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中,西夏為何敢對北宋動武?看看北宋的皇帝是誰?

在天龍八部這本武俠小說之中,金庸為讀者展現了北宋、遼國和西夏對峙並立的歷史背景,最開始主人公喬峰為保全大宋江山社稷,曾率領丐幫眾人大戰西夏一品堂勇士,後來為了宋遼兩國百年修好,最終在雁門關外的兩軍陣前折箭自戕,可謂是為國為民的大英雄。不過,或許很多人都不明白,要說遼國對北宋動武也就罷了,為何小小的西夏也敢對北宋動武呢?其實,這就要從北宋和西夏之間一場著名的戰事說起。

天龍八部中,西夏為何敢對北宋動武?看看北宋的皇帝是誰?

天龍八部中,曾交代了一定的歷史事件節點,在北宋而言是宋哲宗趙煦在位初年,也就是公元1085年前後。而在宋哲宗趙煦之前,北宋的皇帝是歷史上著名的宋神宗趙頊。宋神宗在位期間,為了改變北宋長期以來的積貧積弱、冗官冗員,以及對外軍事屢屢失利的被動局面,進行了著名的熙寧變法,也稱作王安石變法。經過多年的改弦更張,王安石變法雖然並不徹底,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增強了北宋的國力。

天龍八部中,西夏為何敢對北宋動武?看看北宋的皇帝是誰?

而此時西夏方面,雖然當時在位的是西夏惠宗李秉常,但因李秉常年幼,所以西夏的朝政大權卻牢牢掌握在梁太后的手中。西夏惠宗李秉常崇尚漢法,在親征之後曾下令摒棄西夏党項舊俗,這就引起了以梁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極力反對。後來,西夏惠宗李秉常為利用北宋達到產出外戚專權的目的,遂與北宋秘密達成和議,答應將河南地(今黃河河套一帶)歸還給北宋。可是不料事情洩露,西夏惠宗李秉常被梁太后幽禁。

天龍八部中,西夏為何敢對北宋動武?看看北宋的皇帝是誰?

梁太后此舉引發了西夏朝政動盪,此時宋神宗力主趁西夏內亂之際,發動五路大軍討伐西夏,目標直指西夏都城興慶府,以徹底解決西夏這個西北外患。可以說,北宋和西夏的這次戰事是由北宋方面主動挑起的,本來國力遠勝於西夏的北宋勝券在握,但是由於北宋戰術死板,屢屢坐失戰機,加上西夏梁太后實施堅壁清野的策略,偷襲北宋大軍糧道得手,因此雖然這場戰事北宋略有小勝,但戰局卻逐漸陷入了僵持之中。

天龍八部中,西夏為何敢對北宋動武?看看北宋的皇帝是誰?

後來,北宋被迫在銀州和夏州邊界修築永樂城(今陝西米脂),打算對西夏進行長期圍困。但是,讓北宋方面沒有想到的是,西夏梁太后出動了大軍對永樂城實施了反包圍,並一舉攻陷了永樂城,史稱宋夏永樂城之戰,最終導致北宋在主動挑起的這場戰事中大敗而歸。宋軍戰敗的消息傳回國內,宋神宗臨朝慟哭,只得繼續維持著原來對西夏的納貢和議。北宋神宗年間的這次五路伐夏失敗,使得西夏梁太后方面更為狂妄自大,所以常年侵擾北宋邊境。這就是天龍八部故事前期,西夏敢對北宋動武的原因所在。

天龍八部中,西夏為何敢對北宋動武?看看北宋的皇帝是誰?

不過後來,由於西夏不斷窮兵黷武,再加上內亂不斷,所以國勢逐漸減衰。到了北宋哲宗趙煦在位時期,北宋又主動發起了兩次平夏城之戰,均大敗西夏,西夏不得已上書請罪,並請遼國從中斡旋。最終在北宋收復少量領土的前提下,與西夏重新達成和議,確定了新的疆界。兩次平夏城之戰一掃北宋在對外戰爭中頹勢,是北宋歷史上少有的一次對外軍事勝利。經過此戰之後,西夏方面則再也沒有侵擾過北宋邊境,雙方處於和平狀態。這也是在天龍八部故事後期,西夏逐漸銷聲匿跡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