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数字阅读大会:数字时代 被改变的生活和生意

2019中国数字阅读大会:数字时代 被改变的生活和生意

2019中国数字阅读大会:数字时代 被改变的生活和生意

4月12日,为期三天的2019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在杭州西湖文体中心开幕,本届大会的主题是:“e阅读,让生活更美好”。

这两天的中国数字阅读大会,无论是现场的体验式展示,还是大咖们在人工智能峰会上的畅想,无一不展现了已然或即将到来的美好生活。

当然,美好生活的降临,也意味着行业挑战的降临。面对飞速进步的技术、多变的阅读口味、更为年轻化的受众群体、群强并起的产业环境,数字阅读与传统出版的从业者都在思考。

2019中国数字阅读大会:数字时代 被改变的生活和生意
2019中国数字阅读大会:数字时代 被改变的生活和生意

PART1: AI

未来的钥匙是声音

它背后有数字阅读的无限可能

2019中国数字阅读大会:数字时代 被改变的生活和生意

人工智能应用于阅读行业,最典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所有的书都可以听。声音是人机交互当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是未来的一把钥匙。因此,在4月12日下午举行的人工智能峰会上,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声音”,围绕它衍生了关于数字阅读的无限可能。

你听到的明星播报,都是被复刻的

如今,每个人的声音都在跟使用的APP、手机终端、智能硬件——包括音箱,发生着语音方面的交互,这极大地提升了语音采集的手段。当然,不能忽略的是,训练模型的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在这十年之内也取得了质的飞跃。

那么,被采集的声音到了哪里?

它们会被收集到类似“灵犀云”(咪咕的智能语音能力平台)这样的语音智能平台。随后,技术人员对它们进行后期的加工处理。这些平台可以提供语音识别、语音转写、语音翻译、语音合成,以及基于语音能力之后的应用场景。

将来,每一位用户都可以在这类平台上制作自己的音库。这些个性化的音库可以用来干嘛?

科大讯飞消费者BG智能助手业务部总经理马啸就展示了跟财经作家吴晓波老师合作的有声书。

“我们当然知道吴晓波老师没有时间去把它一段一段录下来,但是人工智能可以。”马啸说,知名的主播、演员的声音都复刻下来,让它变成永久的财富,“它可以永久地为我们去播报,即使本人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依然可以去继续他的工作,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相信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声音留给这个世界。”

也许手机将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在捷波朗中国区商务总监陈栩斌的预计中,2019年的后半程,全球会有超过25亿的智能手机,其中超过一半的人会使用语音助手。在他看来,这是人机交互的必然规律——从电脑产生至今,人们在不断解放着自己的双手:从两只手到一只手到一根手指头。

“今天,我们完全可以不用我们的双手,我们全部都可以用我们的语音来跟机器来做交互,只要它精准识别到你的声音的话。”陈栩斌说。

当智能镜子、空调、厨具、眼镜……都会通过语音的方式跟人类进行交互的时候,也许手机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而有更多的智能硬件都围绕在我们周围,形成独特的交互方式。比如,学而思网校的教育开放平台智慧课堂AI识别系统,就像一块判断学生听课质量的“魔镜”,小朋友只要站在摄像头前,智慧系统便可以借助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AI技术,对举手等行为进行识别,构建出学生的数据画像。

“它能听懂你说的话,还能告诉你它能做什么。”王丛刚说,这也许是未来更智能的一个场景。

PART2: IP

网文阅读的主角是95后

他们不喜欢底层逆袭的故事

2019中国数字阅读大会:数字时代 被改变的生活和生意

4月13日上午9点,西溪宾馆的宴会厅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IP交易会。

全国各家数字阅读企业集聚一堂,咪咕数媒、华云文化、万达影视、慈文影视等行业巨头也位列其中。趁着中国数字阅读大会的机会,行业代表在此交流经验,共同展望数字阅读的未来。

过去一年数字阅读IP领域有哪些大动作?未来,行业又会向哪个方面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参加完这场交易就能对数字阅读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把握。

大家都在“抢”年轻人

“年轻化”是本次IP交易会中的核心。

2018年,改编自幽·灵同名漫画的电影作品——《快把我哥带走》上映并一举获得了3.75亿的票房。对比动辄几十亿的票房收入的大片来说,这个数字表现平平,但对于一部小成本电影来说,可谓收益率极高。

该片制作人吕旭不愿意承认《快把我哥带走》是一部青春片,但它的确赚足了年轻人的眼泪。吕旭更愿意把这部电影的成功归结为前期对受众的充分调研:“我们确信,18-24岁的群体将会是这部电影的主要观影人群。在充分调研中,我们看到了——‘生而渺小,但是努力满分’、‘世界欠我一个哥哥’、‘成长话题’……这些年轻人内心的痛点。”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正是基于对年轻观众心理的把握和了解,《快把我哥带走》才能成功地撩拨95后的心。

个性和颠覆才是他们的最爱

如果《快把我哥带走》的案例稍显单薄,那艺恩的合伙人高文韬带来的数据干货则直观地显示了年轻人在数字阅读中强大的支撑力。

目前,网络文学的付费用户数达到了3600万,日均阅读时长73分钟,年均付费达到270元。这其中,撑起网络文学市场半边天的是19-24岁的95后。

在网文用户年龄结构中,19-24岁群体占比高达45.1%,排在第二位的是占比40.9%的25-29岁的青年人。也就是说,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前,当下的年轻人首先成为了网络文学市场的顶梁柱。

与此同时,生于互联网时代的他们也有着强烈的正版意识,并对付费阅读给予认可。换句话说,他们愿意为信仰而充值,为增值服务而买单。这样的做法,无疑也给阅读市场带来了多元化的收入渠道。

年轻人最爱读什么?高文韬带来的这份数据榜单也给出了答案。

“从全年龄段的品类和95后时代的品类对比来看,95后会更偏爱校园、二次元、穿越、修仙、冒险、职场这五类题材。其中,男性最爱的是玄幻题材,而女性钟爱校园题材。”

这样的品类偏好和年轻人的自我认知相关。数据调查结果显示,95后给自己身上贴的标签带有多元化的倾向。二次元、Cosplay、森女、小清新……而且,如今的95后不像他们的上一代一样喜欢底层逆袭的故事,主角的个性化和颠覆性才是让他们“心水”的题材。

轻小说与二次元审美的时代

以上这份数据调查也说明数字阅读已经跨过1.0的PC时代、穿过2.0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来到了现在3.0的轻小说、二次元审美的时代。

如何拥抱变化,赶上年轻人的口味和脚步?在这场IP交易会上行业大咖们也做了梳理和预期。

慈文影业副总裁赵斌把“轻阅读”放在了重要位置:“以前大家比较喜欢看几百万字的大长文,但是95后最喜欢看的是15-30万字的长度,他们比较喜欢一口气读完一本书,更偏爱中短篇的作品。所以在接下来的创作中我们会更重视00后比较喜欢的15-30万字的精干文字。”

知名网络文学小说作家白饭如霜则认为漫画将是未来的可能:“图像其实是最没有隔阂的东西,它没有任何文化壁垒。画面摆在这里,不管什么肤色、什么语言都能看得懂。有一句话说‘小说是现在’,而我认为‘漫画很有可能是未来。’”

艺恩的高文韬看到的是精细化阅读和精准推送:“书粉和影视剧粉丝的转化是现在网文平台和视频平台都在做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在视频网站上浏览视频的时候,会看到有相应的书目推荐,并且给出入口,可以直接进去阅读。相互导流,融汇贯通就是现在的趋势。”

咪咕公司CMO况铁梅则认为,创作者眼下应该借势出新,拥抱时代变化,但该有的坚守一个都不能少:“时代、生活、人性。如果你的创作能够围绕这三个点去深挖,市场会给你很好的回馈,而一个作品如果只有感情而没有思想,也不会获得成功。”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孙雯 通讯员 张梦楠

原标题:《2019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的大咖说——数字时代被改变的生活和生意》,原文有删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