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释放科创潜能 助力高质量发展

江苏:释放科创潜能 助力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 朱程)

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2430亿元、增长7.5%;专利申请量超过60万件、增长16.7%;50项通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继续位居全国省份第一;国家创新型城市达11个,5个县(市)成功入围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这是2018年江苏科技创新的“成绩单”。近年来,江苏瞄准“体制机制破障除碍”“创新生态优化升级”“重点领域技术突破”等难点环节入手,调动科研人员、高校院所的创新活力,激发市场各界的发展活力,持续释放科技创新驱动力。

突破体制机制障碍 释放创新活力

去年,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连发“为什么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不够?”“为什么科研成果转化与经济发展结合不紧?”“为什么科技发展的社会感知度不高?”三个问题,在省内引起广泛关注。

作为科教资源大省,江苏一直面临创新有“高原”无“高峰”的尴尬。如何进一步打破体制机制束缚,激发科教资源的创新活力成为江苏必须破解的难题。

《江苏要情动态》要目文章 | 江苏:释放科创潜能 助力高质量发展

去年8月,江苏出台“科技改革30条”,紧扣各方面反映最强烈、最迫切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加大改革力度。“近年来我们围绕科技经济结合和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两条主线,聚焦痛点,精准施策。这次‘科技改革30条’就突出强化成果转化激励。”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秦说。

江苏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已经开始行动,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利益再分配。其中,由江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新型科研组织——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表现亮眼。

江苏省产研院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模式,不承担具体研究任务,重点开展科技资源引进、专业研究所建设、重大研发项目组织等工作。这种体制机制上的创新让江苏省产研院既拥有政府背书,更有力量组织创新资源,也能紧跟江苏实际,找准创新方向,还能灵活应用市场手段,大胆实践。

“许多过去出台的政策,都是设法提高科技人员的成果转化收益,却未把成果的所有权和处置权交给科技人员。”江苏省产研院院长刘庆说。江苏省产研院抓住人这一“牛鼻子”,在选人用人上打破传统看职称、看论文的旧俗,聚焦产业一线,从全球范围聘请拥有创新成果、掌握一流技术、具有较强独立从事产业技术研发能力的技术专家担任研究员,并配以必要的资金支持其组建团队、开展研发。

半导体封装技术研究所的姚大平博士,是2018年江苏省产研院首批引进的国外新技术材料公司研发总监。他此前已在半导体封装领域拥有丰富的产业化经验,到岗至今就融资1亿元成立江苏中科智芯集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研发,预计今年年中可实现产品销售。

江苏省产研院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经累计聘请项目经理81位,建有专业研究所42家,衍生孵化企业580家,转化科技成果超过3100项。

优化创新生态 搭建科技转化桥梁

“研发出来就过时”,“假”创新骗“真”支持,这些科技创新上的老问题实则是科技、经济“两张皮”的体现,迫切需要搭建科技转化的桥梁。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需要贴合市场的科研成果。江苏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瞄准自身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设立9个产业专题推进124项重大成果转化,培育50多个高附加值的标志性产品,组织实施种业科技创新专项。

《江苏要情动态》要目文章 | 江苏:释放科创潜能 助力高质量发展

助力科技研发向市场的关键一跳,需要专业化的金融力量。作为江苏科技创投领域的主力军,近年来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利用旗下专业化团队,每年梳理近5000个科创型项目。对投资的科创新企业不仅选派专业人员指导发展,还会通过市场化手段帮助其寻找商业伙伴。“同其他机构不同,我们具有国资背景,在投资科创新项目上更具长远性,也更符合江苏发展需要。”苏高投集团总裁董梁说。

江苏大力发展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如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推出的“江苏科创板”,已累计汇聚信息数据485万条,促成技术交易1500多项,带动全省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突破千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成为江苏成果转移转化的“热点”,2018年电子信息技术交易的成交额为280.61亿元,占总成交额的24.35%,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分别占总成交额的23.04%和11.84%。

江苏各地也积极实践。南京自2017年底实施“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工程,围绕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领军人才招引、优化创新生态等方面发力。

“我之前创业过3次,深知科技成果转化要‘只争朝夕’。南京现在从市到区都在推着你向前走,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令人意想不到。”中科南京数字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董事长吴健康说,他正在推动一项利用数字模型监测术后感染风险的技术抓紧落地,一旦成功可使因术后感染造成的死亡率下降60%。

2018年,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图灵奖获得者、国内外院士、专家在内的1170名高层次人才积极参与南京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去年南京新增科创型企业2.4万家,同比增长17%;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4万人,同比增长60%;专利授权量和PCT专利分别增长43%和170%。全市经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超1850亿元。

集聚创新资源 强化重点突破

前沿技术、关键技术研发是角力发展后劲的重点。江苏瞄准科技创新最前沿领域,全世界集聚外脑资源,实现重点突破。

“江苏将启动实施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强化原始创新导向,遴选顶尖科学家领衔,组织实施若干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集中突破引领性、原创性、标志性的重大成果。”王秦说。

《江苏要情动态》要目文章 | 江苏:释放科创潜能 助力高质量发展

常州石墨烯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为充分。今年初,在江苏省工信厅的指导下,由常州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牵头培育江苏省石墨烯创新中心,旨在整合行业力量推动石墨烯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我们将以创新中心为新载体,引领江苏石墨烯产业持续奔跑,在石墨烯产业‘高原’上形成‘高峰’。”江苏省石墨烯创新中心负责人、烯元科技总经理瞿研说,“同时,创新中心正向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迈进,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全国石墨烯产业高水平创新发展,推动我国在全球制造业领域占据制高点。”

据悉,今年江苏将启动前沿引领技术研究专项,集中突破引领性、原创性、标志性的重大成果。同时,加大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对接国家重大项目,人工智能、未来网络、石墨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疫苗等逐一列入2019年江苏“100个攻关项目”行动表。

除了大力发展自主可控的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江苏也注重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实现消化再吸收。

近年来,江苏转变思路,不仅引进人才团队,更注重引进和培育一批以自主研发技术、技术服务、技术转移为主营业务的研发公司,为产品制造企业提供关键核心技术和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去年,荷兰SIOUX公司在苏州相城区落户。该公司在业界享有盛誉,与它长期合作的企业包括飞利浦、赛默飞世尔、阿斯麦、博世、库力索法、蔡司等100多家世界知名品牌企业。与一般公司不同的是,SIOUX公司的产品就是研发服务。

“SIOUX在机电系统等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我们希望通过与江苏省产研院合作,为更多中国企业提供全球顶尖的技术服务。”JITRI—SIOUX联合研发中心董事长汉斯说。

去年以来,剑桥大学建校800年来唯一以大学冠名的海外科创中心,以色列魏兹曼研究院耶达公司在中国设立的首个技术转移中心,伦敦国王学院牵头的联合医学研究院,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牵头的中瑞健康大数据研究院等“最强大脑”相继落户江苏。它们所带来的强大研发能力正成为主推江苏产业经济转型的重要动能。

数据显示,2018年,江苏省研发人员超过80万人、增长6%左右,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4%(新口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3.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科技创新主要产出指标实现较大幅度跃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