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航母需要谨防落入军备竞赛的陷阱

中国发展航母需要谨防落入军备竞赛的陷阱

据报道中国现在正在舾装第一艘国产航母,据称第二艘也已在建,对于期盼国家富强的广大老百姓来说,这都是喜大乐奔的好消息,但我觉得进一步探讨一下我国的航母战略更有利于有一个准确的战略前瞻定位。

航母是在一战出现的,在二战达到了高潮,二战后被神化了直至如今。航母的兴盛是与飞机技术的提高密不可分的,当战机能够实施重型轰炸后基本就成为了能改变战局结果的关键性力量,在海上,战机必须依靠航母才能实施有效作战,进而达到区域性控制。这一点非常重要,使得航母编队由战术武器晋升为战局力量。

说来有些可笑,航母在二战的出彩表现纯粹是个意外。大西洋上海军力量过于集中和倾斜,传统战列舰和重型战舰在不大的北大西洋的区域里几乎饱和使得航母几乎没有多少出彩的机会,仅有的一点表现也被轻易忽视。但在远东太平洋上,美国因为珍珠港偷袭,战列舰和重型战舰几乎被一网打尽,不得不依靠侥幸脱逃的原来视为二级武备的航母来担任主角,谁知道焕发异彩,在关键的几场争夺制海权的战斗中,依赖美国航母的出色表现和好运气以及密码破译人员的功劳,美国海军夺得了制海权,进而把这个战局扭转了过来。至此航母成为了战场的主力和发展的方向。

我国在长期积贫积弱被技术封锁后,趁着经济腾飞实现了军事现代化的奋起直追,各方面装备都迎来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海军方面,发展迅猛,迅速由近海防御海军发展成蓝水海军,造成军方和民众的期望值进一步提升,开始渴望拥有大洋舰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航空母舰。曾几何时网上号召每人捐出若干钱的讨论层出不穷,终于在军方和有关爱国人士的运作下,瞒天过海从乌克兰购买运回了前苏联的“瓦良格”号航母,修理好后命名为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于2012年9月25日正式交接入列,作为练习用航母,已初步形成战斗力,中国海军从此迈入航母时代。而且据报道现在正在舾装第一艘国产航母,第二艘也已在建。

目前讨论我国的航母问题,有必要从航母的效用和我国目前以及未来的国家战略以及海军发展战略来综合看待。

航母是通过区域制空权来夺得制海权,是大洋舰队决战的利器。在二战的太平洋大海战中,日本的舰队就是因为主力航母与美国航母对战中战败尽毁,造成制海权丢失,造成整个日本被美国太平洋舰队扼住了喉咙。所以请记住,航母的角色就是用来大洋决战的。

对于我国来说,如果建成大洋舰队,想在广阔的太平洋上找一个假想敌,除了美国海军别无它选。可是现在我国奉行的是和平崛起,奉行的是经济全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平发展,实现共赢。全力发展武备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合理合法权益,并非为了谋求争霸。所以,以防御来把美军视为假想敌并无不妥,以争霸的态度来看待美军却是不必。而且退一步说,即使我们全力发展出十来艘航母驰骋在太平洋上,一旦爆发出两国大战,我们的航母编队也很难是美航母编队的对手,说这话并非是涨他人威风灭自己锐气,而是客观一点从我们的航母的级别,作战装备的成熟性,和海军远洋大战的经验综合来看。关键是如果万一真到那么一步的话,真正应该动用的恐怕就是三位一体的核武器了,而很难再成为二战时的海空大战了。

所以,从充分与必要性来看,我们都没必要发展成为能对抗美国海军的那种超级海军。从国策来说,我们是参与的以美国为主导的现行国际秩序,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是基调,争端和争议是正常的,和平谈判解决的途径是顺畅的,远远到不了军事大决战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把我们的有限的资源耗费到这种无必要的无底洞式的投入中,真的是完全没必要。君不见前苏联在军备竞赛上吃了多大的亏吗?

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未来的战争模式也不可能仍旧像以前一样,战列舰在一战还是主力,二战就显得过时了,二战后基本就被淘汰了。现在的科技日新月异,已经在运作天战的时代,已经在准备试用电磁炮激光武器的时代,还一成不变的按照以前的思路来进行海军建设,真的有可能是把钱投到了水里。

建设航母编队的投入不是个小数目,我国还是底子薄,必须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必须在科研创新上大力投入,军备竞赛这种陷阱千万不要跳,没见前苏联就是栽在这个坑里了吗?现行军事力量合理足够的装备好完善好是基础,大力搞好军事科技的创新发展,争取达到技术领先才是正途。

所以从这个视角来看我认为我国现在已服役和在建的 3艘就足够了,这是中型海军的级别,对付我国四周的除了美国海军之外的任何海军力量的常规战斗都已经足够了。

而且就航母的布置来说,南海的意义不大,因为我国南海岛礁的建设,已经建成了不少永不沉没的航母。所以航母编队布置于东海舰队和北海舰队中间这一区域较好,需要支援南海时也很方便。

航母编队,国之重器,善谋善用,佑我华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