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越来越累?别把孩子当“傻子”养,就是你急需的“灵丹妙药”

01

情景一

老师,乐乐今天穿的有点多,麻烦你提醒他脱件衣服

老师,今天天气有点冷,麻烦你跟乐乐说一下不要脱衣服

老师,乐乐今天有点咳嗽,麻烦你跟他说一下多喝点水

老师,乐乐的水彩笔丢家里了,麻烦你跟他说一下跟同桌借用一下

……

一年级的家长群里常常看到这样的消息

情景二

妈妈,你不要给我穿太多,我怕热

热什么热,我穿这么多一点都不觉得热,多穿点

妈妈,我不饿,饭盛太多了

多什么多,一点都不多,小孩子就要多吃点

……

多少人无比熟悉的场景,一定看到自己了吧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孩子冷

有一种饿叫妈妈觉得孩子饿

也有一种傻,叫妈妈觉得孩子“傻”。

我们在潜意识里总是会觉得孩子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就是个“傻子”。

所以,我们会担心,我们会操心,我们会各种帮忙。

所以,我们是那么的重要,我们是那么的厉害,孩子是那么的弱小,那么的需要帮助。

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的这么去想,也会不由自主的去帮忙。

当妈越来越累?别把孩子当“傻子”养,就是你急需的“灵丹妙药”

02

把孩子当“傻子”养,我们每天都需要帮忙,都在帮忙,帮了这3个“大忙”。

1、帮孩子做决定

我们觉得孩子是“傻子”,我们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不知道饿,不知道冷,不知道自己的想法,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所以,我们就要帮忙。我们总以为,我们是她妈,我们什么都知道。我们是她妈,我们说的就都是对的。

如果孩子不听,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有自己的决定,我们就会给孩子贴上不听话的标签,我们就会觉得这是不好的行为,孩子这样是不对的,然后想方设法,甚至变本加厉的要让孩子听话。要让孩子执行我们的决定。

当妈越来越累?别把孩子当“傻子”养,就是你急需的“灵丹妙药”

2、帮孩子做事

我们觉得孩子是“傻子”,所以很多事情他们都做不好,他们会出错。所以,只好我们代劳,因为我们做的总是比孩子好,比孩子快,比孩子更高效。而且我们做好了,也省的孩子做不好,自己看着心烦。我们帮孩子穿衣服,我们给孩子喂饭,我们帮孩子解决各种大小问题,并乐此不疲。

3、帮孩子承担责任

责权利总是对等的,我们收走了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去体验的权利,也就收走了他的责任,他的责任感。不管你是否愿意,在孩子的心里,不好的后果,不好的事情那都是你的原因,他无需反省自己。他可以正大光明的推卸。

孩子可以剩饭,因为你会吃掉

孩子可以丢三落四,因为你会帮他送去学校

孩子可以不检查作业,因为你会帮他检查

孩子可以不好好吃饭,因为你会想方设法哄着他吃

……

当妈越来越累?别把孩子当“傻子”养,就是你急需的“灵丹妙药”

02

当帮忙变成一种伤害,我们正在给孩子的成长添乱,给自己添乱。出力不讨好是必然

过度干预伤害亲子关系,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变得艰难。我们也会更累

我们的帮忙在孩子的眼里就是“控制”,就是“独裁”,就是“过度干预”,而他一定会反抗。母慈子孝就会变成鸡飞狗跳。

孩子是小,但这也是说他的年龄比我们小,他的经历和经验比我们少。仅此而已。他也是个正常的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想通过发展自己的能力得到认可,他想去体验,想去尝试,想去探索这个世界。而我们却不允许。

他需要的尊重和信任,我们都没有给。那我们得到的也一定不是配合,不是认同。而是反抗、讨厌。彼此之间没有了良好的关系,我们的言传身教要想给孩子施加积极的影响就会变的很难。说什么,他都不想听,即使听了那也是被迫,内心里并不认同。

没有人喜欢被摆布,大人如此,小孩也是如此。

当妈越来越累?别把孩子当“傻子”养,就是你急需的“灵丹妙药”

我们的代劳,让孩子失去了很多宝贵的机会,练习独立自主的机会,发展提升能力的机会,他真的会无能

我们都知道,我们要培养的不是眼前的这个孩子,而是未来的大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一个拥有各种技能的人。而这些不是长大就会有的,而是经过反复的练习,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挫败,不断的进步,在实践中慢慢掌握和提升的。而成年前的每一天都是练习的机会,家庭就是练习场。

而我们却剥夺了他们的机会,不让他们去经历,不让他们去练习,我们从教练变成了球员。因为我们太着急了,着急他们球技差,不会踢,踢不进。可是想一想,一个从来没有机会去踢球的球员,又怎么能掌握球技,怎么发展能力?

我们的代劳,会打击孩子的主动性,打击孩子的自信和勇气,他真的会变弱

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因为孩子的成长,主角永远都是孩子,我们的努力都只是外力,不是决定因素。

儿童心理学家发现,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在不断的追求归属感,他们希望通过发展自己的能力得到认可。就是说孩子生来都是积极主动的。

可是,我们却把他们当成“小傻子”,当成“弱者”,告诉他,让他感受到,他不行,他做的不傲,他做不了,他跟我们比差远了。一次次的体会到这种挫败的感受,试想一下换成我们,也很难再积极主动,再充满信心和勇气吧。

而这恰恰是我们这一生立足于世,都需要的非常宝贵的品质。

当妈越来越累?别把孩子当“傻子”养,就是你急需的“灵丹妙药”

当教育变的越来越困难,孩子的表现变来越糟糕,我们只会越来越累,越来越感到挫败。身体累,心里也累。而孩子的成长也会觉得各种拧巴。就这样相爱相杀,恶性循环。

03

何以解忧,何以解累,唯有放手。别再把孩子当“傻子”,他们都是沉睡的巨人,不断练习的机会才是唤醒他们的方式。

把孩子的事情还给孩子

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决定,自己去承担相应的责任,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尝试。每一次经历都是有意义的,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

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练习这些能力,练习独立性。就比如说让很多中年老母亲崩溃的哄孩子吃饭的事情。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可以把这件事情交给孩子,清楚的告诉他,吃饭是他自己的事情,他要自己吃,他自己决定吃多少。如果不好好吃,不想吃,自己就会饿肚子。

然后就这样去做,不要喂,不要等,不要哄。过了吃饭的点还没吃完,也不要生吃,直接收掉。孩子就会体会到饿肚子的痛苦。他才会觉得好好吃饭是有必要的,吃饭的时候不能玩,也不能随便,他就会主动去调整自己的那些不良行为。就会开始好好吃饭,也吃得开心,因为吃饭就能让自己不饿肚子。而妈妈也就轻松了,再也不会为吃饭的事儿而绞尽脑汁或大发雷霆。

当一件事情变成自己的事情时,就有了想要做好的动机,而要承担不利后果,就更是增加了动力。而当付出努力,做好的时候,就会获得自己和成就感,这些反过来让人变得更积极。把孩子的事情教给孩子,就是把孩子激活了,我们自然轻松了,而且事儿还能做的更好,孩子也会得到更多的成长。

当妈越来越累?别把孩子当“傻子”养,就是你急需的“灵丹妙药”

给孩子鼓励和信任,对孩子充满信心,并让他感受到

不管是成功时还是失败时,我们都应如此。

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中这样写到:

父母的爱最好通过不断鼓励孩子学习独立来表现。我们需要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并贯穿整个童年。我们需要对孩子表现出不间断的信心和信任,这是一种能够帮助孩子克服童年任何问题的态度。孩子们需要发自内心的勇气,让我们帮助孩子们发展这种勇气,并保持终身

成长就是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试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沮丧,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比结果本身更重要。

不管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对孩子充满期待,当他感受到我们的信任时,他就会更加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努力,相信自己可以解决问题,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总是充满勇气,而且真的变的越来越好,这就是著名的心理学实现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的道理,孩子会变成我们期待的样子。

当妈越来越累?别把孩子当“傻子”养,就是你急需的“灵丹妙药”

要想解放自己,让自己不累,就得先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

小孩子不是“小傻子”。他们能做的事儿,远比我们想象的多,他们的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强。他们的潜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多。

我们只要给机会,就好,我们只要当教练就好。不要亲自上场,我们不是主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