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一个主战场发力,无线连接芯片对于展锐意味着什么?

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物联网成为一大热词,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等科技大佬,纷纷对物联网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毫无疑问,物联网正在成为下一个产业风口。

这一点从各大机构的预测数据中也可见一斑。根据IDC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281亿个,收入规模将超过7万亿美元。为此,物联网也被认为是继智能手机之后,芯片领域又一个关键市场,包括高通、博通、紫光展锐、联发科、华为海思等知名芯片设计企业都在各自发力。

物联网芯片成为试金石

对于物联网行业而言,虽然说已经发展多年,也有不少企业投入其中,但是标准众多一直是困扰产业发展的难题。以目前进程来看,不同国家都有各自侧重,很难形成真正的标准统一。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芯片厂商能够支持更多的模式,以便于更好地适用于不同的市场,这也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必备条件。然而,支持更多的模式,也意味着芯片的集成度及复杂度要求更高,同时也面临跟多的技术挑战,如信号隔离、降低功耗、射频设计、降低成本等。

可以这样说,泛连接物联网芯片正在成为企业芯片设计能力的试金石,这也是高通、博通等国际知名厂商长期主导市场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以NB-IoT芯片为例,虽然华为标准制定方面起步较早,但是高通方案能够支持全球多模、多频段,显然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

向下一个主战场发力,无线连接芯片对于展锐意味着什么?

为此,紫光展锐于2016年3月启动了多标准无线连接系统单芯片的研发项目,目标是在34个月内,用两亿五千万的预算,开发28nm工艺、四合一的、高性能、超低功耗、多标准的整合型系统单芯片,以满足未来万物互联的需求。

而就在近日,紫光展锐无线连接项目也迎来了最新进展,推出了三款春藤无线连接芯片产品,面向手机、车载等移动通信应用的春藤2651、面向智能电视、OTT等智能家居应用的春藤5621、具有高扩展性,面向广泛的物联网应用的春藤5661。由此,紫光展锐也从手机芯片延伸至物联网、车联网、移动运算、智能家居、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更加广泛的领域。同时也成为泛连接领域,国际上少有的几家芯片设计企业之一。

对此,紫光展锐泛连接事业部总经理王泷也非常自豪地表示:“该系列芯片整合了非常多先进的技术,像Wi-Fi 5、蓝牙5、多模并行的GNSS,还有一些像热敏晶体时钟,比较多的电源管理功能,还有多核等等,在性能表现方面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设计之初对标最新标准

据了解,应用于物联网领域的无线技术多达10余种,但是从普及程度来看,Wi-Fi和蓝牙无疑是最主要的两种。为此,高通也收购了CSR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蓝牙芯片企业。除此之外,博通、Dialog、Mircochip、Marvell、Crpress等国际厂商,占据了全球大部分市场。

虽然说国内也有不少厂商进入,如珠海杰理、泰凌微电子、海思、新岸线、乐鑫信息、联胜德、瑞芯微电子等,但是距离国外领先厂商仍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在新标准的演进方面。

具体而言,国外领先国内5到6年的技术水平,约3到4个技术和产品世代。国内很多厂家只能采用国外IP(技术产权)做低端芯片,根本无法形成大的突破,也限制了在手机和物联网市场的发展。可以这样说,如果不跳出这种产品迭代周期,国内企业很难实现追赶,在物联网领域仍将处于落后的局面。这也是紫光展锐在无线连接项目启动之初,就面临的一大现实难题。

为了打破这一现状,紫光展锐在定义春藤无线连接芯片的规格时,充分考虑到未来新的需求。凭借资深的技术团队,在研发过程中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标准的制定,对国际主流的标准和趋势做了充分预判。

以蓝牙标准为例,春藤无线连接芯片在设计的时候,蓝牙5标准还在定规格,这时候研发就需要预判,什么样的规格会被采用到标准里,预先设计起来。同样,当时市场上高端手机和物联网设备都是以Wi-Fi 5为主,而国内芯片企业的Wi-Fi技术还处于11n阶段。紫光展锐瞄准当时最高的标准,研发出国内首枚2×2 11ac技术的春藤无线连接产品系列。

为此,在技术方面,春藤无线连接芯片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使得紫光展锐真正意义上进入了国际Wi-Fi芯片角逐竞技场。同时,在开发过程中,春藤无线连接芯片也产出了大量的专利,来自多个团队,覆盖多个领域,从算法、ASIC实现到产品开发应用多个角度,同时参与国际标准的发展,确保技术和产品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可持续性,为下一步的产品迭代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研发团队的一次“大练兵”

我们都知道,集成电路设计及制造是人类史上最精密复杂的工艺技术,一条生产线大约涉及50多个行业、最多可达5000道工序,需要不同的部门与众多的团队协助进行。

在芯片研发方面,首先对于资金投入要求非常高,一代芯片研发少则几千万多则上亿,需要多次迭代后才会大规模量产,产生正向现金流。其次,芯片研发需要企业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不单单需要有新技术的开发能力,还需要有老技术和协议的技术储备。目前国内能够真正意义上从底层开始研发的企业非常少。

除此之外,芯片研发还是一个人才密集型工作,需要不同领域的人才协同配合,任何一个环节人才数量缺失或者人才能力有限,都会造成项目失败,或者研发出来的成果失败。

春藤无线连接芯片除了让紫光展锐进入国际领先水平行列之外,还是研发团队的一次“大练兵”。根据紫光展锐泛连接事业部总经理王泷介绍,该项目组关键人员来自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共跨越内部8个公司级部门,项目涉及外部多个客户,几十家供应商。另一方面,项目的工序流程有复杂的串并行关系。一个环节的迭代可能引起一个环节的迭代,也可能引发多环节迭代,甚至是全过程迭代,面临的挑战非常巨大。

为此,紫光展锐在管理和技术研发规范和流程的标准化,建立了团队的产品和技术的开发传承机制,采用多关键路径多阶段多部门渐进性交付等措施,最终实现春藤无线连接芯片项目的成功交付,为客户提供交钥匙整体方案。

小结:

随着智能手机的增长放缓,物联网无疑将成为芯片企业竞争的下一个主要战场。虽然说物联网的标准及场景众多,给国内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是在产品竞争力上不能实现追赶,依旧会受制于人。

在2018年发布了物联网产品的品牌“春藤”之后,紫光展锐在物联网、无线连接、电视和射频前端四大领域全面布局。此次三款春藤无线连接芯片的推出,也让紫光展锐的泛连接战略更进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