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北故宫里展示的核舟,是小时候学的《核舟记》的核舟吗?有什么区别吗?

唐那人


台北故宫有很多镇馆之宝,什么翠玉白菜、东坡肉形石等,其中,有一件特别特别小的珍宝尤其受到小朋友的喜爱,就是它(如下图)

核舟。

听到这两字你是否想到了小学时学的一篇文章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核舟记》

你看台北故宫里的这枚小核舟,它刻画的内容和这《核舟记》上几乎一致。

那么,它俩是一个东西吗?

其实,咱们只用从《核舟记》的第一句话和台北故宫这枚核舟的雕刻年份就可以得到答案。

《核舟记》里的核舟是明代匠人王叔远所做,而台故宫里的这个是清代乾隆二年陈祖章用橄榄核所雕。

因此它俩年代都不同,不是同一个东西!

那么,这枚台北故宫所雕的橄榄核舟有什么精妙之处呢?

小君个人觉得,陈祖章大师能在如此小的果核上雕这么多的人物造型,简直就是鬼斧神工!

这么核舟题材取自《后赤壁赋》,这是苏东坡在贬官湖北黄州时所写。在这枚核舟上,苏东坡和友人一起喝酒泛舟湖上,旁边还有童子、艄公等,惟妙惟肖。

更神奇的是,舟中的窗户是可以自由开闭的,而在舟底还刻有苏东坡《后赤壁赋》全文三百余字,简直精细!

写到这,不禁为古代的“工匠精神”点赞,在那个没有机械帮助的时代,全靠这一刀一刀的精雕细琢,在如此小的果核上雕出那么多的东西,真应了那句话:

“任何事,只要你认真就什么都成了!”


宫殿君


很多的中国大陆游客都很自然地把中国台北故宫里面的这枚核舟,直接当作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核舟记》里的核舟了,网上也有台北故宫核舟为《核舟记》原型的说法,这也是核舟展品前游客众多的原因之一。而台北故宫方面和导游也没有过多地解释。其实,台北故宫展出的核舟,还真的不是我们课本里面的核舟。《核舟记》开篇即说,"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显然,《核舟记》中的核舟为明朝王叔远得的作品,而台北故宫的核舟是清朝陈祖章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