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经纪人》再现灵魂叩问:演员应不应该参与综艺?

作者/吧啦

首次真实反映行业日常的职场综艺《我和我的经纪人》曾引发行业内外对经纪人业务能力的热议,更曾扩大到针对整个社会职场的讨论:职场沟通是该婉转还是直接?最新一期又真实地呈现了行业一个赤裸裸的现实——演员对于上综艺与否存在很大的内心挣扎,带动了行业内外的热议。

演员春夏的宣传经纪认为,春夏身上有很多闪光点是影视作品展现不出来的,希望她可以通过别的节目展现出来。但作为演员的春夏却只想踏踏实实地演戏,通过角色去面对观众,甚至已经对参与综艺产生了抵触情绪。

事实上,不愿意参与综艺的演员不只春夏一个人。像胡歌、葛优这些比较有声望的演员也曾经公开表示过不想参与综艺。但同时,也有不少演员是通过综艺才获得知名度的提升从而获得更多的角色机会。我们今天就来理讨一下,演员到底应不应该参加综艺?


《我和我的经纪人》再现灵魂叩问:演员应不应该参与综艺?




《我和我的经纪人》再现灵魂叩问:演员应不应该参与综艺?


过度消费、降低专业投入,

综艺易模糊演员的职业定位?


“我为什么暂时没有接受真人秀邀约的原因,因为我不想被过度消费。演员不能快速消耗自己,如果一味追求市场容易丧失自己的个性。”演员胡歌曾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过拒绝综艺的原因是:参与综艺对于演员来说是一种过度消费。

演员葛优也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薪酬确实高,比拍电影挣钱又多又快。但为了市场和收视率,(节目组)肯定得耍你、折腾你,让你这儿劈个叉、那儿撅个屁股搞怪……太消费了,而且是过度消费”。

《我和我的经纪人》再现灵魂叩问:演员应不应该参与综艺?


从导演的角度出发,这种观点也并非没有道理。某知名电影导演谈及对影视演员参与电视综艺节目这一热点现象的看法时表示,一个好的电影演员,如果频繁在电视中出现,会很难保持神秘感。

本质上,这种过度消费和降低神秘感对演员来说,都意味着作为演员的职业定位被模糊。过多展现角色以外的其他方面,会影响观众对其作品的观感,甚至很容易让观众出戏,出现“一看见这张脸就忍不住想起ta在某综艺的表现”这类情况。在前两期的《我和我的经纪人》中,白宇就明确表达过自己对于因参与综艺而导致观众看影视作品时“跳戏”的担心。同样作为演员的朱亚文则希望通过塑造一个令观众印象深刻的角色,来覆盖掉由参与综艺带来的跳戏感。

而对于演员来说,参与综艺也就意味着对演员本职工作的时间投入减少。一般来说,一名专业演员除了需要花时间进组演戏之外,还需要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广泛涉猎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但花时间上综艺就意味着放在这些专业事情上的时间减少。《我和我的经纪人》中,朱亚文也曾谈到,在工作之外,演员确实需要时间去学习,去补充。

《我和我的经纪人》再现灵魂叩问:演员应不应该参与综艺?


《我和我的经纪人》再现灵魂叩问:演员应不应该参与综艺?


也正是以上种种弊端,不少演员都极少参与综艺。


《我和我的经纪人》再现灵魂叩问:演员应不应该参与综艺?


收入高、保持曝光,

综艺是演员的商业价值提升机?


然而,我们依然能看到,国内大多数综艺节目中都有演员的身影,甚至已经出现以演员为主要嘉宾、以演戏为主题的综艺,比如《演员的诞生》。这就意味着,对于演员来说,参与综艺有更多难以拒绝的好处。

《我和我的经纪人》再现灵魂叩问:演员应不应该参与综艺?

一般来说,作品上线期间才是演员集中曝光的阶段。但演员的商业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曝光度,如果只在作品、采访和其他商业活动中曝光,恐怕很难保证商业价值不掉队。

这个时候,在作品待播期,综艺便是一种很好的曝光方式。

由于剧本痕迹相较于影视作品少很多,综艺可以成为演员展现自身人格魅力的平台,丰富演员作为一名艺人的整体形象。如果内容合适,综艺还可以直接改善演员的口碑,树立亲民的形象。比如黄子韬通过《真正男子汉》这档综艺树立了耿直、搞笑的形象,口碑开始逐渐扭转,而《创造101》则展示了他作为发起人的严厉和对学员义气的一面,大量的语言表达也强化了幽默风趣的大众印象,让他的形象更加丰满。

《我和我的经纪人》再现灵魂叩问:演员应不应该参与综艺?

正如春夏的宣传经纪所言,综艺还可以展现出影视作品所不能展现的那一面,甚至可以在演员困囿于同类型角色的时候拓展戏路。比如周冬雨在《我们相爱吧》中将她古灵精怪的一面表现出来,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后续的影视作品角色开始向这个类型倾斜,观众也有很高的接受度。

一些演戏方向的综艺,也确实需要和适合演员来参与。比如《演员的诞生》、《声临其境》等。如果发挥得好,对于演员来说是绝对的加分项。比如已经参演了多部影视剧的彭昱畅直到参与《演员的诞生》之后才得到大范围认知。朱亚文参与配音节目《声临其境》也让观众发现了他在声线和台词上的优势。

《我和我的经纪人》再现灵魂叩问:演员应不应该参与综艺?

现阶段的大部分综艺都是针对年轻人市场,对于一些出道多年的演员来说,参与综艺也是使自身受众年轻化、扩大受众面的上佳渠道,从而带动商业价值的提升。有时候参与综艺更是宣传作品的一种渠道。

参与综艺最直接的效果,莫过于能够带来影视作品之外的强曝光,提升人气,一档爆款综艺带动演员翻红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凭借《爸爸去哪儿》人气暴涨的吴尊、林永健等人。

更直接点,无论是对于经纪公司还是对于艺人本身来说,一档综艺带来的收入性价比往往比一部影视作品高出许多。虽然这往往成为大众批判演员“弃剧从综”的理由,但也未必全部演员都应该因此被批判。

知名导演还曾表示,他遇到一些演员在综艺节目中赚了钱,又将这部分经费投入到资金尚且不足的电影创作中,“以综艺补影视”。影视综全面开花,这并非是不值得看好的现象。

“一些演员为了让观众今后看大银幕的时候‘不出戏‘,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角色,而不是自己,他们坚持不参加综艺,这是一种好现象;另外一些演员,也有在综艺领域赚了钱之后,在电影拍摄上乐于自降片酬,甚至是以友情的方式,尽全力去演的,这都是应该肯定的现象。”该知名导演说道。

这样看来,参与综艺的好处也是数不过来。


《我和我的经纪人》再现灵魂叩问:演员应不应该参与综艺?


参与or不参与,

演员都不应该因综艺而被用有色眼镜看待


演员应不应该参与综艺这个话题早已有讨论,目前舆论环境中甚至形成了一种鄙视链:不上综艺的演员更为高贵,也更值得粉丝骄傲。

事实上,很多综艺对于现实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比如《爸爸去哪儿》这类亲子综艺、《心动的信号》这类恋爱观察综艺。每档综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而演员的价值观很多时候也是在综艺中得到呈现,让粉丝从喜欢作品上升到对演员价值观的认可。

《我和我的经纪人》再现灵魂叩问:演员应不应该参与综艺?


以《我和我的经纪人》为例,这档节目真实地反映演员和经纪人的工作环境和状态,引起大众对职场的讨论,这个时候,演员作为综艺节目参与者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如果演员都不参与综艺,行业内对于演员这个职业的讨论只会越来越少。不被讨论的行业很难树立清晰得当的价值观。

从行业角度来看,没有必要存在这样的鄙视链。本质上,演员参与综艺是作为艺人的工作的一部分,也并非所有综艺都会模糊演员的职业定位,有些综艺反而能加深观众对于艺人的演员身份的认知。

演员是否参与综艺,是需要根据演员自身的发展阶段和综艺的类型来确定,一概而论的做法都不是明智的。演员参与综艺固然不值得大力鼓吹,但不参与综艺也并非就显得身份高贵。

像《我和我的经纪人》这类能够真实呈现经纪人行业日常情况,引发相关话题的探讨,最后带来了行业自省的综艺,无论是对于行业、对于演员本身还是对于观众都有莫大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