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默夫妇》故事 今天依然在上演

法庭上,乔安娜和克莱默已重新认识了彼此——她看到了他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付出,他也看到了她在工作上的能力,他们彼此间有了理解和尊重

丁雪梅

“我是一个妻子、母亲、女儿,可是我找不到我自己了。”

哭着对丈夫克莱默说出这句话,乔安娜丢下6岁的儿子比利,离家出走了。

电影《克莱默夫妇》,是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出品的一部家庭伦理片,由罗伯特·本顿执导。

像很多普通的美国夫妇一样,克莱默家也是丈夫工作赚钱养家,妻子在家照料孩子。因为他忙于工作忽略了家庭,妻子感到很不幸福。

其时克莱默正值事业的高峰,工作需要全身心投入。妻子的突然离开,将他陷入忙乱生活的困境。尤其是早上,他得准备早餐,却压根儿不知如何着手,他懂得的甚至不如6岁的儿子多。他一面手忙脚乱地为孩子忙活,一面瞅着钟表,焦虑着自己还没洗澡吹头发刮胡子。他还得应对来自学校的突发状况,接送孩子上下学,上班不能迟到,做不完的工作要带回家继续,常常忙得焦头烂额。

一年多后,乔安娜突然归来。她成了一个服装设计师,有了工作和收入,她想带走比利。

一年多的时间里,克莱默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他已能娴熟应对厨房的一切,父子之间有了深厚的情感和默契。克莱默舍不得儿子,而乔安娜诉到法院。

因为照顾孩子,克莱默已多少影响了工作,老板对他早有怨言。就在乔安娜为争夺儿子抚养权到法院起诉时,他被辞退了。

没有工作,意味着失去对孩子的抚养权。为了儿子,克莱默命令自己必须在24小时内找到一份新的工作。凭着优秀的资历,和对孩子爱的执著,他做到了。

只是,新单位利用了他的紧迫,薪水比之前少了很多。法庭上,对方律师抓住这点,质疑他的事业在走下坡路。

乔安娜就职不过一年,月薪已与他不相上下,这让克莱默很惊讶。他一度以为赚钱养家是男人才能做到的事。

法庭作出了对克莱默不利的判决,孩子被判给母亲。克莱默离不开儿子,他太爱儿子了,于是决定上诉。

儿子也舍不得爸爸,听说要与他分开,眼泪就扑簌簌地落下来。那无声的哭泣,紧紧抱住父亲脖子的小手臂,让人心碎。

律师对克莱默说,上诉需要比利出庭作证,那样他才会赢。换而言之,如果比利作出选择,法庭将会认可。

克莱默闻言却断然放弃了上诉的念头,他不想让孩子做抉择,那太残忍,他不能给孩子经受这样的折磨。

当分别的时刻到来,克莱默接到了乔安娜的电话,她请他下楼一谈。而接下来,她对他说的竟是,自己会放弃监护权,让孩子继续跟父亲生活。

原因是,法庭上,乔安娜和克莱默已重新认识了彼此——她看到了他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付出,他也看到了她在工作上的能力,他们彼此间有了理解和尊重。

乔安娜上楼去看孩子了,她会否留下来?电影以温馨的想象空间作为结局。

《克莱默夫妇》1979年在美国上映,那时正值女权运动第二次浪潮(始于1960年代,止于1980年代末)的高峰,妇女争取工作上更大的自由,追求在经济上和心理上独立于男人,与男人平等。

电影让我们看到了女人在工作上的能力,也让我们看到男人在家务上也不输女人。一个人既要工作又得照顾家庭,难免力不从心,而一个幸福的家庭需要夫妻共同的爱和付出。

在叙事上,电影中多处镜头彼此呼应。比如,两次离开,一次是妻子离家出走,电梯外克莱默一脸愕然,一次是法庭上克莱默遭遇挫败,看着乘电梯离开的他,乔安娜满心歉疚;再比如早餐,第一次是妻子刚离开时,克莱默把厨房搞得简直混乱不堪,另一次是一年后,他得心应手;还有,乔安娜的出走和回归,电影开场时她走了,她还会不会回来?结局她回来了,她还会不会离开?

《克莱默夫妇》一举斩获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等5项大奖,还有多项提名,它的成功源于艺术,更缘于它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在今天依然不时上演。

在离婚率走高的当下,关于婚姻、家庭和孩子,电影也带来一些启迪。

美国第一位女性大法官奥康纳担任州参议员时,曾积极促进一项关于女性的立法,为女性争取权力,她说:“让我们给妇女一个机会,拥有更好的生活,也拥有更大的钱袋。”

对于一些现代女性而言,当你们为事业家庭“双肩挑”感到劳累,想要放弃工作成为一名“家庭主妇”时,也许可以先看看《克莱默夫妇》,乔安娜会告诉你:女人需要独立,那是责任、担当和修养,也是真正的爱、平等和尊重。女人不仅仅是妻子、女儿和母亲,女人首先该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