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1400噸大分段造艦模式適合中國嗎?尼米茲級似更強更可期

我國從烏克蘭購買“瓦良格”號拖運回國之後安裝了我國研製的電子設備和武器變身為現代化的“遼寧艦”航母之後,集蘇聯時代工業水平與中國先進技術的結合,又促成了國產新型航母001A的研發建造,時至今日,國防部發言人都已經明確表態001A即將服役,那麼,探討中國航母建造之中,也就成為值得研究探討的問題。

蘇聯1400噸大分段造艦模式適合中國嗎?尼米茲級似更強更可期

一、在蘇聯航母框架基礎上的改裝,是中國在“遼寧艦”訓練科研中為第一第二第三艘國產航母積累的經驗

蘇式航母主要強調的是以艦載機為主、以導彈和魚雷為輔的武器系統,對於動力、電子系統要求不高,因此不強調航母的自持力和適居性。有人認為蘇聯航母“艙室非常低矮,水兵住艙和監獄沒什麼兩樣”,如果這個觀點正確,那麼在動力系統不給力、外加低矮的艙室能加裝何等先進子系統呢?比如,要加裝電磁彈射裝置,那就是萬萬加不上去的。

蘇聯1400噸大分段造艦模式適合中國嗎?尼米茲級似更強更可期

其次,中國改裝遼寧艦,更多的是拆除像反艦導彈這樣與航母作戰功能定位相悖的武器系統,發揮“遼寧艦”作為航母的功能。烏克蘭在出口中國“瓦良格”號之時,是拆除了艦載主要設備的空殼航母,中國引進之後,必須進行相關係統加裝。有消息稱烏克蘭拆卸清單曝光,表明“瓦良格”號上已經沒有可以稱為設備的東西。 “花崗岩”巡航導彈發射裝置、防空導彈系統、火炮裝置、武器協同使用保障系統等武器系統,著陸阻攔裝置、航空彈藥運輸設備、航空燃油系統等航空技術設備,“伐木工人”作戰信息指揮系統、“護身符”МН-717型水下反牽制防禦聲吶站、МГ-35型水下通信聲吶站、“三戈比”ОВСРЗ型聲吶、МГ-355ТА型聲吶、МР-212/201型雷達站等無線電技術裝備,還有導航設備、通信和偵察裝備等等,甚至連餐廳的麵包爐都已經拆下,這樣一艘航母,正是在中國的改裝之下,才能起降殲-15艦載戰鬥機。

蘇聯1400噸大分段造艦模式適合中國嗎?尼米茲級似更強更可期

再次,從“瓦良格”號的船體結構設計探索的重要技術資源,將為中國繼續發展航母提供支撐。中國當時就是不具備建造6萬噸級航母船體的能力,正是由於引進的“瓦良格”號,中國才得以在去年年底曝光第一艘國產航母,巧合的是,這艘國產航母也是5萬噸級,就此這個船體還是師從烏克蘭購買的“瓦良格”號。因此,在烏克蘭“瓦良格”號沒有任何實戰部署就被拆解、所有拆下系統不知去向的情況下,將一艘中國改裝成型的“遼寧艦”與之比較,這本身就是不全邏輯的事情。中國改裝遼寧艦看重的是“瓦良格”號先進的船體結構設計,畢竟引進空殼航母加裝中國子系統,和引進整艘航母自行拆卸烏克蘭不合航母的典型設計原則的各種子系統,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

蘇聯1400噸大分段造艦模式適合中國嗎?尼米茲級似更強更可期

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從烏克蘭購買“瓦良格”號進行了系統加裝,烏克蘭是老師,教授的主題是船體設計,剩下的動力設計、艦島設計、艦載機設計就都是中國航母人自學的事情,與烏老師的關係已經著實不大。相信這一判斷,在中國國產第二艘航母上,會體現的更加明顯,也就是,在那艘未來航母上,很難再看到烏克蘭的影子,國產航母與蘇制原版孰優孰劣的論題,也更加無從談起。

二、從美俄海軍身上吸取營養,是剛剛擁有訓練航母4年多的中國海軍和造艦業群體的必然選擇。

首先,中國建造首艘本土航母,就有美國媒體認為中國人深入研究了美國的航母建造方法才取得長足進步,但是俄羅斯“衛星網”表示中國的這種建造方式完全仿效“庫茲涅佐夫”的建造經驗,從中可以看出的是,美俄對於解放軍航母的關注。

蘇聯1400噸大分段造艦模式適合中國嗎?尼米茲級似更強更可期

遼寧艦桌面級美圖

其次,我們要看到中國在拜師學藝軍事工業之時,有過先蘇後美又俄的歷史,說中國航母師從俄羅斯也不為過。畢竟,“遼寧艦”源自蘇聯的“瓦良格”,雖然中國是從烏克蘭引進,但是考慮到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的思維,俄羅斯應該認為所有的蘇聯衣缽都應該由他繼承。所以,俄羅斯進入“導師”行列也有其科學成分。

蘇聯1400噸大分段造艦模式適合中國嗎?尼米茲級似更強更可期

第二,我們從遼寧艦入手進行分析。上世紀80年代,陪同國務院副總理耿飆登上美國海軍“突擊者”號航母的,正是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劉華清。劉華清將軍參觀了美國航母的飛行指揮室、艦載反潛直升機和防空導彈,以前當時最先進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在航母飛行甲板上觀看了美國海軍航空兵的飛行表演,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科技人員首次登上航空母艦,對於航母之父劉華清上將而言,也正是那時在心裡埋下了建設中國自己的航母戰鬥群的種子。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航母建造與美軍也有聯繫。

蘇聯1400噸大分段造艦模式適合中國嗎?尼米茲級似更強更可期

第三,中國空軍的確從前蘇聯嚐到了甜頭,從殲-5到殲-11還是能看到俄系的影子。在海戰方面,俄羅斯的實力略遜,前蘇聯1400噸的大分段造艦模式,都已經不太適應中國的國情。中國的航母建造,自會有奮發圖強的中國軍工企業和產業工人的聰明才智去創新,去進行動力設計、艦島設計、艦載機設計。相信這一判斷,在中國國產第二艘航母上,會體現的更加明顯,也就是說,在解放軍海軍未來的航母建造上,可能很難再看到烏克蘭的影子,國產航母與蘇制原版的距離可能會拉大,相反可能與小茲或小特等大艦相似。

【歡迎訂閱“軍林天下”查看更多原創精彩內容。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剽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