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犯相思病,于是作词一首寄给丈夫,却令丈夫嫉妒她的才华!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文化点心铺“:写文人,读诗词,讲故事,这里只讲跟文学有关的事情;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很多词作都堪称经典,被后人激赏。对于这位才华横溢,个性突出的女词人,后人一直争议不断。除了对她的词作大加赞赏之外,人们还对她的个人情感经历充满了好奇心。尤其是她与第一任丈夫赵明诚之间伉俪情深夫唱妇随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公元1102年,18岁的李清照18岁嫁给了21岁的赵明诚。他二人,一个是大学士之女,一个是当朝重臣之子,一个是聪慧美丽的当世才女,一个是饱读诗书的太学生,一个花容月貌,一个风度翩翩,真可谓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佳偶。实际上,李清照在嫁给赵明诚之后,夫妻二人的感情确实很好。由于二人志趣相投,皆喜欢舞文弄墨,赏玩金石,所以婚后感情一直十分融洽。

常言道:小别胜新婚!据元人伊士珍《琅嬛记》介绍,婚后第二年,赵明诚出京远游。一转眼就到了重阳节,他却还没有回到家中。李清照独守空闺,又逢重阳佳节,不禁思念起远方的丈夫。于是,她挥笔作了一首《醉花阴》寄给赵明诚。没想到赵明诚看了这首词之后,竟然叹赏不已,自愧不如。

李清照犯相思病,于是作词一首寄给丈夫,却令丈夫嫉妒她的才华!

可是,赵明诚不服气,便闭门谢客三天作《醉花阴》50 首。当他把自己做的那50首《醉花阴》连同妻子的那首一起拿给朋友看后,朋友却说:这么多词作里,只有一句最好。哪一句了?就是李清照写给赵明诚的那首《醉花阴》中的最后一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作了50首词作,竟然比不上李清照的一句词。那么这首《醉花阴》到底妙在哪里,竟让同样满腹才华的赵明诚都叹赏不已,甚至还为这首词嫉妒起自己妻子的才华来。今天,笔者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醉花阴【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犯相思病,于是作词一首寄给丈夫,却令丈夫嫉妒她的才华!

整首词含蓄委婉,清丽高雅,是李清照久负盛名的一首代表作。作为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才华横溢,性格独特,却也有着一般女子的情感。重阳佳节,丈夫出门在外没有回来。作为妻子,她自然是极其思念自己的夫君。况且,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一见钟情志趣相投。这次分别又是在婚后不到两年时间里的第一次分别,她怎么能不相思呢?这首词就是词人在向出门在外的丈夫汇报自己在重阳节这一天独自在家的生活与感受。

在词的一开篇,作者就用两个词语“薄”与“浓”形象地揭示出了她当时所处的环境:天气阴沉沉的,从早上到傍晚,天空都布满了云雾,令人感到压抑和沉闷。紧接着,作者就用了一个“愁”字道出了她真实的内心感受:她十分忧愁,所以她觉得白天很长很长,好像永远不会结束一样。这就是《人间词话》中所说的“有我之境”,表面上是在写外在的客观环境,实际上是在写自己内心的愁绪。

而后,第二句转向室内。

作者用了一个“消”字与第一句中的“永”字相照应,说明作者是长时间处在一种忧愁的情绪当中,愁绪如烟如雾,与室内炉子里的香气一起袅袅升起,弥漫了整个房间。作者呆呆站立了很久,真是百无聊奈。今天是重阳佳节,丈夫远在他乡,词人独守空闺,内心当然是说不出的孤独与寂寞。一个“又”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内心的无奈与伤感。紧借着,作者写道天气转凉,睡到半夜,她被侵入的寒意弄醒,心里越发感到凄凉。外界的凄冷和内心的感伤交织在一起,真是让人为之伤怀不已!

在词的下片中,作者写了她白天黄昏时刻独自赏菊,借酒浇愁的情景。本来重阳佳节一家人在一起喝酒赏菊是多么令人开心和幸福的事情。可是现在丈夫却不在身边,留她独自一人独守空闱。院子里,菊花开地很好很灿烂,淡淡的香气沾满人的衣袖。这句话表面上是在写自己把酒赏菊,实在是在向世人暗示自己超凡脱俗的气质和高洁的胸襟。正如唐人司空图《诗品》中所说的那样: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其中,”暗香“一词是化用北宋诗人林逋咏梅花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不禁触景生情,想念起了远方的丈夫,心里顿时伤感极了。于是,她匆匆回到闺房里,放下帘子,独自一人作者坐在床边,内心思绪万千。这时,一阵秋风吹来,吹起了帘子,吹进来阵阵寒意,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此时的她,一人独坐室内,冷冷清清,孤孤单单。

当菊花的香气随风淡淡地飘进来时,她终于忍不住悲从中来,发出了”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的感叹。这即像是在自言自语自伤自怜,又像是在向丈夫诉说自己因思念他而日渐消瘦的样子,真是情到浓处却转淡!在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下,最后三句含义深远,即情意绵绵又充满伤感,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李清照犯相思病,于是作词一首寄给丈夫,却令丈夫嫉妒她的才华!

纵观整首词,情景交融,含蓄隽永。全词从一开始到词尾,没有一个词提到”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却处处都在写”相思“:因为”思念“,她觉得白昼很长,觉得夜凉初透难以入眠,觉得赏菊喝酒也没有多大乐趣。读完全词,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真是浸透了字里行间;

此外,作者以自己的心情来写周围的环境,因此周围的一切一切都染上了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从开篇的云雾,到后来炉香,再到院子里的菊花和酒,无一不被作者的愁绪所笼罩,处处一片愁云惨淡,共同创造出了一个孤独寂寞却高洁如菊的词人形象。纵然才华甚过男子,李清照在这首词中却为读者塑造出了一个用情至深,细腻敏感的普通女子形象。我想,这才是这首词得已流传后世的真正原因吧。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