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藏書有多少?最喜歡的珍藏是哪本?

一書一飯


我家的藏書不多,大概有一兩千本吧。這是我近三十年的心血。大學畢業以後就買書,不停地買書,讀書。大學教我們政治經濟學的吳教授,在課堂上對我們說,大學畢業後不要忘記讀書,每天讀幾十頁的書。這是我大學時代收穫最大的一句話。它影響了我一輩子。

上高中時我的偶像是蘇聯昆蟲學家柳比歇夫,他的時間統計法促成了他的成功。據說他一輩子寫了一萬兩千五百頁的論文。我試圖像他一樣生活,用時間統計法控制自己的生活。但我不是個科學家,寫不了那麼多的論文,這讓我很痛苦。我就把統計用在其他方面。比如統計每天讀了多少書。最多的時候,一個月讀兩千多頁書。一年讀上萬頁書。讀書多了,買書就多。

我是個理工男,偏偏對社科書感興趣。這樣的人很多。我一個朋友,哈工大畢業的,自己做生意。他酷愛歷史,曾經把26史通讀一遍。我問他,這是怎麼做到的。他說,每天晚上他會到辦公室讀書。他把26史獲得的知識省悟用於商戰,感覺收穫很大。我也喜歡社科的,買了很多此類的書。家裡有不全的一套馬恩全集,各種政治著作。有一套完整的26史。買了好幾年的«家庭醫生»雜誌。

我買書的時候,都會記下買書的日期。有一天,我忽發奇想,將來有時間,整理出一本購書賬,像魯迅日記中的一樣。這本購書賬,也是我的讀書史。


於光亮1969


書多為奴。喜歡集書的和喜歡收集其他東西的沒什麼區別。純粹是一種癖好而已。

第一次覺得書多了點的時候是從一個城市搬家到另一個城市,一箱又一箱,運費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那時候大概有不到兩千冊圖書吧。

突然有一天發現家裡到處都是書的時候,才估摸一算,早超過三千冊了。這些書怕是這輩子都看不完了。從此就節制買書了。

我的書主要在實體店買的。逛書店如同別人進咖啡館一般,也是一種癖好。當然也嘗試過所有的網絡渠道,也買了一些。孔夫子送過書,布衣書局也曾一次次發書給我。都是嘗試而已。

買書的人,要說有什麼有趣的事,那就是認識不少賣書的老闆,有些人還真挺有意思的。有些賣書的老闆很有學問,比如二十年前就認識的蘇州文學山房的老闆江澄波先生,江先生九十多歲了,他是國內有名的版本目錄學家。和江先生聊過多次,他說他很年輕的時候給錢穆先生送過書。

每一個讀書人買書人在買書的時候,對手頭的每一本書都是心生歡喜的。只是書太多了,難免買回去會冷落有些書。

有時候,坐在書房,沏杯茶,慢慢地喝。並不去書架拿書,只是看著架子上的書們,一個下午也就消磨掉了。

書房是讀書人心靈的道場精神的禪房,也是紅塵中可以讓我們獲得片刻安寧的地方。





江南聽風廬主


這個提問挺好,令我想到:我竟然一直沒有全面整理一下自己的藏書,竟然至今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部書!

心動不如行動,我馬上開始整理自己的書籍”家底”,逐漸寫出個人的藏書目錄,數數總共多少部。

從2018年11月14日開始陸陸續續記錄自己藏書的書名,每次只記錄幾本。到23日,10天來,記錄了23部書的書名。

每次做自己藏書的書名記錄,每記錄一部書,這個過程,無形中也成了自己的一次瀏覽之旅——趁著寫書名,將自己的小書庫重新喚醒,將塵封已久的書予以溫習,猶如老友重逢,把酒敘舊,感覺棒極了!

我做自己所藏圖書的書名記錄,只能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之餘進行。這將是自己的一次美妙的”文化馬拉松”。我一定會堅持下去!

敝帚自珍,自己的藏書不一定都是名著,卻很適應自己所需,都算是自己的朋友,而且是不同領域的朋友(史學領域的居多),所以,很難說其中只有哪一本是最喜愛的。

我的藏書中,我尤其喜愛的有何兆武《上學記》、亞米契斯《愛的教育》、《儒林外史》、《富蘭克林自傳》等書。這幾部書,篇幅不大,內容編排不追求宏大嚴謹結構,書中頻頻閃爍著思想的火花,值得我時常品讀。


曉帆輕舟


書多為奴。喜歡集書的和喜歡收集其他東西的沒什麼區別。純粹是一種癖好而已。

第一次覺得書多了點的時候是從一個城市搬家到另一個城市,一箱又一箱,運費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那時候大概有不到兩千冊圖書吧。

突然有一天發現家裡到處都是書的時候,才估摸一算,早超過三千冊了。這些書怕是這輩子都看不完了。從此就節制買書了。

我的書主要在實體店買的。逛書店如同別人進咖啡館一般,也是一種癖好。當然也嘗試過所有的網絡渠道,也買了一些。孔夫子送過書,布衣書局也曾一次次發書給我。都是嘗試而已。

買書的人,要說有什麼有趣的事,那就是認識不少賣書的老闆,有些人還真挺有意思的。比如北京布衣書局的衚衕。另外還有些賣書的老闆很有學問,比如二十年前就認識的蘇州文學山房的老闆江澄波先生,江先生九十多歲了,他是國內有名的版本目錄學家。和江先生聊過多次,他說他很年輕的時候給錢穆先生送過書。

每一個讀書人買書人在買書的時候,對手頭的每一本書都是心生歡喜的。只是書太多了,難免買回去會冷落有些書。

有時候,坐在書房,沏杯茶,慢慢地喝。並不去書架拿書,只是看著架子上的書們,一個下午也就消磨掉了。

書房是讀書人心靈的道場精神的禪房,也是紅塵中可以讓我們獲得片刻安寧的地方。


用戶101281724137


我家的藏書有五十多本,大部分都是講文化和為人處世的內容,我最喜歡的是書是《弟子規》,我是在幾年前看了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才知道這本書,於是就買了回來,這部書是教育孩子為人處世的道理,我看了這本書的內容後,發現不但對孩子有教育意義就連大人看了也有很深的領悟,以前我無論去哪裡都會帶上這本書,一邊看一邊實踐裡面的內容,有一次我們鄰居說我變化很大很會做人,於是我就把《弟子規》這本書推薦給他們看,他們看了後用書裡的內容教育孩子,有時他們也會跟孩子一起看這本書。


福建情人


書櫃9個,書多少沒算過……

1,送出去不少,開過小書店,關閉後書送親朋好友了,但感覺自己愛書多一些,別人收書也為難。

2,收到許多書,老友的贈書,採訪出版社要的樣書,宣傳類樣書。

3,習慣去圖書館借書……看完的借書比自己的藏書還多一些吧。

4,大量聽書。



彤同飛烏魯木齊


我買過的書上萬冊,不少意外損失掉,小時買的小人書漫畫書上千冊,90年搬家時丟失二大紙箱,只剩下一百冊。上小學時,充大頭,給學校圖書館捐了五十本。96年上初中,看課外書入迷了,讓老爸撕了一箱子武俠小說有上百本(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2010年冬天家中地下室,被一熊孩子放火,四箱存書約上千本書(九十年代,存書),三箱陶瓷藝術品和玻璃藝術品(九十年代存的,上百件)化為灰熾,心疼,好幾天沒睡著。在自己存書過程,就怕借書不還和毀書的,從幼兒園到大學,借出去的書收不回來的有上千本。多虧有孔子舊書網,不少書,還能找到。現在自己存書,建立了藏書名錄,有上萬冊,內容有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投資,收藏,小說,武術氣功(武林雜誌,少林長拳,武林秘方,武當劍,太極拳,莊功,香功,鶴功,武林名人錄,少林氣功,瑜伽,八極拳,五行拳,八卦掌,通背拳,中國傳統氣功,道家氣功理論,武術理論,武當氣功),宗教(聖經,讚美詩,金剛經,法華經,道德經,希臘神話,羅馬神話,日本神話,圖解西藏生死書,中國神仙圖譜,中國神仙傳說,封神榜,西遊記,聊齋,易經,符咒大全,民俗傳說,周公解夢,推背圖,燒餅歌,中國巫術,太上感應經,鍾馗傳,濟公傳,八仙傳,相面,塔羅牌,小櫻牌,經典塔羅牌)


天有餘而補不足


太平洋彼岸的深情厚誼

——葛浩文和他的《蕭紅評傳》

在我的幾千冊藏書中,有一本裝楨精美的小冊子,書名叫《蕭紅評傳》,是臺灣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出版的。38年前,這本書在臺北印出後,飄洋過海寄到美國,然後又穿越太平洋,才到了我的手中。每當我佇立書架前,便想起贈書給我的美國朋友,他就是這本書的著作者,居住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文學博士葛浩文先生。

葛浩文原名叫霍華德·高德布拉特。葛浩文是他後起的中國名字。他在1939年出生,贈我書時,只有42歲,但漢文造詣很深,他曾在印地安納大學就學於柳亞子之子柳無忌先生,攻博士學位。那時,在柳無忌指導下,葛浩文閱讀了蕭紅的主要作品,被這位在美國知名度並不算高的中國女作家的震憾人心的小說和文筆優美的散文所打動,此後,他便潛心研究蕭紅,並以之作為自己博士論文的題目。

葛浩文是個勤奮而嚴謹的學者。他“僕僕風塵,穿梭於美,日、港,臺間,以‘上窮碧落下黃泉’的研究精神,搜求蕭紅評傳資料,以及訪問蕭紅生前友好”,在掌握大量資料後,苦心經營,歷經七年,終於完成了《蕭紅評傳》——蕭紅研究的第一本專著。

這本100多頁的《蕭紅評傳》引用了大量有關蕭紅生平的資料,為研究蕭紅提供了堅實基礎。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書中對蕭紅的作品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自己對蕭紅的藝術表現方法和表現力等方面的獨到見解。如文學史家一向給予忽略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他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是蕭紅的代表作。這個結論,今天在中國已被很多學者所接受。

葛浩文的研究成果,理所當然博得了中外人士的好評,但使人們尤為稱道的是葛浩文作為一個美國人對中國已故女作家蕭紅的深情厚誼。他在中文版序言中寫道:

有好幾個月的時間,蕭紅的一生不斷縈繞在我腦海中,寫到這位悲劇人物的後期時,我發現自己愈來愈不安,蕭紅所受的痛苦在我感覺上也愈來愈真實——我竟然覺得如果我不寫這最後一行,蕭紅就可以不死。難過了一陣,我放下筆,走出辦公室, 以散步平復激動的心情,一小時後, 我回到辦公室,很快寫下那“不幸”的一行: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二日十一點,蕭紅終以喉瘤炎、肺病及虛弱症逝世。

字裡行間,充滿了深切的同情與痛惜!讀來絲毫沒有一般評傳的枯燥之感,而好似在看一部催人淚下的文學作品。

葛浩文先生並不滿足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為使《蕭紅評傳》更臻完善,他於1980年,1981年兩度飛越重洋,訪問蕭紅生活過的地方:北京,上海、哈爾濱,呼蘭……他還和中國學者共同探討問題,虛心聽取蕭紅同時代人的意見。

他的熱忱,真令人為之感動!我為能有這樣一位熱心中國文學的美國朋友感到由衷的高興。

1986年秋葛浩文先生從哈爾濱來長春,專程和我見面.他告訴我,他於近日應黑龍江大學之邀任客座學者,時間為一年。課程並不緊,他主要時間還是安排在蒐集現代文學資料上。臨別,他又贈我一本《蕭紅評傳》。這是經過修改後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精裝本。這是他用漢語直接寫成的,文字乾淨,內容也更加翔實了。他這種執著,給我留下難以忘卻的印象。

後來,葛浩文又從研究現代文學,擴大到當代文學,並把一些優秀中青年作家的作品譯成英文,介紹給西方讀者。按百度的說法:目前是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國文學翻譯家,已經翻譯了30多箇中文作家的60多部作品,是有史以來翻譯中文小說最多的翻譯家。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譯者,就是他!

光陰似箭,38年過去彈指一揮間。葛浩文先生如今已是80歲的老者,古之耄耋之年,而我當年的大學生也已退休數年,成了“專業坐家”!





手機用戶作家沙金成


喜歡紙質書,捧在手裡讀比較有感覺,在上面寫寫畫畫也方便。

我買書的原則是買那些值得反覆看的書。

買書會上癮的,看到好的書就想買。但是要剋制,一則好書真的不多,二則一次買多了可能就不會全看了。

任何一本書都有夥伴,買了一本就想找到相關的。最後會自然成為一個系統。

買書的人以為自己在買書,其實書有一種魔力,驅動我們去尋找他們。

買了書得看,當然了也不一定都一次看完,但不看肯定是不合適的。

隨著讀書越來越多,自己的知識體系也建立起來了,自己的氣質也會發生變化。

隨著買書越來越多,會自然淘汰一些書。一則總會有看走眼的,以為是好書其實並不好,應該果斷地扔掉。一則有些書雖然有一定價值,但是可替換或者不必要收藏,也可以處理掉。

如果書架上都是半生不熟的書,也就是有興趣但讀起來有難度的書,那麼可能是說明自己正在進步。

不管對哪些領域的書有興趣,都要找到那個領域最根本的幾本,一大堆書好比一棵樹,如果只有枝葉沒有根總不合適。

不管喜歡哪一方面的書,哲學、文學、歷史這些“沒用”的書還是要有一些。多讀讀“沒用”的書挺好的。

買書儘量不要成套的買,尤其是專門用於裝點門面的或者所謂的禮品書,一看就不是讀書人。

當然有些成套的書值得收藏,比如我請的一套《乾隆大藏經》,就算不看,在旁邊坐著感覺也好。

買書和買車買衣服差不多,也得看品牌。大社和專業社還是質量更好。同一類別的還得看作者,比如經濟類、管理類的書很多,還得看大牌專家的經典。

現在看,書真的很便宜,一則和國外比咱們國家書非常便宜。一則和其他物品比書非常便宜,隨便吃頓飯多少錢呀!一則讀書和對自己的作用很大,比其他渠道學習便宜。

做讀書筆記是特別好的事情,但是通常不太好堅持。可以寫寫讀後感。

今日頭條是個好地方,方便發點東西。

不同的書可能觀點不同,甚至針鋒相對,對比閱讀很好玩,好比幾個朋友聊天,抬槓。

時間寶貴,但值得浪費在買書、讀書上。書的積累過程就是自己成長的過程。



老張說學而君子


家中有藏書大概有三幹多本以科普類,名著居多,小的時候陸續借閱給別人的有幾百本,收不回來了,甚是可惜,甚是想念,一日在瀏覽器中發現孔夫子舊書網,非常興奮,把我能記得書名的書盡數補上。每日每每翻閱其中總能感到收藏不易。最近突發心血來潮翻出家中的幾冊三十多年前的小學課本,在搬家過程中丟失幾冊屢屢想補齊,卻常常因收藏資金不足只能觀閱封面,封底。聯想到小時候老師們的諄諄教誨越發想念。只得與夫人坦白其願望,甚是支持。五年制小學課本一套8品的在600元以上。自己捨不得花大價錢,直至反覆篩選品級尋至一套75品的書從第3至第10冊才40多。下單拿回後,比我想像的還新。非常滿足。第二冊,第一冊全選價低但品還可以的共花去170元竟全購回。甚喜,愛不釋手。上透明書皮,粘書脊。裝扮整齊後入書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