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偶像之知民間疾苦的白居易

白居易生活於中唐時期,經歷安史之亂,唐朝不再是之前那般繁榮,民生疾苦!

之前寫李白等人都是按生平順序寫的,今天寫白居易我接照他的文章風格來寫,他文章風格的轉變也是他的人生和社會價值觀的轉變。

中華偶像之知民間疾苦的白居易

1.寄湘靈

白居易年幼時,為躲避戰亂,母親將他帶到了其父親所任職的地方徐州符離。在哪裡白居易遇見了讓他一生魂牽夢繞的女孩!湘靈比白居易小四歲,兩人青梅竹馬一起長大,從小形影不離。

《鄰女》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蓮。

何處閒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這是白居易懷念十五歲時的湘靈所著。

二十七歲時為了功名白居易離開符離,思念湘靈的白居易寫下了《寄湘靈》《寒閨夜》《長相思》,據說《長相思》就是《長恨歌》的前身。貞元十六年,二十九歲的白居易考上了進士,滿懷期待的他回到符離,懇求母親要與湘靈成婚。但由於母親門第觀念極重,覺得湘靈根本配不上他們家,白居易苦求不得下離開了家他得任職去。

貞元二十年,白居易在長安作了校書郎,需將家遷至長安,他回家再次懇求母親允許他和湘靈成婚,但他母親死活不答應,在搬家時用一切為法不讓他們相見!

《冬至夜懷湘靈》《感秋寄遠》《寄遠》這是白居易之後思念湘靈時寫下的一首首情詩!

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白居易就這樣的渡過了一個個漫長的夜晚,直到三十七歲時才在母親的逼迫下成婚了,他老婆是誰,在寫感情的時候寫另一個人看上去是配角的人的名字是對她的不尊重,更何況她才該是主角,所以我就不提了!婚後白居易還寫著思念湘靈的詩,如《夜雨》。

四十四歲時白居易被貶江州的途中,竟然遇見了湘靈,據說當時四十的湘靈並未成婚,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這時候的白居易完全可以帶走湘靈,就算是作妾也別受相思苦了,但是他沒有,可能他老婆在他旁邊,可能……

《逢舊》一

我梳白髮添新恨,君掃青蛾減舊容。

應被傍人怪惆悵,少年離別老相逢。

《逢舊》二

久別偶相逢,俱疑是夢中。即今歡樂事,放醆又成空。

其實白居易這時妻妾是很多的,這也是最後沒能在一起的原因吧!

白居易五十三歲的時候白居易路經符離,但卻再也找不到湘靈了……

現在的人常說初戀是最美好的,這在白居易身上是最好的提現吧!

中華偶像之知民間疾苦的白居易

2.長恨歌

我說的這個類別是指白居易對於仕途意氣風發的階段,貞元二十年白居易剛入長安城做官,此時白居易己經二十九,這時的他對於這個世界之都是有好奇心的,對於楊玉壞的傳說也是有好奇心的,他早年就熟讀李白的詩句,正如陳凱哥電影《貓妖傳》中一樣,她對於雲想衣裳花想容這樣的詩句充滿了遐想,四處打聽當年貴妃的故事,終於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長恨歌》

當然他最後寫到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時候腦中不至是楊玉環,也有湘靈引他落淚吧!

《賦得古原草送別》本人的網名就是出自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詩是白居易十六歲所寫,但我將其和二十九歲《長恨歌》歸為一類,是因為寫這類詩的時候是對未來有很大期望的,直到某天他對人生有所感悟!

3.知疾苦

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貶江州,也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和湘靈重逢的那一年,之後第二年他在江中聽一女琵琶彈唱,想著自己的不得意,又看著賣唱女的悽苦,不禁感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與是寫下了這首《琵琶行》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轉型之作,那時候的他說:“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就是寫文章要寫實事。

如《觀刈麥》《采地黃者》《重賦》《杜陵叟》《賣炭翁》寫的是白姓疾苦。

《新豐折臂翁》《縛戎人》《城鹽州》 《西涼伎》寫的是邊防民眾的苦。

《輕肥》《歌舞》《紅線毯》《兩朱閣》 寫的是官員富人奢侈淫穢。

《澗底松》《贏駿》《悲哉行》《諭友》 寫的是人才不受用。

《井底引銀瓶》《議婚》《上陽白髮人》寫的是女子被封建束縛。

《傷友》《天可度》寫的是人情冷暖。

《海漫漫》《夢仙》諷刺迷信。

白居易被貶但他也真正看到了民眾的苦難,這個白居易是老白姓愛戴的白居易。

那個時候能為婦女鳴不平,能諷刺迷信也是思想很超前了,就連為民請命的蘇軾恐怕也不會想這些!

到了長慶年,唐穆宗很欣賞白居易,就把他招回了,但因為之前寫的諷刺的文章太多,得罪太多權貴,受人排擠。之後白居易上任過杭州和蘇州。

相傳西湖白堤是白居易所建,其實不是,白堤原來就有叫白沙堤,可能是白居易寫過《錢塘湖石記》所以認為是白居易所建,但他是做過防淤工作的。

中華偶像之知民間疾苦的白居易

白堤

4.享晚年

從蘇州回京後白居易寫下了《戊申歲暮詠懷三首》那時的他己經厭倦了官場的勾心鬥角,只想離京找個閒職。

最終白居易來到了他所向往的洛陽,晚年百居易的詩開始寫他自己家和朋友的瑣事,這就是他的第四類文章。

白居易享年七十二,安享之所叫白園,位於洛陽龍門東山的琵琶峰。

中華偶像之知民間疾苦的白居易

白園

我們記得他的《長恨歌》,記得他和湘靈的故事,更要記得他寫的那些諷刺的文章,知民間的疾苦才能做好官當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