地位是非常合理的。


zyb38537240

簡單說,這是由於清朝自己造成的。



1.統治殘暴。清朝前期對各族人民特別是漢族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各種大1屠1殺,廈門之屠,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等慘案,可謂罄竹難書。另外,僅一個剃髮易服政策,就是造成4000萬以上無辜平民的死亡,使得明末接近2億的人口到清初只剩4000餘萬,具體我另一篇文章有專門介紹,或者參見高王凌《明清時期的中國人口》等專業書籍。其他圈地、投充、逃人以及有意思削減蒙古族人口等,罪孽深重,血型累累。



2.喪權辱國。清朝1840年以後的歷史,可謂慘不忍睹了,喪權辱國,簽訂不平等條約之多,歷史上絕無僅有,屬於中國歷史上最屈辱、最黑暗的時期,從康熙開始到末期,清朝被迫或稀裡糊塗地簽訂不平等條約,當了無數次的“送子觀音”與“撒財童子”,僅對沙俄就割讓了73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直屬領土509萬平方公里,我屬邦235萬平方公里,另割讓西伯利亞傳統勢力範圍約1000萬平方公里。



3.奇葩語言。“寧與友邦不予家奴”,“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雍正《大義覺迷路》“朕以外國之君主中國之事”,這個不多說。



4.奴化國民。清朝是中國奴性的形成時期,入關以後,清朝的圈地運動,不僅佔有了土地,原有土地上的自由民也成為滿洲貴族的包衣奴才,世代為其奴才,君臣關係上,也日益變成主奴關係,完全失去了清朝以上讀書人那種直言納諫,寧折不彎的風骨。



5.打斷華夏民族精神脊樑骨。由於滿清實行愚民政策,強化奴化意識,讓其統治下的國民,精神日益麻木不仁,國民素質日益低下,那個曾經自信滿滿而又溫文爾雅的華夏民族從此難見,也讓國民日益缺乏創新意識與進取心,國民劣根性大大強化,從精神上打斷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樑。



6.文字獄盛行。清朝從順治到乾隆,一共發生了300多次的文字獄,無數漢族士人慘遭屠戮,乾隆時美其名修撰四庫全書,更是對漢文化的一次清算,毀書比存書更多,而且上交朝廷的許多古書因為不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而被銷燬,使得漢文化受到很大的損失,華夏民族遭受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文化浩劫。



7.斷送中國領先世界的格局。中華民族曾經遙遙領先世界其他國家數千年,即使在明朝後期,中國也不落後世界多少,明朝自明孝宗開始,特別是經過明世宗到明神宗執政的一百多年時間裡,我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工商業的繁榮,超過了以往的任何一個朝代。 有的專家還做過統計,明神宗時期,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一半以上,工業產值佔世界三分之二以上,學術界公認的是,在16、17世紀間,明代曾是世界上手工業與經濟最繁榮的國家之一。



清朝特別是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際地位一落千丈,不要說被西方國家瞧不起,連藩屬國日本,朝鮮及越南都從此不把中國放在眼裡,一直到現在,我們還在填補那個時期所欠下的歷史舊債。



8.毀我衣冠。



附錄外國學者或者外交人員對明清兩朝中後期的評價



1. 馬戛爾尼對清朝的評價: 清帝國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超級戰艦。在過去的150多年中,它之所以沒有沉沒,僅僅是因為有一群幸運的。能幹而警覺的軍官們在支撐,而他勝過其臨船的地方只是在於它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幹的人在甲板上指揮,那它就不會再有秩序和安全了。—馬嘎爾尼(1793)



2. 馬戛爾尼的隨員安德遜說:“我們的整個故事只有三句話:我們進入北京時像乞丐;在那裡居留時像囚犯;離開時則像小偷。”馬戛爾尼和他的隨從團員撰寫了大量的回憶錄,成為了歐洲研究清朝的珍貴資料。在總結自己失敗的原因時,他認為是翻譯水平過低導致的。



美國曆史學家黃仁宇對明朝萬曆時期的評價

1.總的來說,萬曆即位以後的第一個十年,即從1572年到1582年,為本朝百事轉蘇、欣欣向榮的十年。北方的“虜患”已不再發生,東南的倭患也已絕跡。承平日久,國家的府庫隨之而日見充實。



2. “萬曆時代”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非凡。萬曆時期是東西方文明相遇,交流碰撞的時期,西方文明首次叩開了東方的大門,是東西方文明最友好平等交流的時期。先進知識分子組成了西學集團,傳播西方文明。



3. “萬曆時代”時“非君浪潮”高漲,民本主義盛行,是封建皇權統治遇到極大衝擊挑戰的時代。“萬曆時代”是資本主義萌芽方興未艾,是蘊育新型生產關係的時代。



4. “萬曆時代”是首次出現了市民力量和封建統治黨爭的時代,是社會動盪和蘊育社會變革的年代,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十分罕見的,華夏科技文明再次站在世界高峰。



5.英國著名漢學家李約瑟博士認為:“明代海軍在歷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以致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以說都無法與明代海軍匹敵。”



萬曆時期的火器特種兵



萬曆時期的水下導彈



萬曆時期我的火器作戰能力依然領先世界



無敵大將軍炮



萬曆時期的機關槍



萬曆時期的火箭武器




萬曆時期的機關槍雛形



萬曆時期的重武器,大型爆炸燃燒武器,重40公斤



單兵多管火器,明代萬曆時期趙士楨發明


可汗說事

大明帝國由於制度的先天缺陷,政治腐敗,內部爭鬥,管理不善,造成了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身為滿洲族的努爾哈赤及其先祖,本來都是大明帝國的官員,由於大明帝國末年的錯誤的少數民族政策,漢族封疆大吏的借刀殺人,導致了努爾哈赤的祖父,父親,都被故意犧牲掉了,於是,努爾哈赤才為了滿洲族的生存,不得不搞了分治割據。 由於大明帝國的腐朽沒落,難於應對前所未有的內憂外患,僅僅由於爆發了農民起義,北京被起義軍包圍,崇禎皇帝既不遷都,也不招安起義軍,北京城破,崇禎皇帝自殺了之,大明帝國滅亡了。 大明帝國滅亡以後,國家分裂,出現了多個割據政權,大西,大順,南明,大清政權,其中,大清國是最強大的政權。 大清國於是就打著為崇禎皇帝復仇的旗號,團結了廣大的漢族人民,知人善任,任人唯賢,制度先進,管理高效,措施得利,結束了國家分裂割據的局面,消除了戰火,避免了生靈塗炭,重新統一了中國,並建立了皇帝親自參與國家治理的中央集權制的前所未有的強大國家。

大清帝國的大皇帝,明知道西方文明比華夏文明更先進,僅僅由於滿洲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中國傳統的思想過於根深蒂固,儒家知識精英的實力過於強大,因此,他們就不敢拋棄華夏文明體系,儒家思想體系,接受西方工業文明體系,因為他們深知,如果,一旦拋棄了華夏文明體系,儒家思想體系,得罪了掌握國家話語權,國家主要權利的儒家知識精英階層,滿洲族的執政地位,就會不保,國家就會再次滅亡,並走向分裂。 於是,大清帝國一直都在抗拒西方文明的侵襲,包括拒絕開放而引發的兩次鴉片戰爭,維護中國國家尊嚴的甲午戰爭,以及反對外國干涉中國內政而引發的八國聯軍進北京,都是如此。 因此,說大清帝國在晚期腐朽昏庸,那就在胡說八道,大清帝國的終結,確實是由於不斷深入的維新變法,導致了國家中央集權制度的失效,國家逐漸失去了凝聚力,逐漸得罪了儒家知識階層,損害了管理團隊的既得利益,損害了滿洲族貴族的根本利益,最後,分崩離析,僅僅一次偶然的兵變,國家就分裂了,為了避免滿洲族被大漢族主義者滅族,末代清帝只能頒發退位詔書,將國家的權利和平移交給了中華民國。 因此,大清帝國,並不是被革命推翻的,也不是自己滅亡的。大清帝國的強大,確實,超出我們的想象。


瀋陽楊藝

許多人都討厭清朝我認為原因主要有這麼幾點:一是清軍入關後大肆屠殺和防範漢人;二是著名的強制漢人剃髮易服的命令;三是不斷遭受列強入侵給中國帶來巨大的恥辱。

一、清軍的屠殺罪行

清軍早在還是後金時期就對東北漢族大肆屠殺和奴役,入關後為了製造恐怖使漢族不敢反抗更是頻頻舉起屠刀,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以及現在還有爭議的四川大屠殺等種種屠殺行為使得現在還有許多人對清朝統治者非常的痛恨。而入關後又禁止漢人遷居東北柳條邊以北和外蒙古等地區,使得這些地區人煙稀少有許多地方都丟失了,這不得不讓許多人痛心疾首。

兇殘的多爾袞劇照

二、摧毀漢民族精神

清軍入關統一中國後統治者推行了一系列奴化漢族的政策,比如大興文字獄禁錮人們的思想,中斷中西方科技文化交流。而最讓人討厭的就是剃髮易服的命令,難看的金錢鼠尾辮到半光頭髮辮以及殭屍服是對漢民族精神和服飾文化的嚴重摧殘,導致現在的中國人還有很多奴性,也丟失了許多自己的服裝禮儀文化。


難看的清朝髮型及其變化

三、給中國帶來巨大恥辱

清朝統治者由於閉目塞聽推行閉關鎖國政策導致社會發現嚴重落後於西方,同時迷信騎射技術不重視火器的研發,政治腐敗和軍備廢弛等一系列因素導致其在西方列強面前慘敗。結果當然是導致中國不斷割地賠款,主權被不斷踐踏,人民被外國殖民者甚至是他們的殖民地奴才任意欺凌。遭受了如此多奇恥大辱,丟失瞭如此多領土主權的清王朝怎能讓所有人都喜歡,儘管清王朝在領土上即使丟了很多還是有貢獻的。


中國近代恥辱歷史的見證圓明園遺址

四、討厭清朝沒有錯

由於清王朝在入關後推行了一系列暴行和阻礙中國社會發展的政策,又嚴重損壞了中國的許多傳統文化和中國人的精氣神,後期又不斷的喪權辱國而且不思進取,也就難怪那麼多人不喜歡清朝了。因此喜歡清朝的人也不要怪不喜歡它的人,因為它實在是有許多給國人造成嚴重創傷的錯誤,讓許多人不得不對它討厭起來。

五、牢記歷史教訓向前看

清朝統治者搞大屠殺和民族防範造成民族隔閡的教訓告訴我們現在的中國各民族一定要加強團結否則就會一盤散沙使大家利益都受損。剃髮易服造成的精神文化損失則告訴我們國內各民族之間一定要彼此尊重各自的文化習俗,以此為前提促進民族的大融合。而近代中國不斷遭受外辱則告訴我們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能因循守舊,同時要重視軍事建設和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這樣才能不再遭受外辱並實現國家的富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執斧傳播開天名

題目就是個偽命題。

所謂的討厭清朝,不過是一部分民族主義蛋白質的個人心裡作怪,而且不過是為了通過貶低清朝來宣傳所謂的漢人王朝多麼光偉正而已。

但是實際上,作為現代人,都不會對古典王朝有什麼多少複雜的感情,因為這些古典王朝都已經成為歷史,換句話說,這些古典王朝都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了。任何一個成熟的國家或者民族,都不會從歷史當中尋找優越感或者是存在感,而是以社會所共同認同的價值觀或者意識形態為奮鬥目標。

更何況,清朝作為一個古典王朝,遵循的也是中國古代延續兩千多年的儒家思想,發展的軌跡也是按照中國傳統農業文明的模式發展,同其他的古典王朝沒有任何不同。更何況清朝完成了現代中國主權和法理的締造,為現代中國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使中國避免了像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那樣分崩離析的命運,被中外歷史學界譽為中國的光榮革命。

清朝最令人詬病的一點就是在近代蹩腳的表現,但是問題是近代清朝同西方列強的對抗這是兩個文明之間得對抗,是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的對抗,崇尚自給自足、小富即安的農業文明是根本無法同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工業文明對抗的。很多人苛責清朝為什麼不會發展出工業文明,但是問題是西方的工業文明是以商業文明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而商業文明的基礎是對利益的追求、對未知事物的探索以及西方分權的社會體制上發展起來的。而中國傳統的農業文明在加上兩千多年君主專制的基礎,是根本無法發展出商業文明的。

很多民族主義蛋白質不願意承認中國在文明上落後於西方,寧肯活在自己“漢族人盡善盡美”的幻想當中,也不願意去正視歷史,並且一味的把中國落後的責任推給清朝甚至推給少數民族,尤其是滿族。殊不知,清朝近三百多年的時間下來,滿族人在文化上和心理上已經同漢族人無異,尤其是現代社會滿族人已經被社會發展消磨掉了先祖的血性,結果滿族人越是不做聲這些民族主義蛋白質蹦噠的越歡,可謂是欺軟怕硬。我想起了一位網友說過的話,辱罵清朝、辱罵滿族人已經成為了這個社會的失敗者逃避現實的精神鴉片。

最後說一句,討厭清朝的人,如果不是智商有問題,就是別有用心。同時自曝一下黑歷史,我也曾經是一個民族主義蛋白質,但是我通過閱讀歷史資料再加上貴人的指點已經幡然悔悟了。另外,在這個問題上,我不會同民族主義蛋白質們妥協,我不會像某些沒皮沒臉的人一樣為了名利而昧著良心的迎合民族主義蛋白質的口味,畢竟每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都有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


北洋海軍陸戰隊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討厭同理,喜歡一個朝代可以有很多理由,而討厭一個朝代更是如此,而很多人討厭清朝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首先,清朝以異族入主中原。

這是重要原因之一,清朝統治者是滿族人,而我國主體民族是漢族,雖說都是中華民族,都是中國人,但是畢竟並非主體民族統治國家。

其次,入關後所作所為讓人不滿。

清朝入關後,隨後南下剿滅南明勢力,可以說很多事情是讓人無法接受的。

比如“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現在屢屢被網友提起。

再比如“剃髮令”等規定,在現代人看起來都是不可理喻的,雖說很多朝代存在這種情況,但是清朝畢竟以外族入主中原,讓人印象更加深刻。

第三,腐朽無能,給近現代中國造成了巨大損失,而且距離現代最近,幾乎沒有秘密。

自第一次鴉片戰爭直至1912年宣統皇帝退位,這70年時間,是中華民族最為低谷,最為屈辱的時期。

“一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中日甲午戰爭”這一串的名詞都是清朝帶來的,這給曾經輝煌強大的中華民族帶來了無法抹去的屈辱印記。

而且清朝離現代最近,19世紀已經有了相機等東西,真實記錄了那些苦難的年代,給世界上太多民族和國家留下了中國積貧積弱,窮困潦倒的“劣等民族”形象!!

其荼毒至今仍深深影響著當代中國,所以我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第四,清宮戲讓很多人反感。

不知何時起,清宮戲成了古裝言情劇的主力軍,而人們看多了自然會視覺疲勞,加上一些故事情節十分荒唐,一些演員演技低劣,造成了人們的反感情緒。

第五,“明粉”作怪

現在的生活在,無論現實還是網絡,都活躍著一些明粉,明粉有好有壞,好的歷史知識豐富,客觀,隨便一個時代一個皇帝的事情信手拈來。而大多數則是逢清必反,逢明必捧,即使不是史實,即使外人看起來那麼的荒誕不經,他們不懂歷史,他們只有立場。

所以說,討厭清朝的人不外乎以上幾點,當然,清朝的貢獻還是有的,只不過太多的東西掩蓋了這些。


李李李哪託

1、非漢家政權,評價自然會低;

清王朝是由滿人建立的,並非正統的漢家政權。因此,很難得到廣大漢人的好感。

加上其入關時過於殘暴,在關內製造了數十次慘無人道的屠城。 而且,還強行削髮易服,摧毀華夏的表文化,在文化上是不斷倒退。(當然不能全怪滿人,這裡頭漢奸沒少出力)


2、與元朝相比,清朝後期太遜了;

事實上,清朝遠比元朝文明,而且也比之要更發達,成就更高。但同樣是外族政權的元朝卻不被人們討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元朝疆域遼闊,而且沒遭到西方人的入侵,沒有喪權辱國。

清朝就不同,後期表現太差了,不斷簽下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慈禧還留下“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樣的話語,實在過於丟人……


3、清朝是最後一個封建朝代; 清朝末年,可說是黎明前的黑暗!但凡亡國君都並不光彩,更何況最後的封建王朝?因此,清朝自然就成了被抹黑的對象。過去封建時代各朝代都存在的弊病,都通通聚焦在清朝的頭上。


於是,清朝便成了封建落後的代名詞。而這還得“感謝”教科書和影視劇。在我們的教科書上、影視劇中,只要是關於那段歷史的,清朝都是反面教材。這樣一來,清朝的不良形象就被定型了!


這些歷史要讀

這個題目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說實在的,沒有多少人討厭清朝,我們也沒有理由討厭清朝。

近段時間,有人開始出來貶低清朝。無非是一種大漢族主義膨脹的表現。這種膨脹還表現為其它方式,比如穿戴漢服飾。不過這個真的讓人很汗,因為誰能說得清漢人的標準服飾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民族主義的東西是可以有的,但是把它強調到一個極端,就成問題了。目前大漢族主義有一些膨脹,這種膨脹是隨著國家這幾年綜合實力的提升而出現的。

說什麼討厭清朝?無非就是因為清朝是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它不是大漢族所期望的那種漢人的政權,這應該是個別人討厭清朝的根本原因。

實際上這種所謂的討厭是毫無道理的,甚至可以說漢民族都沒有資格來表示自己的討厭。雖說漢族文化很強大,一直得以延續。但是在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發展過程當中,漢族的文化只能算作一部分,並不能算作全部。相反,少數民族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作出了他們特有的貢獻。



且不說在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政權統治的時間長,還是漢族政權統治的時間長。僅就清朝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的貢獻,從一個客觀公正的角度來說,我們就沒有理由討厭它,相反應感激它。

中國是一個大國,這個大首先是地域廣闊。而中國今天的地域主要源於清朝。清之前的漢人政權明王朝那時候連嘉峪關以西都統治不了。更不要提北部的蒙古舊部了。即使漢唐時期,雖說對西域有所統治,但這種統治很虛弱,不夠鞏固。大家看地圖也可以發現,西南以及北方根本不是漢人的統治區。



所以,我們倒是應該感謝清朝。它奠定了我們今天的疆域,雖說後期它失掉了將近2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我們今天的疆域比大明時候還是要大的多。

有人討厭清朝,理由是清軍入關以後大肆屠殺漢人。但是哪一次的改朝換代不都是底層人民的生靈塗炭?


滿人入關以後,也就是把漢人的頭髮給剃了。在漢文化的保存和發揚上,清朝是作出了貢獻的。這跟元朝很不一樣。

總之。清朝雖然是少數民族的政權,但是它實質上很好地繼承了漢文化的精髓。並且在晚期,它能夠審時度勢,開始向民主社會的轉型,逐步把中國帶向一個現代文明的國家。

當然,最後它被革命所推翻了。我們只能說,形勢來得太過兇猛,沒有給清王朝足夠的時間來推行它的政策。歷史是不能假設的,正因為它不能假設,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去討厭這個王朝。




人性智慧

首先滿清的幾次大屠殺,民不聊生,老百姓終日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其次,滿清修明史,大興文字獄,致使現在很多寶貴的古籍丟失。

最後,清朝閉關鎖國,仍營造出盛世的樣子,到今天很多電視劇依然為此歌功頌德。

總而言之,清朝在科技,文化,傳統各個方面都對中國造成嚴重的損害。


健康一線

原因:

一、民族主義,滿清還是被看成異族。孫中山當年提出的推翻滿清的口號仍然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二、入關初年的暴行,讓漢人永遠不能忘記,這個鍋滿清必須得背,一點不怨。

三、晚清的喪權辱國,導致近代中國落後百年。這個責任也是有的,但必須看明一點,以中國兩千年封建社會的發展看,當時即便不是滿清執政,中國也很難發展出現代科技。

四、長期奴性文化教育,文字獄盛行,流毒深遠,導致民眾長時間缺乏血性,缺乏骨氣。這就是當時以魯迅為首的新文化精英痛心疾首的原因。

但不管哪個朝代,也都有積極的一面,清朝也不例外,對中國的歷史貢獻也是事實,比如:

一、奠定中國版圖,明朝時,直接統治的國土面積只有六百多萬平方公里(明朝統治集團對國土的概念一直是漫不經心),而清朝鼎盛時(乾隆年間)達到1300多萬平方公里。即便晚清割地賠款,還給我們留下了1000多萬平方公里。

二、促進多民族融合。清朝基本解決了多民族共存的問題,特別是與蒙古的關係,明朝的解決方案就是戰爭,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而清朝通過和親,貿易等方式徹底解決了矛盾,順便將蒙古人腳下的土地也納入版圖。因此清朝再也沒有修過長城。

三、保護紫禁城。清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使用前朝皇宮的朝代,使今天的人們有幸看到明朝的皇宮。也成為全人類的文化遺產。

其實清朝的鼎盛,也只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的迴光返照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