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乾隆是清朝历史第一罪人,有何依据?评价一下乾隆的功与过,谈谈你们的看法?

提问达人魔力侠


乾隆是不是清朝历史第一罪人?这可能是清朝“皇亲国戚”拖着小辫子让他出来背锅,好洗白他们的“太后老佛爷”慈禧,因为现在“慈禧的后人”闹腾的挺欢,居然还敢自称亲王。事实上乾隆虽然有罪,但要按罪恶程度,他还远远排不上第一,可清朝从乾隆手里开始衰落并被世界远远甩开,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很多喜欢洗白乾隆的人都喜欢“用数字证明”乾隆时期在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人口激增”:顺治九年,全国总人口一千四百多万;康熙五十年,两千三百多万;清高宗乾隆六年,达到了一亿四千万。不到一百年,人口激增十倍。这其实是一个文字游戏:康熙年间统计的是“人丁”,而乾隆年间统计的是“大小男妇”,康熙只关心有多少人向他交税,所以只统计十六岁到六十岁的男丁;而乾隆为了证明自己的“文治武功”,只要活着喘气的都算数。

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据明朝万历年间太子少保、史学家王世贞统计,当年人口有六千三百三十多万,而到了顺治九年再一统计(清实录世祖卷61),居然只剩下了一千四百多万,要是两个统计数据都靠谱的话,那就是说人口锐减了将近五千万,如果考虑到上新出生的人口,岂不是有五千多万老百姓死于非命?

  说乾隆是清朝第一罪人,虽然值得商榷,但也没有完全冤枉了他:正是由于乾隆的妄自尊大,彻底关闭了与世界交流的大门。什么坚船利炮、先进科技,在乾隆眼里都是奇技淫巧,还豪情满怀地向世界宣布:“我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乾隆关上了与世界交流的大门,不管是英吉利法兰西还是俄罗斯,想跟大清交流,那都是“朝贡”,先跪下来再说。

秦始皇只不过烧了几本六国残余贵族撺掇造反的书,杀了几个坑蒙拐骗的江湖术士,就背上了“焚书坑儒”的黑锅;而乾隆皇帝制造了一百六十多起文字狱,动不动就诛灭九族,死了的也要掘墓枭首鞭尸,修了一部《四库全书》,查缴禁书三千多种十五万部有余,焚毁图书超过七十万部。“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乾隆六下江南,每次上千万两白银足吃足喝,吃不完的就倒进河里,花光了雍正辛苦积攒下来的家底,但是却被电视剧演成“微服私访、为民除害”,您说这事儿上哪儿说理去?

是实事求是地说,乾隆也打过一些胜仗,也在十全武功里注了很多水:两平准部算两次武功,但如果第一次就打赢了,干嘛还要打第二次?孙士毅征安南惨败,却也因为安南“赍表入贡”而被计入十全武功;征缅甸,云贵总督刘藻兵败自杀,云贵总督杨应琚被“赐自尽”,云贵总督明瑞阵亡,连续死了三个云贵总督,乾隆居然把此战吹嘘成一大战功。可见他的孝子贤孙们睁着眼睛说瞎话,也是一脉相承了。

“随处可见的弃婴。道路两旁、河道中央、垃圾堆上,随时都有可能露出一只苍白的小手。弃婴在基督教国家是不可饶恕的大罪,但是中国人却视为平常。”这是马戛尔尼日记写的;

“在京城一地每年就有近9000弃婴……我曾经看见过一个死婴漂流在珠江的船只当中。人们对此熟视无睹,仿佛那只是一条狗的尸体。而事实上如果真的是一条狗的话,也许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这是“出使大清”的约翰·巴罗说的。

“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这是郑燮郑板桥的诗句。

有这些人的评价加上掩盖不住的史实,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乾隆(清朝)确实是一个罪人,至于他跟慈禧谁是第一罪人,我们只能用十个字来评论:一丘之貉,一蟹不如一蟹……


半壶老酒半支烟


乾隆放到现在就是一个在网文界写诗扑街的写手罢了。

所谓乾隆这个人,自称十全老人,看起来比他那个号称千古一帝的爷爷也差不了多少,但实际上,他的所谓功绩和他的爷爷一样,真的都不算什么,甚至可以说,他的过往往大于功。

乾隆其人

文治

乾隆朝的文治可以说几乎是没有,所谓的康乾盛世,也就是他老爹给康熙补窟窿攒下的一点家底,结果就被他败完了,他唯一的亮点就是一生写了43000首诗,就算从娘胎出来就开始做诗,每天也要做1.5首,这比唐宋八大家全部加一起都要多,然而这上万首诗是什么水平呢?在我们如今的课本中一首都看不到,因为他这上万首诗全是打油诗水平,比如,一朵两朵三四朵,五朵六朵七八朵。九朵十朵十一朵,飞入草丛都不见。又或是远看城墙齿锯锯,近看城墙锯锯齿。若把城墙倒过来,上边不锯下面锯。

这种东西很难算是文治的。

武功

至于乾隆的武功那就更不用说了,所谓的十全武功,没有一次是全须全尾的打赢的,甚至出现了打输了还大书特书说是胜利的奇葩事儿。

乾隆的一朝,穷奢极欲,穷兵黩武,耗干了雍正留下的家底,又无法杜绝贪污腐败,手下第一亲信就是大贪污犯和珅,而他的所谓《四库全书》更是毁书甚于编书,把凡是不利于满清统治的,反对奴化的,无论是思想,文化,科学,历史书籍全部都烧毁,从此中国成了他们想让你们看什么,你们才能看什么的时代。

所以说,乾隆确实是个历史第一罪人,毁灭历史典籍,加强文字狱,这些事情永远将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关河南望


作为历史上写诗最多的文人,乾隆的文化素养并不低,尤其是一首《贞观政要》更被后世子孙们誉为治国良策,原文如下:

懿德嘉言在简编,忧勤想见廿三年。烛情已自同悬镜,从谏端知胜转圜。房杜有容能让直,魏王无事不绳愆。高山景仰心何限,宇字香生翰墨筵。

从诗中论,乾隆的所思所感也称得上是找唐王朝之所以昌盛的一个小总结了,但是,他究竟有没有做到又是另一说了。

十全老人乾隆,一生文治武功,在位整整一个甲子,死前仍不忘祖宗遗训,经过囚一杀二等一系列残忍的考核制度过后,选了雍正为继承人。

说乾隆有政绩吗?有,很多史学家称他为千古一帝,将他和秦皇汉武并列为封建史上的三大帝王。说他有过吗?有,题目中所指的第一罪人就是乾隆执政是的一个污点。

众所周知,发明议罪银制度的和珅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大贪巨恶了,然而即使是这样一个大奸佞都晓得要和时代接轨,积极创办了海航公司,并且与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长期的贸易合作关系。

但乾隆却觉得寰宇之内,清政府一家独大,论科技论文化论生产力,经过了工业革命的大英帝国别说和他建交了,就算给他俯首称臣,乾隆都觉得心安理得。

是不是觉得有点夸张?马戛尔尼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亲派的访华使者,在“朝圣”之前,还被大臣们嘲笑不懂礼数。清史记载了这么两则文献:

既然是来进贡的那就安心等吧,等啥时候乾隆爷从承德避暑回来了,再和你这番邦小国的使臣聊不迟。在马戛尔尼的多方运作下,散了一票子的他终于见了乾隆。

见乾隆就必须下跪,不跪则不见,马戛尔尼好歹也是女王指派的使臣,代表的是英皇的脸面,但经过大臣们的一番开导,马戛尔尼还是跪了三次,但并未磕头。

乾隆问他带来的小玩具有什么意义,像枪炮这种东西,还不是元代传过去的?马戛尔尼不吭气,默默从兜里拿出了一纸条约,希望乾隆答应开放广州做通商口岸。

乾隆认为虽然天朝对待诚心进贡的小国一向有优待政策,但哪有自己张口要的,于是给伊丽莎白二世下令:但凡有商船进岸,一律驱逐。和珅觉得不妥,在这件事情上就没表态。

之后不久英国人通过马戛尔尼的访华笔记开始了研究。再然后,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就被人一炮打开了通商口岸,这就是人们数落乾隆的原因了。


历史老相片


乾隆可以说是手握皇权最长的人,长达64年之久,而且登上皇位特别容易,康熙和雍正给他打下了九十一年的和平盛世。



但如果按照正面评价,我只能说运气够好,而且一生健康,没有遇到大的灾难,对待自己的皇后非常的恩爱,还是很孝顺的人,但要说负面评价,那可以说是影响后世了。



第一,他可以说是历史的专制者了,严重压抑了民众和官僚阶级的主动和创造性,可以说是僵化了体制,给以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第二,文字狱,乾隆时期的文字狱达到了一百三十多起,甚至告发的人可以升职加薪,那可比建功立业还要快,尤其是牵连之广,捕风捉影,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文字狱的巅峰,枉死数万人,惹得人人自危。



第三,固步自封,同一时期,欧洲开始了进入工业革命的道路,甚至蒸汽时代也开始了,而弘历陶醉在大清天下第一的美梦,工业时代与清帝国擦肩而过,导致了后来的战争。



第四,穷奢极欲,六次下江南花费巨大,原本康熙和雍正的努力,国库充实,六次下江南导致了国库迅速下降,而且对百姓造成了严重灾难,同时使康乾盛世转向道咸衰世埋下了伏笔。

我是独坐静饮淡看世态炎凉,喜欢历史文化的请关注我吧,我会给你带来最好的问答。


独坐静饮淡看世态炎凉


说乾隆是清朝历史第一罪人,危言耸听,话有些过了,乾隆盛世是史实,不能否定。

在乾隆执政期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还进行了《四库全书》的编撰等功绩是不少的。

当然人无完人,皇帝也不可能完美无缺,乾隆时期清朝延续明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出口货物的种类也多有限制。在西方工业革命进行的时候,使帝国的科技水平越来越落后;继明朝中叶西方国家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情况下落后于西方后,在清朝同期西方发生的工业革命,让中国全面落后西方,盛世之下埋藏着深刻危机,最后导致被列强瓜分的命运。


70后大叔讲历史


评价历史人物,需要理性客观。乾隆这么一位古代帝王的评价,更是如此。

乾隆是清朝第一罪人?不知从何说起。

可以提供几个思路:

1.评价古人,要回到古代的环境中,客观看待。切忌以今律古,用我们现在的观念去评价。乾隆有过文治武功的十全表现,也十分自矜,你说这是功绩也好。但功过往往是一体之两面,比如乾隆敕编《四库全书》,在保存古代文献的同时,也禁毁了与之相当的古代典籍,功欤?过欤?

2.评价帝王更困难。中国古代的治国,基本寄希望于开明君主。在君权神圣的观念下,古代更多的是一种服从与忠诚,是非判断有时候会居于其次。所以,回到古代的环境下,帝王的功过很难判断。我们往往在研究历史时,以冷静客观的叙述代替粗率的是非判断。但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个大致的标准的,比如对国力的发展程度、对人民生活的改善程度、对文化事业的推动情况,如果站在国家主义的立场上,对国土的拓张也是一方面,这些加起来,就是所谓的“文治武功”。


评价人物,可以对比着来看。总体上看,清代的皇帝大都比较勤奋,而康雍乾三代更是如此。对比明朝或者以前的朝代,这一点是人所共见的。至于说清代的闭关政策,耽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之类的判断,也需要客观检讨。毕竟作为古代帝制下的郡望,制度模式更像是一种循环往复的承袭与完善,而非世界史意义上的近代转型。黑格尔说中国的历史都是循环式的,并非没有道理。在这种环境下,现在的很多评价也过于苛责。

还是那句话,用冷静的叙述代替简单的是非判断,或许更好一些。


师太的元博士


应当综观全部,不能就事论事断乾隆。如秦皇汉武,唐皇宋祖,明祖康乾,他们都有开天辟地之功,治国安民之能,这是为国君之主业,个个龙虎有威,治国有方。

但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他们一定也都有缺点和问题。因为他们也是人,难免有错。如下棋总是小事吧,也有人下错、悔棋对吗?圣凡一式只要大部好就是好,大部不好即不好,不能求全责备。


萧湘居士__


乾隆盛世人人知,功过分明天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