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年輕人文化也不高,但是會寫古詩,讀起來也很有意境,他們是怎麼寫出這些詩的?

新疆賣火柴的小女孩兒


詩詞來源於生活。能不能寫出好的詩詞,和文化的高低沒有必然的聯繫。

好的詩詞都是有好的意境,有對生活的感悟。一般來說能寫出好詩詞的人,情商會比較高,會很感性,情感會比較細膩。

熱愛生活,用心感受生活,有浪漫的思想和純真的情感,才能寫出有生活氣息,鮮活的,有感染力的好詩詞。

文化高的人,寫出的詩詞可能格式韻律都很講究,很完美,可並不一定有好的意境。好的意境是對生命的感悟,是對生活的感觸和對唯美的解讀。這也叫做靈感。只會堆積華麗的詞藻,填寫固定的格式,而沒有好的意境,鮮活的氣息,就不算是好的詩詞。

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未必正確,希望文友們批評指點。我的文化水平很低,只是初中文化,不過很喜歡古典詩詞文章。時常也塗鴉幾筆,自娛自樂。摘錄一首,分享給大家。

村居~夏午

高蟬長鳴古柳上,

清風繞林間。

人蹤稀處古道遠,

童戲溪水邊。

村頭牛臥望碧野,

萬戶夢正酣。

行至路轉身乏處,

停坐綠蔭間。





下里巴人文字


寫詩不一定需要多高的文化水平。李白和杜甫按現在的標準來說,應該也大學沒畢業(哈哈)。寫詩得有天賦和詩才,這是與生俱來的,學不來。你有了天賦和詩才,還要對詩詞有興趣,熟讀群詩,就應該能寫出詩來。當然,要寫得好,就得不斷的學習。我自己也是前兩年才開始寫詩,因為學歷不高(初中沒畢業,天天逃學。),所以從來不敢寫詩。別人拉我進了一個當地的詩詞群,有一天我喝醉了看了一個詩友寫的一首詩,便和了一首(邀月,共醉),當時不懂格律,便拿了黃鶴樓的韻腳來押韻。醒來看評價很高,才確立了寫詩的信心。才開始邊寫邊學平仄格律。我從來沒拿毛筆寫過一個隸書,以前就拿鋼筆練了兩年。但我拿起毛筆寫的第一幅隸書(也是邀月共醉),我也敢發上頭條。這說明,有天賦,有信心,肯鑽研,你一定能把詩寫好。











鑑水漁翁


我文化也低,只因小時候在路邊撿到一本書,就愛上了詩詞寫作。

至今不知道那本書的書名,因為前邊撕了23頁,後邊撕了不知多少頁。

書的內容是講詩詞格律,有許多例子,並有鑑賞文字。

我迷上了那本不知名的書,從小學就開始寫格律詩詞,直到今天。

感謝丟書的那位朋友,你無意間啟蒙了一顆詩心!

我想,詩心或來自先天,也許我前世也是愛詩的人吧,只是被這書喚醒過去的愛好而已,後來因此作“竹棍”一詩紀念此緣:

舊日清高優雅姿,江湖淪落復誰知,若能鑿竅成簫管,一曲風流可入詩


傆神


寫詩主要是悟性跟靈感。所謂的悟性。就是對於格式音律的領悟。我遇到過一件事情,有一個老師給我們講折腰體的時候,我們問為什麼要折腰。老師說了半天說不上來。也就是老師雖然文化水平很高,讀的書也很多。但是缺乏悟。任何的格式形成,都是詩人經過千百遍的推敲而定,並不是就該這麼寫。古人的經驗是我們攀的更好的武器,但是我們用的是巧,不是自己悟出來的,所以基礎就很差,容易倒塌。


風銜醉


詩詞寫的好壞和有沒有文化沒有必然的關係。

我就沒有什麼文化,高中都沒有讀完。但對於詩詞的喜歡使我也時不時寫幾首。以下是本人作品,見笑 !!!

春日病中落花夜吟

其一:

繁花細柳清涼春,雨打何堪風掃貧。

忍踏芳菲花帶淚,愁顏自笑天不仁。

落絮飛盡鋪塵土,殘枝低垂無氣神。

花盡春風有誰憐,只把路人做痴人。

其二:

冷風吹灑恨悠悠,過客匆匆古渡頭。

新燕含枝細雨去,寒風葬花逐水流。

閒亭寄情卻傷苦,悠夢淚人掛簾鉤。

錦繡春光轉瞬盡,本因消慮卻添愁。

其三:

漂泊輾轉奮須臾,花落花開眨眼無。

何求晚風曉人醉,不堪歲月容顏朱。

江山自古逐利客,笑論機謀鬥萬夫。

青山埋骨依如舊,萬代梟雄同榮枯。

其四:

情暖人間相聚時,花香四溢戲碟兒。

富貴自來千里客,清貧未見親友私。

嫵媚春光終散去,復來美景贊西施。

百態炎涼埋情義,萬謀算盡換鬢絲。

其五:

來去漂泊紅塵中,欣榮楊柳怨東風。

春痕褪盡千枝盛,落絮無言戀花紅。

壯士不堪百難苦,是非斷辯轉頭空。

鶯啼婉轉情堪在?滿目蒼茫水覆東。

其六:

世象是假夢何真,錦食碌碌費心神。

機關算盡千般苦,溫飽樂足萬里春。

紅顏自古多薄命,誰教落花遣紅塵?

他朝竹杖芒鞋笑,我本閒情糊塗人。

其七:

江低雲闊柳絲橫,風寒雨細梁燕輕。

富貴花開常如夢,浮生功過竟虛名。

飛落三春鶯燕怨,幸勞四季愧青城。

佇倚清風賞明月,賺得清閒也盈盈。

其八:

雨後煙蒙換新晴,櫻紅又在玉樹生。

庭院尋芳香暗露,獨自沉呤獨自行。

寒林翠碧伴梵樂,落日迷離啼晚鶯。

且向韶光好夢醉,何須塵事駁分明。

寫詩詞不是製造飛機大炮,研究計算機原子彈。詩詞寫好,首先得有愛好,有了愛好,就能讓你不僅僅侷限於課本詩詞的學習。而是對於歷代詩詞以及音韻格律有更加系統的學習。其次,寫詩詞要有一定的悟性和理解。對生活有一定要有較深刻的感悟。





釋然靜默


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因為在我身邊,就有這麼一位文藝青年,年紀就在30歲左右,常常沒事就在朋友圈裡面來一首七言絕句,別說,讀起來還真是朗朗上口,意境也很不錯的說。

歸途

薄紗欲掩眾峰屏,倒影車窗雨滴青。

一色天山曾識我,松間似有醉花亭。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緣分

我們也私底下探討過,為何這麼喜歡嗮詩,而且還寫的這麼好。他就給我來了句誰誰誰的名言來著“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哈哈,把勞資給懟的差點沒把嘴裡的水給噴出來。

不過他也說了,寫詩是一種興趣愛好,在繁忙的工作之餘,給自己的精神添加點糧食來釋放自己,用文字記錄自己的生活所想,錘鍊自己的心境,也是一個自我修身養性的過程。

為什麼寫的這麼好,有去網校進修過

我也曾問他為何寫的這麼好,他說他曾經在網絡上的詩詞學校去專門上課,貌似還拿了好多個畢業證,網絡學校頒發的那種,詩詞賦聯,樣樣俱全,是個才子。

據他說了一些網校,像神馬小漁村、古風、中華楹聯一大堆,我沒記住,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下。據說都有專業的老師授課教學,有作業,用業餘時間來上課,管理還挺嚴格的,都是一群愛好國學的人在免費義務教學與推廣,說實話,我也很佩服他們。

近體詩與古詩差別很大

受到這小子的影響,我也對國學感興趣了起來,跟著學了點皮毛,結合我討教他的觀點,簡單梳理下古詩與近體詩的區別:

現代人寫的近體詩是源自於南北朝時期南齊的“永明體”,也稱“新體詩”,強調聲韻格律。而近體詩的成型是在唐朝時期,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新詩體。在近體詩篇中句數、字數、平仄、押韻都有嚴格的限制,主要分為五言詩、七言詩,所押韻多采用的是“平水韻”。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在近體詩成型前的詩歌題材,都可以稱作為古體詩,古體詩的特點是比較自由,有四言體、五言體、六言體、七言體,沒有近體詩那麼多侷限,而且還不是很講究押韻。我們今天看到唐朝很多詩人的句子,會出現失替、不押韻等情況,就是因為我們用近體詩的標準來看待古體詩。

比如李白的靜夜思,就曾引起爭議,按近體詩標準來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第二句、第三句是失替,因為二四沒有交替,上下句也沒有相對。但是人家這首是古詩,並沒有這麼多條條框框的,所以白費力氣,難道人家李白詩仙是白叫的,還不如學了點近體詩的你?

就醬紫啦,歡迎大神指導,說的不好不要見怪。


醫療百曉生


寫古詩並不難,首先要閱讀並瞭解古詩,然後牢牢記住古詩的格律,按照格律去寫,這樣就可以了。

比如:五言絕句

五言絕句是指五言四句,每句五個字,共二十個字。五言絕句有平起和仄起二格。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比如:七言絕句

七言絕句是指七言四句,每句七個字,共二十八個字,在押韻、粘對等方面有嚴格的格律要求。

七言絕句格律分為兩大類:平起式和仄起式。

平起式:平起平收,首句押韻;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韻。

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式:仄起平收,首句押韻;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韻。

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獨醉問天涯


只要有想法,有情感,一定能做出好詩詞。說起古詩詞,有人問如何學習,網上有人推薦了一大堆書,非常懸乎。其實不然,我再次推薦:濟南出版社出版,濟南詩詞學會、濟南大學審定,徐志剛編著的《詩詞韻律》。書中有格式,詞譜,範例,講解,還有(詞林正韻)、(佩文詩韻)有典可查。按書作詩填詞,人家只能說你水平高低,不敢說你的作品不合格律。而且該書只有三十元,所以書店買不到,網上有,我已經買了好多本,送給親友。


閒雲野鶴87277


“年輕人文化不高卻能寫古詩”這個提法的本身就有問題:



所提“文化不高”,實際只能說是這個年輕人學歷不高,沒有通過正規院校專業學習,因 而沒有取得一定的學歷——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的“文化不高”,知識豐不豐富。

——文化高不高,同學歷證書高與低,並沒有必然的關係。

華羅庚的學歷並不高,但並不妨礙他成為一代數學大師。

趙本山的學歷並不高,誰也不能否認他是“小品王”,他在遼寧都開了本山傳媒大學——你也不能說他沒有文化。

歷史上,自學成才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比比皆是。

而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高學歷的人卻什麼都做不好。一個研究生,居然能被沒有文化的人販子任意倒賣,這樣的文化。又能說明了什麼?

反而說明,學歷只是個標籤兒而已,與是否有真才實學並不掛鉤——涉及到文化不高的問題——那些所謂文化不高。只能說明得到的標籤兒不高。並不意味著他沒有文化——連古人都明白“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即“實踐出真知,經歷長才幹”。

——檢驗學問高低、文章好壞,並不完全取決於貼上了什麼標籤(學歷)。

迴歸到會寫古詩的問題上,古詩,無論是音韻的平仄,還是用字的講究,都有極其嚴格的標準,即使表面上符合標準,而古詩所表達的意境,又有天壤之別,並不是胡謅幾句就是古詩,充其量只能說是照葫蘆畫瓢,仿寫得比較象樣而已。



那些古詩仿寫得好的人,也一定是經過了大量的積累,至少粗通音律,明白規則,且能純熟的運用文字——因為無論創作,還是欣賞,無非都是為了說通自己的,聽懂別人的。但怎麼能精?什麼叫巧,卻大有學文——是需要大量積累、反覆推敲才能通過積累而逐步達到。

古人作詩,惜字如金,非常講究推敲。

比如“推、敲”這兩個字,就源於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個秀才,看到一幅畫:一個月朗星稀、寧靜的夜晚,鳥兒已棲息在池邊的柳樹,一個僧人正欲進入建在池邊柳樹下的小院,秀才詩興大發,信口吟出:“鳥棲池邊柳,僧推月下門”, 後一琢磨:用“推”字不怎麼合適——沒有禮貌,怎麼能非經允許,徑自推門而入呢?還是應該改成“敲”好——敲門比較禮貌!



但轉而又一想,或許僧人就是這個家的主人,主人自己的家又何需客套去敲呢?直接進去豈不是更加自然?還是用“推”好!

這時,又有人質疑:你怎麼能肯定他是這個家的主人呢?——或許是外來的遊腳僧人呢?還是用敲好!這樣不唐突。

又有人提出。鳥兒已經睡了,月夜這麼寧靜,敲門必定出聲,豈不是打破了這畫面寧靜和詩的意境嗎?也並不合適。——究竟是用推,還是用敲,自古至今,仍然爭論不休……

所以,“推敲”一詞,就成為作文章提煉用字的代名詞。好的文章和詩篇。一定是經過了反覆的琢磨和推敲,特別是古詩,尤其是絕句——是不能輕易置換一個字或隨意變動詞序的,真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改掉一個字,變動一下字的排序,詩就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迴歸到“文化不高,能寫古詩”這個問題,在下認為:只要學會了規則。懂得了音韻。懂得了用各個單句來構成這首詩的音韻美,意境美,這是需要有日積月累。鐵棒成針的過程。

經過了這樣的日積月累,怎麼能說是沒文化呢?所以,學習和積累,是完成仿寫古詩的必由之路——正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為了寫好詩,必須以鐵杵成針的毅力去學習、積累、應用。

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我們共勉吧!


青島於立泉


  • 看了網友的許多評論,以及網友自己做的詩詞,裡面確實不乏高手,許多觸景生情的詩詞,都是滿目愁緒,借景抒情,與古詩人別無二致,記得在書上介紹這些古代詩人的時候,大都有個時代背景與作者時下的處境,什麼懷才不遇呀,世道不公呀之類的,好像都是在生活不易,事業不順,心情不佳的情況下寫的,藉此來描述當時的心情與處

    境,現在好多作者的詩詞或多或少的都流露出來這種心情,如此看來 ,詩詞這玩意還是要在清閒的時候,以及心情不佳,處境艱難的時候才能寫成,忙於事業,天天掙錢的人很少有這個閒情逸致,沒有這麼多的感觸,所以消沉的詩句比較多見,積極向上,熱情澎湃的詩詞較少,看來做詩還是要看心情,心情
    不好的時候,才需要去宣洩,卻不能向他人訴說,只有借詩賦情,以物喻意,古往今來,能夠寫詩的意境看來都差不多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