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轄地級市“松原市”概述

松原,吉林省轄地級市,位於吉林省中西部,地處哈爾濱、長春、大慶三角地帶,松嫩平原南端,南與長春市、四平市為鄰,西與白城市、內蒙古通遼市接壤,北隔松花江與黑龍江省相望;介於東經123°6′至126°11′,北緯43°59′至45°32′之間;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轄區面積2.2萬平方公里,轄5個縣(市區)、7個開發區;總人口為275.41萬人(2017年末)

[1]

公元前22世紀,這裡屬於早期肅慎王國。1913年,隸屬吉林省西北路道。1949年,劃歸吉林省管轄。1956年,隸屬公主嶺專區。1958年,改隸白城專區。1987年,撤銷扶余縣,設立扶余市(縣級)。1992年,撤銷扶余市,設立松原市(地級)[2],設立松原市扶余區。

松原與包頭、呼和浩特、鄂爾多斯一起被稱為“中國北方經濟增長四小龍”。素有“ 糧倉、林海、肉庫、魚鄉” 之美譽。享有“跨國公司眼中最具 投資潛力的中國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東北十大魅力城市等殊榮。

2018年6月5日13時02分08秒,在松原市寧江區毛都站鎮附近(東經124.72度、北緯45.29度)發生2.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歷史建制

吉林省轄地級市“松原市”概述

松原

公元前22世紀,這裡屬於早期肅慎王國。扶余歷史悠久,早在西漢初期,這裡便建立了中國 東北地區第一個地方農業制國家—— 扶餘國(都城長春),扶餘國的農業畜牧業已經十分發達,開創了北疆歷史文化的先河。

位於松花江幹流南岸,北以松花江與 肇源縣分界。今吉林省松原市扶余一帶,清代,屬吉林將軍伯都訥副都統轄地,副都統駐伯都訥城。伯都訥城是清初“邊外”( 柳條邊)七大軍事重鎮之一。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設立伯都訥站,是 寧古塔將軍境內西部通往 齊齊哈爾城的重要通道。

1693年(清康熙三十二年),在伯都訥驛站南20裡處建新城,名伯都訥新城(今扶余鎮),添設伯都訥副都統專城駐防。

1811年(清嘉慶十六年),設置伯都訥廳,駐伯都訥新城,同時設分防巡檢一員,駐孤榆樹屯(今 榆樹市),隸屬伯都訥廳。

1906年2月15日(清光緒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伯都訥廳升改新城府,駐新城,與伯都訥副都統同城;孤榆樹屯巡檢改設 榆樹縣,由新城府領。翌年4月,裁將軍,改隸吉林行省西北路道。

1909年6月2日(清 宣統元年四月十五日)批准,裁撤伯都訥副都統。

建國以後

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3月,改為 新城縣。隸屬吉林省西北路道。

吉林省轄地級市“松原市”概述

松原

1914年2月,因與河北、山東等省新城縣重名,奉令改稱扶余縣。同年6月,西北路道改稱 濱江道,隸屬濱江道。

1929年2月,廢止道制,由吉林省直轄。東北淪陷後,隸屬吉林省管轄。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初隸吉江行政區,1946年5月劃歸嫩江省管轄。

1949年5月,劃歸吉林省管轄。

1956年隸屬 公主嶺專區,1958年10月改隸白城專區。

1987年11月1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扶余縣,設立扶余市(縣級)。

1992年6月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 扶余市,設立松原市(地級),設立松原市扶余區。

1995年7月20日,國務院批准:設立扶余縣,轄扶余區的部分行政區域,縣人民政府駐三岔河鎮。松原市扶余區更名為松原市寧江區。

2000年,據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松原市總人口2766036人。其中:寧江區 538469人、 前郭爾羅斯自治縣 567246人、長嶺縣 625830人、乾安縣 300745人、扶余縣 733746人。

2003年,松原市下轄扶余縣、 前郭縣、長嶺縣、乾安縣和寧江區4縣1區,設經濟技術開發區、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和查干湖旅遊經濟開發區3個省級開發區,設 太平川、郭爾羅斯、長山、水字、陶賴昭、蔡家溝、雅達虹等7個市級工業園區。

2013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扶余縣,重新設立扶余市(縣級)。重新設立的扶余市由吉林省直轄,松原市代管。

位置境域

松原市處東經123°6′至126°11′,北緯43°59′至45°32′之間,位於吉林省中西部、 松花江上游的 松江和 嫩江之間的 松嫩平原南與長春、四平市為鄰,西與白城市、內蒙古哲盟接壤,北隔松花江與黑龍江省相望,地理上巧巧位於松嫩兩江的河流處和哈爾濱市的中間。

氣候環境

吉林省轄地級市“松原市”概述

松原

松原市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春季乾旱少雨,升溫較快;夏季炎熱,降水集中;秋季涼爽,變溫快,溫差大,天氣晴好;冬季漫長,降雪量小,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4.5℃左右,一月份溫度最低,極端最低氣溫-36.1℃;最高氣溫出現在七月,極端最高氣溫37℃。年平均日照2900小時左右,無霜期135~140天。年降水量在400毫米至500毫米之間,多集中在七、八月份。這兩個月的降水量約佔2015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三。春季多風,春夏秋三季以西南風為主,冬季則多刮西北風,年平均風速為13.3米/秒。

水文環境

松原市內江河縱橫,泡沼眾多,尤以三江一河一湖而聞名。

松花江,始於松花江與嫩江匯合處,沿市北境東流注入黑龍江,境內流長120公里,流經扶余市的8個鄉鎮,區間流域面積2229平方公里。最高水位127.37米,最低水位119.59米,最大流量14600m³/s,最小流量346m³/s。

松花江(舊稱西流松花江、第二松花江)源於長 白山天池,是吉林省第一大江河。從市東南 陶賴昭鎮入境,穿越市中心向西而北折,與嫩江匯合後注入松花江。境內流長188公里,流經扶余、前郭兩縣和寧江區的13個鄉鎮,區間流域面積1332平方公里。最大流量6750m³/s,最小流量443m³/s,最高水位134.66米,最低水位 130.76米。

嫩江源於 大興安嶺伊勒呼裡山,從市西北部入境,東流在松原市注入松花江,市內流長61.7公里,流經前郭縣2個鄉鎮,區間流域面積180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8810m³/s,最小流量109m³/s,最高水位132.02米,最低水位124.33米,河道切割深,多溝槽支叉。

拉林河為松花江右側支流,源於 敦化縣境內的別石拉子山,從市東部入境,北流匯入松花江,境內流長84公里,流經扶余5個鄉鎮,區間流域面積1081.86平方公里。最大流量4030m³/s,最小流量9.32m³/s,水位最高時達141.04米,最低時136.34米。

查干湖位於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西北部,是全國十大 淡水湖之一,湖水面積259平方公里,蓄水6億多立方米, 蘆葦面積3.6萬公頃。

水文資源

吉林省轄地級市“松原市”概述

松原

松原市境內有嫩江、松花江、第二松花江、拉林河四條主要河流,第二松花江從市區穿過。全省60%以上面積的匯水與松花江流域90%以上面積的匯水都從我市通過出境。江河總徑流量412億立方米,總流域面積8012.47平方公里。松原市總水資源量為15.5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2.22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13.35億立方米。

松原市境內有大中型湖泊26處,其中可利用湖泊9處,面積47269.7公頃。松原市共有萬畝以上泡沼14處,分別是查干湖、新廟泡、庫裡泡、大布蘇泡、花敖泡、夜字泡、爾字泡、洪字泡、羊營字泡、查干花泡、月亮泡、腰井字泡、四十六泡、十三泡一號等。這些泡沼主要分佈在前郭縣、長嶺縣、乾安縣,水產養殖多以自然增殖為主,只有少數湖泊進行人工放養。建市以來,由於加大了投入,強化了管理,漁業產量逐年提高。據統計,松原市水產品產量由建市之初1992年的1.24萬噸提高到2006年的3.01萬噸,增長2.4倍,人均水產品佔有量達到11公斤,居全省前列。

礦產資源

松原礦產資源有石油、砂石、石英砂、玻璃砂、耐火土、硝等,地上地下資源富集,地下有以石油為主的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石油總儲量達26億噸,已探明儲量10.8億噸,天然氣儲量185億立方米,油母頁岩儲量80億噸,中國陸上第六大油田—吉林油田就坐落在松原,2004年原油產量達到505萬噸。

生物資源

松原市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哺乳動物有狐狸、野兔、獾子、山狸子、刺蝟、黃鼬等;飛禽有大雁、野雞、野鴨、野鴿、灰鷗、鷺鷥、貓頭鷹、鷲、百靈、黃鶯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種,即東方白鸛、丹頂鶴、白頭鶴和大鴇;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22種,即白琵鷺、白額雁、大天鵝、小天鵝、鴛鴦、鵲鴨、黑鳶、蒼鷹、雀鷹、普通鵟、草原雕、烏雕、白尾鷂、白腹鷂、獵隼、燕隼、紅腳隼、灰鶴、縱紋腹小鴞、長耳鴞及短耳鴞。

野生植物有129科559種。其中食用植物20科46種,主要有苣蕒菜、小根蒜、山韭菜、草蘑、黃花菜等;野生水果主要有歐李、山杏、山裡紅、山丁子、野葡萄、稠李子、野桑椹等;飼用植物18科181種,主要有羊草、星星草、興安胡枝子等;觀賞和蜜源植物9科34種,主要有花飛燕草、東北石竹、細葉百合、刺玫薔薇等;用於工業、手工紡織業和民用建築業的植物有17科27種,主要有蘆葦、小葉樟、香蒲等;藥用植物65科271種,主要有水紅花子、地榆、防風、甘草、狼毒、苦丁香、車前子、蘆根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