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快時尚”

重新定義“快時尚”

重新定義“快時尚”

文章作者 |奧緯諮詢

“快時尚”企業能夠在極短的交貨時間內、以低廉的價格提供新穎時尚的產品,這使得服裝行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在這股浪潮中,批發商和垂直零售商等傳統品牌企業感覺自己落於人後,好像永遠也追不上了。這些傳統企業受困於全球供應鏈的現有模式:追求規模效益,而並非速度與靈活性。如果想要徹底變革自身的組織架構和工作模式,往往只會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傷害。

為此,我們提出了一種不同的模式,也許能更好地服務於傳統服裝企業。這就是“智能時尚”。這種模式借鑑了“快時尚”的一些核心原則,但這些原則卻往往沒有受到同等的關注。

遵循這些原則,能夠幫助傳統企業獲得“快時尚”的諸多好處,同時不必徹頭徹尾地對公司進行改造。

“快時尚”熱潮

早在幾十年前,歐洲就出現了“快時尚”企業。但直到最近幾年,“快時尚”才在全球範圍內取得了指數級的增長。美國的傳統服裝零售商也開始察覺到“快時尚”帶來的威脅。“快時尚”是一種供應鏈驅動的運營模式,能大大縮短產品的交付週期。

服裝產品從工廠到貨架,往往只需要幾周、甚至幾天的時間。“快時尚”企業能對季節性趨勢做出更快的反應,根據本地消費者的偏好調整產品類型,大幅減少需要降價與已經過時的商品數量。

然而,“快時尚”的模式並不適合所有企業。對許多傳統品牌服裝批發商與垂直專業零售商而言,這意味著需要徹頭徹尾設計全新的供應鏈,然而他們無法承擔相應的成本,也不希望承擔相關的風險。

而我們的經驗表明,這些企業能採取其他非常有效的方法,來縮短上市時間,提高運營的靈活性。在不顛覆現有供應鏈的前提下,企業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偏好來調整自身的產品戰略。

重新定義“快時尚”

關鍵不是要拋棄傳統的結構,而是要從“快時尚”模式中學習經驗,進而有選擇地應用一些核心理念。雖然這些理念並不那麼引人注目,但它們卻是“快時尚”獲取成功的精髓所在。

我們將這種混合的模式稱為“智能時尚”,它將從四個主要方面來改善企業的市場和財務表現。

從“快時尚”中汲取精髓

從外部來看,“快時尚”企業似乎在不斷地更新各式各樣、新穎時尚的產品,用更新穎、更時尚的產品取代原來的商品。想要複製這樣的模式,好像並不實際。

然而事實上,對“快時尚”企業來說,這種類型的產品僅佔相對較小的規模。基於我們的估計,貨架上只有不到一半的產品是當季設計與生產的。

這些“快時尚”企業會頻繁地針對特定產品類型加入新元素,推出升級版本的產品,提升這些產品的消費者可見度。這會使得整體產品陳列讓人感覺煥然一新,從而吸引消費者的興趣。

為了決定需要對哪些產品類別進行快速迭代,“快時尚”企業通常會對產品進行細分,並且將精力集中在那些需要快速迭代、追趕流行的品類上。“智能時尚”採用了類似的細分策略。

在自我評估中,一個重要的元問題是:“我們到底有多瞭解消費者想要在哪些品類獲得時尚產品?”而不是產品的其他元素,比如經典型、質量和價格等。另一個關鍵問題是:“在消費者希望獲得高級時尚產品的品類,我們到底有多瞭解消費者所追求的時尚元素?”

與其他品質相比,時尚的重要程度取決於品類與價格等各種因素,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失。因此,我們必須瞭解哪些產品屬性能夠驅動顧客流量與購買選擇。

如今,女性消費者在選購運動休閒服飾時,會兼顧時尚與功能性。而男士正裝襪已然成了“新領帶”。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時尚與舒適同等重要,甚至更為重要。

瞭解哪些產品屬性能真正驅動客戶流量和購買選擇,這將是至關重要的。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消費者決策樹”。在決策樹的優先事項中,是否有“時尚”或“時髦”選項?還是這兩者都被列於較為靠後的位置,優先級不如“舒適性”與“材料耐用性”等品質?

垂直零售商可以使用交易數據與產品替代矩陣,來研究消費者如何在不同的產品屬性之間權衡。批發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直面客戶”的各種數據,也可以與重要的零售夥伴進行合作。

基於這些研究結果,它們能採取“以時尚為中心”的方式,對相關品類進行投資,從而獲得最大的收益。然而,這種有限範圍的應用很可能被消費者所忽視。因此,“智能時尚”企業必須將品牌與創新有力地結合在一起,給予消費者積極正面的形象。

例如,企業可以在紐約、洛杉磯、巴黎和倫敦等時尚中心開展商品的限購。這種推廣活動有利於提升時尚品牌的信譽,並能創造出產品在全國或全球推廣時所需的熱度。並且,由於產品最初的稀缺性,消費者需求和商品價格都可能會居高不下。

重新定義“快時尚”

同理,批發商可以選擇首先在單個零售商(線上或線下零售商)或自身的電商平臺上推出一款新產品,然後再擴展到其他渠道。

還有一些知名品牌採用了其他策略,比如“維多利亞的秘密”針對全國直播的時裝秀。伴隨著相關的市場營銷活動,這些策略讓消費者能更好地瞭解新穎時尚的商品。當然,很少有女性顧客會真的去排隊購買那些珠光寶氣的走秀款。

通過了解品類及相應的消費者群體,“智能時尚”企業將能採用巧妙的“品牌聯想策略”。他們可以嘗試性地推出新的廣告和產品概念,並根據消費者的反應採取後續行動。

我們要記住,消費者不知道、也不關心有多少商品是為本週或本季專門定製的,也不在意產品從設計到上架到底用了多少時間。重要的是,消費者覺察到某些時尚產品,然後想要購買它們。

快速學習

從外部來看“快時尚”,太多企業抓住了錯誤的關鍵詞。他們看到了“快”,並認為這意味著需要採取一個全新的想法,在整個供應鏈範圍內進行推廣,並儘可能快速地讓這個想法走進店鋪。

好比一件衣服從T臺到貨架,最好只用3.6秒的時間。我們認為,這種速度本身並不會帶來內生的消費者價值。對那些最精明的顧客來說,他們不會因為產品的開發與製造流程很快,而為此多付一毛錢。他們為時尚買單,這意味著商品需要引領潮流趨勢。

儘管如此,“快”的確有助於實現一個重要的目標:降低風險。“快時尚”的核心是一種降低風險的技術,讓公司能進行大量的“小額投注”,然後對真正熱銷的當季產品進行“雙倍下注”。

“快時尚”公司不僅交貨快,而且能快速地學習。它們仔細地研究產品性能,迅速地確認產品的成敗,採取適度的調整從而取得成功。相反,傳統企業只會對少量成功可能性較高的產品進行“大額投注”。

然而,隨著消費者的口味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需求也變得越來越挑剔,成功變得越來越難以保證。因此,對“智能時尚”公司來說,關鍵策略是針對不同的產品、顏色與面料進行一系列的“小額投注”。

它們需要專注於在緊密的反饋循環中進行快速學習,針對“小額投注”的產品,預判消費者的反應,然後採取相應的行動。

企業可迅速地拋棄失敗的產品,由於原始訂單的規模很小,因此不會對利潤造成什麼影響。如果產品獲得了積極的反響,那麼企業就能知道它將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並且可以迅速地生產出更多的產品。

在思維轉換的過程中,傳統公司往往會猶豫不決,因為這一切似乎需要花費巨資。然而,根據我們的經驗,如果企業採用更多的“小額投注”實現產品多元化,進而對成功概率較高的產品進行追加投資,那麼它們的長期成本會大幅下降。

儘管傳統企業也許無法將產品的供應鏈週期縮短至幾周,但快速學習同樣不需要非常劇烈的變革,也有望帶來更高的投資回報。通過這種方式,“智能時尚”提升了傳統公司的技巧與反應能力。

重新定義“快時尚”

削減成本

對許多企業來說,雖然“品類細分”與“快速學習”聽起來是可行的,然而如果同時想要不顛覆原有的供應鏈效益,執行的過程將是極具挑戰性的。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大量、頻繁的“小額投注”所涉及的單位成本要高於傳統模式,後者的供應鏈旨在實現規模經濟的最大化。

儘管我們的經驗確立了“智能時尚”的長遠財務優勢,但是企業必須抓住所有機會,尋求創新的方式,來提升運營的效率。

想要降低“智能時尚”帶來的成本,最有效的方式也許就是充分利用材料:即高效地將面料與材料應用於不同的產品,從而實現“捆綁效應”。這將增加產品的銷量,進而降低成本。多年來,汽車行業一直在採用這種策略。

我們此前說過,想要保持品牌的新鮮感,商家並不需要將所有產品都設定為當季新品。同樣,想要讓服裝看起來新穎時尚,也不需要從頭塑造每個組成部分。

比如,一個微小的點綴(如季節性的顏色或印花)就能讓產品面貌一新。這些都是“輕觸式”的變化,適用於現有的模式,只需輕微地變更產品規格及進行小規模的測試。供應商通常能在當天就開始生產更新後的產品,實現額外成本的最小化。

這些微小的調整將能帶來顯著的效果。讓我們來舉個例子。一條牛仔褲需要由五個部分組成,它們分別是面料、口袋襯裡、線、釦子和鉚釘。假設每個部分都有六種選擇,那麼這條牛仔褲就能呈現出7,700多種不同的品類。

即使只有十分之一的組合是可行的,這 30 種材料也能帶來數百種不同的變化。即便這種模塊化的方法似乎限制了創意團隊的發揮,但它卻是抑制材料與成本增長的重要框架。為了更新這些部件而購買的材料同樣可以用於各類服飾的日常生產,這進一步提升了規模經濟效益。

此外,如果設計師能使用多餘或過時的材料(比如來自薄弱產品生產線的材料),就可以避免浪費,進而為收入做出貢獻。

對規模較大的傳統企業來說,材料使用的“捆綁效應”也能帶來優勢。而相比之下,規模較小的初創企業則無法獲得這種規模經濟效益。

智能的組織架構

“智能時尚”與傳統服裝行業有著不同的運營方式。因此,公司相應的組織架構也需要有所不同。“智能時尚”企業需要擁有不同的團隊,遵循不同的流程和目標。這些架構都服務於上述模型的三大要素。

企業必須對來自“時尚”和“傳統”領域的損益情況進行細分。“智能時尚”團隊將採用不同的運營指標:例如,材料的單位成本可能會更高,質量標準可能需要有所放鬆。

收入與支出必須獨立分開,以便“智能時尚”團隊能快速地追蹤新產品“小額投注”的結果,並做出相應的調整。

對企業的“智能時尚”項目來說,合作團隊還需要包括設計師、採購以及其他精通這些新產品與流程的人員。團隊會意識到品牌關聯度的重要性,因此他們需要與市場部的同事們展開緊密合作,以培養消費者對這些時尚產品的積極看法。

在產品推出後,他們將進一步推動快速學習,找出新的流行趨勢,並迅速地帶來新的產品創意。

一開始,新的流程、指標和術語也許會讓人感到不習慣,這是所有初創企業都會碰到的問題。我們建議,企業要給予“智能時尚”團隊充分的自由度和決策權。但是,公司仍然需要保持適當的平衡。

“智能時尚”團隊並不是孵化器中的數字化創業公司,不能獨立於企業之外。相反,“智能時尚”團隊必須成為大型組織的一個部分,才能與傳統的業務部門保持有效溝通,使得整個公司從規模經濟中獲益。

企業同樣需要建立起相應的組織架構,推動“智能時尚”所需信息的流動。舉例來說,Zara 公司的門店員工已被定位為獲取顧客信息的最佳來源,他們積極地與顧客進行互動,瞭解顧客的需求,並且每天直接與企業裡的設計師和採購進行交流溝通。許多大型批發商與垂直零售商都依靠應用“商業智能”,來獲取商品的詳細銷售數據。

批發商應該與特定的零售商保持強有力的合作關係,共享數據與觀點。基於所有這些來源的信息,企業將能確定是否要對某個新產品進行擴產、調整或淘汰。

動手去做

“快時尚”是一種截然不同的創新概念,已經獲得了大量的關注。然而,它會引發不同的反應。有些企業會試圖盲目追隨,並沒有真正瞭解具體的運營模式,因此他們可能會犯下代價不菲的錯誤。

另一些企業面對變革的複雜性畏縮不前,根本不願意去嘗試。忽略“快時尚”的教訓將在長遠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消費者們越來越想要以優惠的價格買到時尚的商品。如果公司能夠滿足這一需求,它們將迎來很大的機會。

一旦能夠正確地理解“快時尚”的關鍵要素,幾乎所有企業都可以採用其中的一些技巧,來創造出價值。當然,它們所做的並不是“快時尚”,而是“智能時尚”。

闖入時尚界的四位管理諮詢顧問

歐晰析諮詢中國區合夥人莊淳傑:決勝中國服裝市場|Dialogue

十問中國服裝業,路在何方

在全球最大的服裝市場,中國本土品牌如何“青出於藍”?

人工智能將成為企業的一項戰略能力

重新定義“快時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