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計算能力(三)如何刷題


講講最基本的訓練吧。

之前講到了現在家長的受教育程度較之三十年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孩子的早期數學教育。然而在和孩子的鬥智鬥勇過程中,很多家長逐漸趨於崩潰,甚至會懷疑自己當年到底是怎麼掌握這些數學知識的。

1.如何進行娃的數學學習的總體規劃?

現在娃娃基本上4歲就上幼兒園了,大部分時間在幼兒園,輔導數學留給家長操作的空間不大,幼升小之前的3年如何對進行數感、興趣的培養,計算能力如何提高,幼兒數學思維如建立?

這個的回答是根據一般娃的水平進行的(下同),超常兒童不在此列。

一千多年以前,杜甫曾經寫過: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數感、興趣的培養其實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如何提高孩子的計算能力(三)如何刷題


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字時代,日常生活中會有很多機會接觸到各種數字。對於學前娃來說,這是積累感性認識的重要時期,不要過於追求孩子在運算方面的正確率,更重要的還是孩子對數字的敏感性。

比如我們可以對孩子做這樣的訓練,讓娃把房間裡所有帶數字的地方都找出

來,同時對同類型的物品進行歸類。舉個例子吧,樂高差不多現在是玩具的標配,那麼可以讓娃按顏色、按形狀來進行分類。還有類似的,房間裡有幾張凳子、幾張桌子?這個分類的思想是代數里最重要的一類問題,最初的訓練雛形可以追溯到這個年齡段,是不是很神奇?

在這一階段,要教會孩子合理地使用手指進行輔助運算。這個是人的天性,不用白不用啊。我們之所以採用十進制的原因就是:

如何提高孩子的計算能力(三)如何刷題

我們恰好有十根手指頭。


如何提高孩子的計算能力(三)如何刷題

如何提高孩子的計算能力(三)如何刷題


如果我們每個人有17根手指頭那現在最流行的就是17進制了。。。

我們的祖先確實是採用手指頭幫助進行計數和輔助計算的,所以孩子在這個階段用此方法是完全必要的。

只有當孩子能熟練地進行計數之後,我們再來考慮計算能力。很多家長有這樣的困惑:

——要不要刷題?——學數學肯定要刷題啊。——刷多少?——因人而異啊!

無論做什麼訓練,就是兩條原則:

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恆。

永遠不要覺得自己生了個天才。我一直在強調這點,很多家長對孩子取得一點成績就無限放大。講道理,在高中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就是那種為了數學而生的男人,到了大學第一個學期就把我打回了現實世界。你保持好平常心對於客觀認識娃的水平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訓練的過程一定是從10以內過渡到20以內再到100以內加法、加減再到混合加減。

我們天然地接受加法而抗拒減法,所以強烈建議先做加法的基本訓練。當加法運算熟練之後,我們要灌輸給孩子什麼是減法,建議從加法的逆的角度來考慮。

比如8-5=?

我建議教的時候始終要強調,?+5=8。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一是更符合我們的思維習慣,我們喜歡加法乘法而討厭減法除法,從以往的閱卷情況來看,減法除法出問題的概率遠高於加法乘法。就像我們喜歡求導而討厭積分一樣,互逆的運算我們總是喜歡一頭而討厭另一頭。所以從天然喜歡的角度引導效果會更佳。

二是開始灌輸方程的萌芽思想。這就是個最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讓孩子慢慢接受這樣的方式,潛意識裡他對方程就不會抗拒。

還有一個困惑就是是不是需要每天刷題嗎?需要刷題的時間控制嗎?

家長會覺得刷題一般小朋友都會比較反感,有可能破壞對數學的興趣。學習本來就是違反人的天性的,所以一定會反感,所以要引導。刷題肯定必要,不刷題就想把數學學好趁早放棄這個想法,而且一開始就要控制時間。至於是不是每天要刷就看實際情況了,不能每天也做到經常,而且可以把各種訓練穿插起來進行,不至於那麼枯燥。同時正向激勵和負向激勵要結合起來運用,不能光表揚或者責罰,恩威並用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用的時長沒必要卡死,但是每次要計時。同類訓練,比如10以內加法,50個一組,當家長髮現一段時間後用時有明顯提升,就可以考慮加入加減法,然後繼續訓練,每次進行正確率和時間的統計,數據是不會騙人的。至於說市場上的那種手指速算,那就算了吧,這個階段父母親完全就夠用了。

如何提高孩子的計算能力(三)如何刷題

如何提高孩子的計算能力(三)如何刷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